果园管理中生草栽培技术浅析

2020-02-21 08:46潘奥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

潘奥

摘 要 随着我国果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成为果园科学管理的关键。果园生草技术对土壤改良、维护果园生态平衡及果园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生草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气候环境条件,生草的大面积覆盖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通过刈割覆盖还能增加果园土壤的养分,使果树得到优质的生长环境。基于此,阐述生草果园的品种筛选原则和管理方式,重点分析果园生产中科学合理利用生草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果园管理;生草栽培技术;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15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根据2015年我国原农业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生态修复、提升果园生态功能逐渐被社会所重视,是国家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之路的重要方针之一。目前,我国果园杂草管理多为清耕、覆膜和除草剂的使用,这些方式是以影响果园生态平衡的方法达到清除杂草的目的,对于果园的可持续生产会造成不利影响。果园生草是经过科学合理的人工筛选,在果园全园种草或行间带种草,在栽培草成熟期进行刈割并将鲜草作为有机绿肥覆盖果园。这样的方式使得土壤的肥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提高,但选择生草品种有误或管理方式不当会导致生草与田间果树争夺生态资源。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生草栽培技术能够推动果园得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1 果园生草栽培品种的筛选原则

1.1 所选品种应易于成活

在果园生草栽培管理模式中,草种的播种和覆盖主要是集中在果树冠层下,与自然杂草形成资源竞争关系。因此,在对草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生育期较短、易于成活且整个栽培管理过程较为简单的生草品种,如鼠茅草、红三叶、结缕草、毛苕子等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抗寒性、抗旱性及抗踩踏能力较强,且在生长后期容易被管理和控制[1]。

1.2 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抗性

所选生草品种应与果树间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寄宿关系,这样才能保证生草栽培不会对果树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若能为天敌提供栖息条件则更为理想,或在选择草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蓖麻等有特殊气味、对金龟子和地下害虫有趋避作用的生草品种,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果树出现的病虫为害。

1.3 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求

在對草种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的草种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特点,对当地的潜在优良品系草种选择应优先于引种草种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在栽培完成以后,草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如对于无灌溉条件的田间旱地果园来说,则可以选择扁茎黄芪或者是白脉根;对于可浇灌的果园则可以选择白三叶、红三叶。此外,气候和纬度差异也决定对草种的选择,如北方地区果园可以选择白三叶、黑麦草为主栽品种,南方果园可以选择百喜草、紫云英为主栽品种[2]。

1.4 选择出苗时间较短的品种

选择草种的过程中,要选择出苗时间较短的品种。同一个园区内,生草栽培的品种要尽可能比自然杂草提前出苗,这样才能提前覆盖树冠下的生草范围,在树下生态环境中占据有利生态位,或是在杂草生长的初期及时清除杂草,进而有效保护栽培草种的生长环境。

1.5 优先选择低矮且根系较浅的品种

为了避免生草品种与果树之间的肥力竞争,可以选择一些植株低矮且根系较浅的生草品种。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草种的选择过程中以10~20 cm的根系草类为益。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对于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在选择草种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匍匐茎类根系较为发达的品种,或如鼠茅草在成熟期呈自然倒伏状,不与田间果树占用空间资源,且无需刈割从而减少相应的人工管理成本[3]。

1.6 选择产草量高的品种

选择产草量较高、覆盖度大且营养成分富集的生草品种。生物量较高的生草品种可以在刈割后覆盖果园,在土壤中形成更多腐植质,给果树的生长提供更多有机养分,同时果树生长环境的土壤含氧力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在一些肥力贫瘠的果园中,可以选择豆科类生草栽培,如大豆、花生、苜蓿等,与其根部根瘤内共生的根瘤菌,为豆科植物不断提供氮素养料,不仅可以提高果园生草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刈割覆盖后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果树生长[4]。

2 果园生草栽培的管理方式

2.1 控制刈割频率

在果园生草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草的长势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播种完成以后,草根会深扎在土壤中,在成熟期各项营养指标得到显著提高以后,应及时进行刈割。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栽培草和果树之间竞争水肥的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新鲜生草的质量。在提高刈割次数以后,可以使作为绿肥覆盖的鲜草蛋白质含量升高并降低粗纤维含量,进而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在进行刈割的过程中,果园工作人员应根据果园的实际生草品种特点,按每年刈割的次数为4次左右。在一些灌溉条件比较好的果园内,刈割次数可以适当提高1~2次。

2.2 控制留茬高度

为了保证栽培草刈割后不失去再生能力,则必须对留茬高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控制留茬高度过程中,要根据生草的品种进行变化,对于豆科生草品种,留茬高度一般控制在15 cm以上;对于禾本科生草品种来说,留茬高度应该控制在10~15 cm。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禾本科草进行留茬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有心叶,而豆科草则要留有分枝[5]。

2.3 刈割后的处理技术

在刈割完成后,不同的果园则需要采用不同的后期处理技术。对于全园生草的果园来说,在刈割完成以后则需要开沟来进行深埋处理,或直接将刈割下的鲜草洒在沤肥上。对于行间带状生草的果园,在刈割完成以后则需要及时将鲜草覆盖在树盘周围,既增加果树根系附近肥力,同时抑制果树根系附近杂草生长。对于一些连续生产5年以上的土地则应该进行深耕翻压,然后让土地休息1~2年以后再重新开始进行生草,长时间连续性的生草种植则会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地质量。

2.4 施肥技术

合理科学的施肥可以提高果实及园间生草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果园进行生草栽培以后,則可以适当减少人工施肥的次数,尤其是在园内温度比较高的时候,鲜草会快速腐烂和分解,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此时如果再进行大量的施肥,则会造成果树枝条徒长甚至影响花芽分化,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施肥次数。

3 果园生草栽培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3.1 播种的特殊性

生草栽培过程中为了避免栽培草与果树之间发生肥力争抢吸收的情况,则需要将草种播撒在树行间,而且草带距离树盘外缘应该在45 cm左右,对于一些老果树园则可以采用全园播撒种草的播种方式。

3.2 重视苗期管理

在完成生草的种植以后要及时进行定苗处理,在进行定苗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留苗,雨季内涝时期则需要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补苗,并对自然杂草进行彻底清除,这样才能有利于生草的生长。

3.3 加强水肥管理

在生草出苗期,应该适当加施化肥或有机肥,这样才能促进草苗快速生长。旱季则需要及时对果园进行灌水处理,特别是在刈割前期,果园内生草正达到成熟期,消耗大量土壤中的水和营养物质,应及时补肥,否则会造成栽培草与果树之间的肥力竞争,降低果树产量。

3.4 科学合理选择刈割时机

刈割时机的选择对于果园生草栽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栽种第1年草苗根系较小、抗性较弱,不宜多次刈割。从第2年开始,每当植株长到40~60 cm时便可进行适当的刈割处理。因不同果园的土壤肥力都不尽相同,刈割的次数一般要控制在3~5次,在刈割完成后需要将鲜草及时覆盖在树盘下。

4 结语

积极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是推动我国农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如今我国的生草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在与传统果园生产结合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果园生草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把握科学合理的选种原则和管理方式,才能将果园生草模式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进行更深层的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对于我国各果树主要产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生草栽培的选种和管理模式更新,这样才能将果园生草技术更好地应用在果园种植管理过程中,成为维护果园环境生态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志红.生草覆盖栽培对果园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9(2):44-47.

[2] 黄进,王小丽,龚世飞,等.丘陵山地桃园生草栽培管理及桃树整形修剪技术[J].湖北植保,2020(2):62-64.

[3] 孙昂,刘利民,聂琳,等.商丘地区苹果园有草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0(4):65-66.

[4] 周燕,杨娟,朱汉高,等.盆栽丹麦风铃草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20(1):97,128.

[5] 杨晓红,马兰萍,于爱荣,等.浅谈果园管理中的生草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82-83,90.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
渠江流域绿色发展研究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基于ArcEngine二次开发的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评估及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旅游管理的社会问题及其整治措施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