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番茄避雨栽培技术分析

2020-02-21 08:46苏飞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番茄栽培技术

苏飞

摘 要 番茄避雨栽培技术是从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演变而来。2017年5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德江县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兴镇鸟坪坝区开展6.67 hm2番茄避雨栽培技术试验。通过近2年试验表明,避雨栽培相比露天栽培具有产量高、病虫害发生率低、果品外形好的特点;相比大棚栽培具有成本低、便于耕作、品质好的特点。基于此,总结该试验采用的番茄避雨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武陵山区茄果类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16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高原东北部,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1]。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 ℃,无霜期达295 d,是典型的武陵山区气候环境。以番茄种植为例,2017年当地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番茄露天种植每667 m2产量3 000 kg、产值7 200元,避雨设施栽培每667 m2产量7 500 kg,产值18 000元,产量、产值分别提升4 500 kg和10 800元。番茄采收后,接茬種植甘蓝或花菜每667 m2产值约5 000元,全年避雨设施每667 m2产值可达23 000元,每667 m2纯收入可达上万元。

1 避雨设施安装

1.1 材料准备

每667 m2需水泥柱88根,空心不锈钢拱架176副,栏杆340 m,1.5丝塑料薄膜25 kg,直径75 mm滴灌设施1 km,地膜35 kg,扣件、铁丝若干。

1.2 选址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水源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丘陵或者坝区。

1.3 设施安装与地膜覆盖

拱棚以南北朝向为佳,保障光照充足。拱棚长度适宜地形为宜,一般不超过20 m。拱棚宽度80 cm,高度1.2 m。

拱棚与拱棚之间开挖排水沟,宽度60 cm。水泥柱按间距4 m、行距1.8 m,埋入0.5 m的深坑,棚顶高2 m,肩高1.5 m,水泥柱上搭建T型拱架。

为了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根据天气情况,可选择不同时间上膜覆盖。雨水较多的年份,最好是全生育期覆盖;风调雨顺的年份,于开花期或着果时覆盖;如遇干旱年份,在果实大小定型且开始转色时进行覆膜。在生长过程中,如遇连续晴天或多云天气时,可临时揭膜,保证植株光照充足,以利于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同时减轻高温影响。

1.4 成本测算

水泥柱(含运输及安装)27元/条,每667 m2需100条,计2 700元;拱架、栏杆、扣件及薄膜80元/套,每667 m2需100套,计8 000元;拱棚安装费1 000元;滴灌设施1 500元;每667 m2合计投入13 200元。

2 栽培管理要点

2.1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选择抗病性强的雄冠F1番茄品种。

2.2 栽培密度

采取单株定植、稀植栽培模式,定植平均行距60~65 cm,株距30~33 cm,每667 m2栽植3 000株左右,以达到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2]。

2.3 整地

栽培前将上茬作物在土壤中的留存物清理干净,利用旋耕机进行深犁,夏季用薄膜覆盖闷晒3~5 d,冬季裸露3 d以上,利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进行物理杀虫灭菌。利用小型拖拉机起垄,规格为宽60 cm、高20 cm,起垄时每667 m2施放500 kg腐熟农家肥、25 kg有机肥,确保番茄生长营养吸收以及土壤疏松肥沃[3]。

2.4 培育壮苗

2.4.1 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选择籽粒饱满、纯度和发芽势高的种子曝晒1 d后,用55~60 ℃温水烫种15 min后,自然冷却后浸泡6 h。2)磷酸三钠溶液浸种。用清水浸泡6 h后,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以钝化种子携带的病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4.2 播种

播种前穴盘浇足底水,待水全部渗入后均匀撒播,播后盖1 cm厚的细土,不宜太薄,太薄浇水后种子容易露出或易出“戴帽”苗;也不宜太厚,太厚影响出苗。穴盘育苗1穴1粒,25 g种子需准备20~25 m2苗床。

2.4.3 苗期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床土水分充足、通气良好。在育苗过程中,适当追肥,一般结合浇水追施0.1%~0.2%尿素液。随时观察出苗情况,当70%左右种子开始拱土时将薄膜拱起,待1~2 d齐苗后,再揭去薄膜;为防止幼苗徒长,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应见干见湿,以利于培育壮苗;当基质表面呈干燥疏松状态时及时浇水;苗后期要适时控水,以促进根系生长。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株周围撒多菌灵或百菌清药粉以防止病情蔓延,秧苗定植前10天开始炼苗,加强通风,减少浇水[4]。

2.5 定植

当幼苗长到6~8片叶时定植,定植前先炼苗5~10 d。定植前1~2 d,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加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施秧苗,后带药土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下旬。定植密度采用单厢双行种植,株距60 cm,每667 m2植2 000株左右。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用土密封定植穴边缘。

2.6 田间管理

2.6.1 肥水管理

番茄移栽后及时施用定根水,待种苗转青后施少量肥。移栽20~40 d时,正值植株营养生长高峰,施用以氮元素为主的可溶性肥。开花结果期,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根据天气及土壤墒情,早晚施用肥水各一次,此时营养需求以磷、钾元素为主,适量施用叶面肥,达到保花保果、壮花壮果目的。注意把控好棚内温、湿度,及时施肥追肥、整枝打岔吊蔓、病株病叶清理等,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保障植株旺盛,果实均匀[5]。

2.6.2 施肥

1)提苗肥:基肥不足,生长不良,每667 m2可用复合肥10 kg追肥。2)催果肥:第一穗果膨大,直径2 cm左右时可用,占总追肥量30%~40%,一般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25 kg。3)盛果期追肥:初收后,每667 m2一般再追肥2~3次,施复合肥 10~20 kg,配合磷、钾肥或其他微肥,如钙肥、硼肥等。

2.7 病虫害防治

武陵山区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番茄容易发生疫病。病虫害防治要从苗床管理抓起,培育壮苗健苗,在高温多雨、干旱高温等环境下,抓好病虫害化学、物理防治。番茄病虫害防治应遵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优选生产基地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原则,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番茄产品达到绿色健康产品标准。番茄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等,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晚疫病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

2.8 移栽采收

避雨栽培番茄在2月上旬集中育苗,3月中旬(45 d后)开始移栽,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上市。番茄采收尾期同步压茬种植甘蓝或花菜,甘蓝或花菜育苗时间7月下旬,25 d后移栽,10月上旬至12月底采收上市。

3 避雨栽培的优势

3.1 改善环境

5—7月是一年中雨水较为集中的阶段,雨水会冲毁幼苗,导致肥料和土壤肥力流失,植株根系裸露,土壤板结,对番茄生长非常不利。避雨栽培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同时,薄膜还遮挡了强光照射,起到了遮荫降温作用,改善了局部小气候,使得番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着果率,减轻裂果,使得果实商品率达到90%,有效提高和改善番茄果品品质。

3.2 减轻病虫害

避雨栽培避免了雨水冲刷和浸泡植株,降低了植株的病虫害传染能力。局部温湿度调控后,有效降低了病菌繁殖和发生率,减轻了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病毒病和日灼病等病害发生。在武陵山区多雨地带,可降低发病率60%~90%。

3.3 降低成本

因小气候得到改善,番茄的生长发育比较正常,加上病害发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既有利于番茄品质提升,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省工省本,提高工效,从而稳定产量,提高收入。据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实践,番茄避雨栽培每667 m2可比露天栽培增产3 000 kg左右,增收7 000元以上。

4 番茄避雨栽培的注意事项

4.1 控制规模

蔬菜避雨栽培技术是集精耕细作、小型机械、劳动密集等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栽培模式,规模不宜过大,一般集中建设以13.33 hm2左右为宜。

4.2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合理安排茬口,实行科学轮作,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

参考文献:

[1] 曾彦粤.桂林地区番茄避雨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20,33(4):94-96.

[2] 馬清生.番茄避雨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5(3):30.

[3] 翟庆慧.浅谈高山地区大棚番茄避雨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8):127-128.

[4] 田居艾.重庆市梁平区平坝浅丘地带番茄避雨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8,12(21):31-32,34.

[5] 高安忠,徐明飞.浙中高山番茄夏季大棚避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7(19):6-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番茄栽培技术
番茄鳕鱼面
小番茄发电机
HOME家系列
编辑部故事
爱挑剔的番茄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