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0-02-21 08:46吴兴雷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优质高产绿色

吴兴雷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研究玉米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非常重要。基于此,从选择适宜的夏玉米品种、科学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防倒伏、适期收获等方面总结夏玉米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夏玉米密植;绿色;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22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界牌镇地处灌溉总渠北,东临黄海,海拔2~9 m,砂土、砂壤土占90%左右,黏土占1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5 g·kg-1,速效钾含量在130 mg·kg-1,速效磷含量13.3 mg·kg-1,pH 7.89。

2016年滨海县界牌镇在竹林片区村建设玉米666.67 hm2绿色优质高产示范基地,核心方133.33 hm2,每667 m2种植4 774株,苏玉34玉米平均667 m2产749.67 kg。比示范区外玉米田平均每667 m2增152 kg。

1 品种选择

选择下部叶片平展、穗部以上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穗位高度1.2 m以下、穗位整齐、适宜机械化收获、拐型中等、每穗14~16行、根系发达、茎秆柔性好、节间短、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生育期中等的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苏玉34、豫单9953等品种。

2 播种

2.1 适期播种

滨海县界牌镇夏玉米播种适期一般在6月15日—18日播种,灰飞虱发生严重的时候选择6月20—23日播种,避开一代灰飞虱危害高峰。

应选择包衣种子播种,播前无需晒种,以免降低药效。采用铁茬播种,即小麦收获时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秸秆切碎长度、留茬高度小于8 cm,采用玉米播种、侧根施肥一体化机械设备铁茬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工序。

2.2 合理密植

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 cm,株距20~22 cm,每667 m2有效株数在4 800~5 500株。

2.3 化除

玉米播后苗前,可每667 m2用选用40%乙莠悬浮剂150~250 mL加水30~40 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封闭。玉米出苗后3~5叶期,每667 m2可用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00~150 g或10%硝磺草酮悬浮剂150~200 mL兑水30~40 kg进行喷雾,5叶期后喷施应避开玉米心叶和喇叭口,进行定向喷雾。用药后7 d内不得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3 科学施肥

3.1 施用控释肥

玉米控释肥是一种新型树脂包膜肥料,养分释放时间、释放量与玉米生长需肥规律相吻合,能够完全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节约肥料使用量,减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使用目标,一般每667 m2减少肥料用量20%以上。玉米缓释肥可一次性施用,免施苗肥、拔节肥、穗肥,保证苗期生长壮而不旺,肥料不浪费,中期不缺肥,后期不脱力,节约成本,简化工序。一般玉米播种时每667 m2基施缓释肥(35-8-5)40 kg。

3.2 传统施肥

①施足基肥,一般667 m2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氮肥(尿素)20 kg+磷肥40 kg+钾肥15 kg+锌肥1 kg或用40%(28-6-6)复合肥30 kg+尿素5~8 kg+硫酸锌肥1~1.5 kg。②追施拔节肥,视苗情长势追施拔节肥。③大喇叭口期(可见叶15张、展开叶10张)667 m2施尿素25 kg左右,深施覆土。表土施肥一般在下午17:00以后,667 m2施用尿素35 kg左右。④巧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穗期脱肥时,一般667 m2撒施尿素10 kg。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

①灭茬松土。夏玉米全苗后,要及时灭茬除草,勤松土,防板结。②挖好田间三沟,健全田间沟系。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雨水偏多年份,机械化播种的玉米一定要做好播种沟引流,以免播种沟积水形成涝渍,导致僵苗、黄苗、红苗甚至死苗现象发生。如果苗期多雨、长势差,在排水的同时,一般667 m2施尿素20 kg,钾肥5 kg,促苗生长。

4.2 拔节孕穗期

1)培土壅根。拔节后及时培土壅根,提高植株抗倒能力。2)在玉米抽雄前后15 d内遇旱要及时灌水,减少空杆和秃顶。3)及时扶起倒伏株:玉米倒伏后,及时将玉米按3~4棵为一把扎把扶正,随倒随扶,防止伤根。当天倒伏,当天扎把扶正,如果雨量较大,田间土壤水分过大,或者倒伏超过2 d,不宜再扶。

4.3 抽穗灌浆成熟期

1)人工去雄:在玉米雄穗抽出1/3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大面积连片去雄不宜超过1/3。2)人工授粉:一般在玉米雌穗花丝吐出后2~5 d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晴天上午9:00—11:00,二个人用20 m左右的粗塑料线一人拉一头在玉米雄穗上面拉動前行,使雄穗摇摆,促进授粉,以减少秃顶缺粒。

5 病虫害防治

5.1 玉米病害

5.1.1 玉米大小斑病及其防治

5.1.1.1发病规律及症状

大斑病呈条状病斑,小斑病呈圆状或不规则斑块,同一叶片,大小斑可混合发生。雨水偏多,田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在玉米抽雄前后至收获期间发病,一般可引起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

5.1.1.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3~5年一次,以减轻大小斑病的发生。2)药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感染期喷药治病,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50~80 g,兑水20 kg,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防病;或每667 m2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 g兑水20 kg,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防病;或667 m2用瑞毒霉晶体30~50 g兑水20 kg,喷于叶面防治。

5.1.2 玉米褐斑病及其防治

5.1.2.1发病症状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有时在果穗外苞叶和雄花上出现黄色长圆形到圆形的小斑点,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严重时叶片上会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病斑常呈白色透明状;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

5.1.2.2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容易引发该病害,夏玉米区一般6月下旬至8月,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土壤瘠薄,土壤肥力不足的田块,病害发生严重。

5.1.2.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2)配方施肥,合理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减轻病害。3)药剂防治,即肥药混喷,玉米发病时,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叶面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 ,可在药液中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5.1.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及其防治

茎基腐病一般是由虫伤感染引起细菌侵入造成,导致玉米幼苗基部腐烂,有恶臭。

农业防治方法包括两点。1)轮作换茬,合理密植,清沟理墒,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清洁田园。2)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避免传播。

一般夏玉米7—8月,在玉米大喇叭期至灌浆期发病较多,发病时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47%春雷霉素7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1.4 玉米顶腐病及其防治

5.1.4.1发生规律

真菌感染表现为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包裹内部心叶呈鞭状扭曲;或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变。

细菌感染表现为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上部叶基部水浸状腐烂,腐烂部有或无特殊臭味,有黏液,有褐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用手可拔出整个腐烂心叶,轻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

5.1.4.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细菌引起的顶腐病加喷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施药要对准病株心叶,根据发病情况防治1~2次。对于粘连在一起的叶片,用刀尖或锥子挑开,促进顶端生长和雄穗正常发育。

5.2 玉米虫害及其防治

玉米主要虫害有草地贪夜蛾,其喜食玉米,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失大,防控难。

1)高空灯诱蛾。在玉米种植区域内,每隔3 km左右设计一个高空灯,诱捕草地贪夜蛾成虫,同时可诱杀其他害虫成虫。2)性诱剂诱杀。5月下旬,玉米田每667 m2插一个诱捕器诱捕成虫。3)药剂防治。上午8:00前、下午17:30以后施药灌心,可兼治玉米螟、黏虫。4)人工捕捉。每天上午9:00前到玉米田间对有虫洞的玉米进行剥叶检查,捕杀害虫。

5.3 玉米药害及其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阿维菌素,易造成玉米心叶死亡,酷似顶腐病。玉米3~5叶期喷施烟嘧磺隆后5~10 d,玉米心叶褪绿、变黄,或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褪绿斑。叶片蜷成筒状,叶缘皱缩,心叶牛尾状,不能正常抽出。玉米植株矮化,丛生、次生茎增加。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在田间用量过大时将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种子不能出土,叶片变形,心叶蜷曲不能伸展,根茎节肿大。土壤黏重、冷湿地块易促使药害形成。

药害防治:1)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溫,促进根系发育、健康生长。2)追施肥料,同时可叶面喷洒1%~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尽快恢复生长。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芸苔素、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恢复生长,减轻药害。

6 玉米化控防倒伏

在玉米7~11叶,667 m2喷施30%的胺鲜酯·乙烯利20~30 mL,控制玉米节间生长,减少倒伏风险。

7 适期收获

籽粒乳线开始消失,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时采收;或者玉米籽粒尖端与穗轴连接处出现黑层,并能够轻易剥离穗轴时采收。此阶段采收玉米,产量高,品质好,一般比早收获玉米每667 m2增产10%以上。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优质高产绿色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