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探究

2020-02-21 08:46任兴良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应用措施栽培技术

任兴良

摘 要 水稻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种植期间,需要大量水资源支持,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可實现“按需给水”,即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基于此,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及其应用价值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该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21

浙江省属于农产品基地以及高产农区,全省有70%的粮食种植面积为水稻,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当前,水稻生产所需的灌溉用水量巨大,并且利用效率较低,排水频繁,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并给农田带来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逐渐开始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展开水稻种植,为农民增收和种植管理提供便利。应用此技术,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水稻生长提供优良的生长空间。技术应用阶段,可结合不同水稻生长特点,采取合理灌溉措施,节约水资源,促使浙江省绍兴地区水稻种植效益不断提升。

1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介绍

1.1 技术内容

水稻种植期间,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结合其生产阶段对水分需求量的不同,使用科学灌溉技术,调节水稻生长机能,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灌溉用水量,减少灌溉次数,提高水分、肥料等利用效率,促使水稻产量提升。

1.2 技术特点

对比常规的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水稻田间保留水层的时间方面存在差异,节水灌溉的田面处于长期无水层状态,而普通灌溉技术需要在田面长期保留水层,只有在水稻收割或者晒田期间没有水层。第二,在灌溉过程判断标准存在差异,节水灌溉措施主要是分析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土壤内水分含量是否处于控制下限范围之内,适时补水,常规的灌溉措施是利用水层深浅形式灌溉。第三,在灌水程度方面,运用节水灌溉措施,重点采用人为控制方式,对田间水分存留量进行调控,在水稻需水敏感期为其补充水分。

1.3 应用条件

利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水稻种植,可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对于水量的消耗规律最大化利用天然雨水,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并保证在其需水关键期水分供应量充足,进而减少灌溉次数,提高水分利用率。此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而且还能对其展开合理调节,保证水稻整个生长过程节水。此外,和常规灌溉措施相比,应用节水措施要求田面平整,高低差不可过大,并要向农民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和应用流程,才能提高节水灌溉效益[1]。

2 浙江省现有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2.1 工程技术

2.1.1 低压管道输水

低压管道输水指利用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向田间输送,将水资源直接灌溉到田间沟、畦等当中。该技术运用需要较低的输出压力,并且输水效率较高,省时、节约成本。浙江地区未来水稻种植的灌溉区改造将以此为重点。

2.1.2 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主要是采取渗透性小的输水渠道进行灌溉,以降低田间渠道在输水过程产生的损失,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利用该技术,可提高渠道抗冲击能力,并且防渗效果优良,不但能够节约灌溉工程建设投资,而且还能节约灌溉期间劳动力费用。浙江省当前广泛应用渠道防渗这一节水技术展开水稻种植。

2.2 非工程技术

常用的非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有三种,分别为间歇灌溉、薄露灌溉、适雨灌溉。

2.2.1 间歇灌溉

间歇灌溉是指水稻种植期间,按照特定周期,向田间间歇供应水分。此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主要利用对水层的控制,使田间保持湿润、浅水相互交替的状态,属于典型的节水灌溉措施。应用此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移栽之后到返青、孕穗、开花等时期,始终以浅水层灌溉。在水稻的分蘖后期,可适当采取晒田措施,其他生长期可采取间歇灌溉措施,展开交替浅水灌溉。

2.2.2 薄露灌溉

薄露灌溉主要是在水稻田间尽可能使用薄水进行灌溉,适当晒田。应用期间,需要重点关注“薄水层”控制,保证水稻在整个生长周期都处于薄水层状态下。应控制水层小于20 mm,保证田间有水覆盖即可,灌溉过程经常晒田,田间不可长期淹水。此技术适合应用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以利于田间长时间保持薄水层状态。

2.2.3 适雨灌溉

适雨灌溉主要指充分利用自然降雨,配合农业灌溉措施,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南方地区多雨,因此要重点将水稻的耐涝等特性考虑其中,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让水稻受到适当水淹,最大限度利用稻田湿地功能,降低水稻种植灌溉用水量。

3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3.1 插秧期灌溉

水稻插秧方式有很多种,需要合理控制插秧深度,通常小于5 cm,如果超出此标准,就会导致水稻节位处分蘖数量较少,插秧深度大于7 cm会导致水稻不分蘖。在此阶段,为确保水稻成活率,需要采取有效灌溉措施,配合科学的栽植技术,保证水稻良好生长和发育。将幼苗移栽到田间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田间水深,使幼苗在浅水层,促使其高效吸收水分,实现蒸腾平衡,提高插秧成活率。

插秧阶段需要采取薄水灌溉措施,之后使用浅水层加速幼苗返青。插秧阶段,应使田格处于薄水层当中,提高插秧质量,以免发生倒秧或者漂秧等问题。插秧之后容易出现根部损伤,导致水稻根系的吸水能力变弱,因此,为确保秧苗生理需水平衡,需要使用浅水灌溉,为其提供优良的湿度和温度环境,促使水稻根系快速恢复健康,加速幼苗返青。

3.2 返青期灌溉

返青阶段的灌溉措施和水稻成活率有密切关系。灌溉之前,需要对田间苗情进行观察,及时补苗,确保秧苗密度、基数等。返青阶段水稻对于水分需求较为敏感,如果水分缺乏,会影响秧苗生长,甚至导致秧苗死亡,水分过多也会抑制水稻生长。因此,在节水技术应用期间,仍然要以浅水灌溉。与此同时,还需结合秧龄长短,合理控制水层深度,控制水层低于40 mm,高于5 mm。

3.3 分蘖期灌溉

分蘖期就是水稻茎秆出现分支的时间和节位,对于水稻发育、成穗等影响较大。分蘖前后的灌溉措施各不相同,在水稻秧苗返青之后,其根系生长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可保持田面湿润,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加速其分蘖和早发。在水稻分蘖前3~5 d,可使用低于10 mm的浅水层灌溉,保持土壤水分为饱和状态。在分蘖末期,适当晒田,抑制水稻无效分蘖,加速其根系生长。

在此期间,还需合理把控晒田时间、晒田程度,发挥晒田措施应用价值,不可过早晒田,以免对水稻分蘗造成影响,同时也不能过晚晒田,以免影响水稻幼穗分化。需要将晒田时间控制在分蘖后期到幼穗分化之前。针对分蘖能力较强的杂交水稻品种,可在田间分蘖苗数到计划数量的90%左右开始晒田。应结合实际,掌握晒田时间,在阴雨天气、土地肥力充足、苗势旺盛时可延长晒田时间,控制在7~10 d左右;在干旱天气、土地肥力弱、苗势弱时可缩短晒田时间,控制在5~7 d左右。此外,应保持田间水分含量在85%~90%。为确保晒田成效,需要合理排水,降低水位,结合灌溉设施配套情况,分片晒田,以免晒田后难以及时灌溉,影响水稻生长。

3.4 孕穗期灌溉

水稻孕穗期灌溉能够有效预防其出现干苞问题,若条件允许,可采取浅水勤灌措施,若条件不允许,需要采取蓄水措施。灌溉期间应配合病虫害防治,以免影响水稻孕穗。孕穗期属于水稻生长阶段水分需求临界期,可重点利用“回灌”技术。同时,此时期对于肥料需求量较大,需要确保水稻具备充足水分,以利于其壮秆,使其籽粒饱满。此时,应保持田间水层深度在10~22 mm。在水稻抽穗开花阶段,需要使用薄水灌溉措施。开花期水稻光合作用相对较强,并且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对水分的消耗量和孕穗期相差不多,可保持水层深度在10~15 mm[2]。

3.5 成熟期灌溉

水稻抽穗前期,需要使用5~6 cm的潜水层灌溉,待其花后进行浅灌,注意外界温度变化。如果水温低于18 ℃,需要将水层加深,控制在10~15 cm。在水温逐渐上升之后,恢复原有浅水层灌溉,采取间歇灌溉方式。水稻的乳熟期可使用湿润灌溉方式,在此阶段,光合作用生产率达到最高值,水分供应需要将养根保叶作为最终目的,保持田间土壤湿润,3~5 d灌溉一次深度小于10 mm的浅水层。在水稻收获前10天,采取断水措施。

4 结语

水稻不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绍兴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在水稻种植期间,灌溉技术的应用关系到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利用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种植成本,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在绍兴地区不断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促使该技术高效利用,为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思林.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15):105-106.

[2] 吴少春,谢凯彬,刘燕芳,等.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及实施要点研究[J].农家科技,2018(12):7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应用措施栽培技术
简述水稻节水灌溉的意义及技术
探究高效实用措施 提高节水灌溉效率
节水灌溉模式下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