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腰山王氏庄园的开发对策研究

2020-02-21 08:46温雨晴石佳莹孙晓圆刘胜娇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文旅融合

温雨晴 石佳莹 孙晓圆 刘胜娇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文旅融合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旅开发过程中,挖掘文化内涵与文化要素是首要任务。腰山王氏庄园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庄园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基于此,针对庄园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存在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产业联动效果不佳、旅游项目单一、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文旅融合;产业联动;资源开发;腰山王氏庄园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慢慢转化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旅融合在旅游发展中显得愈发重要。腰山王氏庄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腰山王氏庄园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挖掘庄园文化、添加文化创意的方式,可增强庄园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与旅游影响力,进而提升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的旅游品级。

1 腰山王氏庄园的文化优势

腰山王氏庄园的发展史是清代华北地区贵族生活的见证,也是研究清代发展史的重要标本资料。腰山王氏庄园始建清顺治初年,庄园由王锡衮创立,由王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修建扩大,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和建筑文化资源。

1.1 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社会组织民俗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内容既包括由血缘、地缘、业缘、神缘、物缘等组合成的人际关系,又包括民间社会制度,如习惯法、人生礼仪、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1]。王锡衮创业初期所有的商号以“和”字命名,寓意和气生财、诚信经营,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物质类民俗文化财富;此外,庄园还具有小姐出阁、男子大婚、烧包袱、108抬独龙杠等独特的社会类民俗文化。多样的民俗文化使得腰山王氏庄园得以在历史中闪耀光辉。

1.2 大道至简的饮食文化

庄园的饮食文化分为养生饮膳文化与美食饮膳文化[2]。养生饮膳文化着重体现了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补足气血百病消”的养生理念[2]。庄园创始人王锡衮享年108岁,便是得益于养生饮膳文化,不论是早餐的“大精神气丸”还是午餐前的“内金高汤”亦或晚餐仅服用的“五湖四海粥”都体现着科学养生理念。以现在的养生角度来看,这些食材都是五谷杂粮、家种蔬菜等,符合人体所需,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养生餐不选用山珍海味而偏向五谷杂粮,不制作复杂多样的菜品而注重简单精细的烹饪,恰恰体现了庄园“大道至简”的文化内涵。美食饮膳文化体现了王家后人追求事业、注重享乐的家庭风气。腰山王氏庄园最后一代饮膳总厨洛月先生最拿手的便是以满汉全席为代表的宴席大餐,体现了庄园既有汉族文化,又有满族文化[2]。

1.3 大观园式的建筑文化

腰山王氏庄园是一座多功能城堡性质的“庄园”,是综合性清代古民居建筑群。

1.3.1 庭院式的建筑布局

庄园借鉴了四合院住宅最典型的布局,因内部结构与大观园布局极为相似,又因庄园仁和堂的九道门连成的线处于正子午线上,夜晚站在仁和堂正门向北仰望可见北极星,所以称之为“子午线上的大观园”。庭院式布局在空间上由若干单座建筑以及围墙组成一个个庭院,各庭院间前后串通,形成内外院落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形式[2]。庄园注重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形成了层次丰富、移步换景的独特效果,创建了富有情趣的建筑境界,丰富了我国建筑组群的构成。

1.3.2 官式与乡土结合的建筑风格

庄园既具有官式四合院的风格,又有民间建筑的个性。建筑外部的屋顶结构,俯视错落有致,高低有序。根据主次有别、尊卑有序的封建理论,不同的房屋依附主人地位的高低,配有不同等级和类型的顶棚,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彰显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礼教习俗;建筑内部多采用叠梁式构架,在地震中梁架可以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少财产损失,完美展现出古人的建筑智慧。

1.3.3 朴素大方、造型新颖的镂雕艺术

腰山王氏庄园以浮雕、石雕、木雕闻名,堪称庄园“三绝”,也被世人称为“千雕艺术馆”。在色彩运用上,庄园以小面积的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手段。木雕不施彩漆,石雕与砖雕保留本色,进行打磨雕刻,这种朴素的色调形成了乡土雕饰特色[2]。庄园的“三雕”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为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的四合院平添了几分率真和洒脱。每个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充分体现了庄园建筑的文化精華。

2 腰山王氏庄园的发展瓶颈

王氏庄园坐落在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在保定市正西25 km处。现在的庄园仅保存下原来的1/4,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豪华的清代豪门巨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AAA级景区。腰山王氏庄园虽然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交融而成,具有独特优势,但在文旅开发中还存在以下4点不足.

2.1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当前,腰山王氏庄园的旅游开发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丰富的历史优势未能转化为文旅产业中的优势,文化挖掘不深,腰山王氏庄园的文化产品浮于表面。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特色融合不够明显,特色店铺的产品大多是统一批发进货,不仅未能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拉低了庄园文化产品的等级。文化挖掘不广,景区经营者未能看到除景区外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例如缺乏景区周边文化建设,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有明显割裂感,缺乏文化饮食开发,景区餐馆烹饪的大多为家常菜,缺乏体现庄园饮食特色的菜品[3]。表现方法单一,对于现存丰富的人生礼俗文化仅简单陈设。丰富的民俗文化仅陈列在一个个房间内,屋内陈列泥人雕塑与相关器具,文化没有“活”起来,缺乏趣味性。

2.2 产业联动效果不佳

顺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一二三产业缺乏完整的沟通联动机制。各产业联动效果差,产业链条不完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阶段。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畜牧业为主,其中桃种植业占比较大,但桃未进行深加工,果农利润空间小;第二产业以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园为主,工业发展没有与第一产业结合,产品附加值低,对桃的开发处于原始阶段;第三产业以当地各个分散的景区为主,以腰山王氏庄园为中心开展的住宿、餐饮业发展迟缓,缺乏与第二产业的结合,桃副产品以及与庄园相关的工艺品未在景区进行售卖。庄园的文化未通过产品进行传播,庄园的发展也没有对第一二产业起到辐射作用。

2.3 旅游项目单一

当前常见的旅游活动主要有3种方式:1)观光型,主要是观赏景区风光和体会景区文化;2)参与型,主要是开展景区特色产品的制作活动;3)“观光+参与”型,既注重感官享受又注重精神享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对于旅游项目的综合性与创新性要求有所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浏览。但腰山王氏庄园的旅游活动还是以第一种为主,一些项目停留在初级阶段,以静态展示和历史图文解说为主,仅仅停留于“看”的阶段,缺乏综合性与创新性。

2.4 旅游产品同质化

旅游产品可以承载游客的回忆,带动景区的经济发展,但腰山王氏庄园具有庄园特色的旅游产品寥寥无几,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对旅游产品没有购买欲望。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有两方面:1)从业者对庄园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将一些低质化、大众化的商品摆放在旅游景区内,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2)经营者将旅游产品限定在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等狭小范围内,缺乏对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产品同质化导致景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3 文旅融合背景下腰山王氏庄园的开发对策及建议

3.1 挖掘文化内涵,找准市场定位

深挖文化内涵,突出文旅融合特色。游客一般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见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为目的。正由于文化存在差异性,所以庄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文化”进行差异化定位[3]。景区突出清代文化主题,打造“子午线上的大观园”的名片,将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避免景区雷同或产品雷同,彰显腰山王氏庄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庄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建筑和文化优势,将景区周边建筑风格建造为仿清代庄园建筑,突出庄园内外的整体性,着力构建文旅融合的特色文旅庄园[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保护中开发,防止开发过程中对清代文物造成破坏。将腰山王氏庄园变为清代民俗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展示窗口,将庄园建为与旅游景区为一体的清代特色文旅庄园。

3.2 加强产业联动,整合产业资源

腰山王氏庄园要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关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从而实现区域旅游市场的效益最大化。在加强相关产业的投入及联动建设中,实施产业链整合战略。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使相邻景区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区域内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针对顺平地区,要稳定第一产业,促进顺平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推动当地新型工业发展的同时,要以腰山王氏庄园为核心,加强周边餐饮业、特色民宿产业的发展。通过将第一、二产业结合,可促使第二产业的各企业对第一产业的农作物进行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价值;通过第二、三产业结合,将第二产业加工而来的相关工艺品或桃制品放于景区进行售卖,提高庄园商业街产品质量与品级,让游客买到实惠的同时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具有经济带动作用。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结合,形成农作物完整的产业链条,由采摘到加工再到出售环环相扣,完善产业模式,加强产业联动,促进当地发展。

3.3 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项目

文化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的前提。庄园在开发旅游产品和拓展旅游项目时,应合理整合利用资源。产品结构创新主要是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补充完善,对原有产品进行整合。应在“食”“住”“玩”“购”4方面完善产品结构。1)打造主题餐饮,挖掘当地的主流菜系和王氏庄园历来传承的饮食文化,让文化“吃”出来;2)在景区周边建设特色“庄园民宿”,房间设计融合景区大环境,符合当地资源分配规律,并且突出“子午线上的大观园”的主题,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或住宿,让文化“住”出来;3)在旅游旺季推出游客可参与的“庄园举办大婚”舞台表演,让文化“玩”出来;4)庄园镂雕最为出彩,推出特色雕刻手工艺品,让文化“买”出来。

在旅游项目的规划角度,实施空间层次整合和线路整合战略。通过产业结合,与当地的特色农作物进行融合,根据本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将属于同一层次的分散景区联合起来。与相邻景区洽谈合作意向,制定一条独特的旅游路线:祁连山-凤凰山佛光寺-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腰山王氏庄园。游客通过这一线路不仅可以观光景区,还可以体会到农作物的采摘环节。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使游客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庄园的文化魅力。促进景区由“观光型”向“观光+参与”型转变,提高游客对庄园的文化感知度。

3.4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特色旅游名片

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对内工作和对外工作。对内主要体现在庄园建设方面,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民宿、商业街等活动,增强游客与景区的互动性,提高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在相关的福利制度上,为当地的抗战老战士提供免费游园的机会,增强景区在社会的好感度,从而增加庄园客流量,提高景区影响力。

对外主要体现在加强宣传力度方面,利用多方位的造势宣传,提高景區的知名度。1)在媒体方面,利用腰山王氏庄园主人王锡衮的故事编制景区宣传片,制造新闻热点,吸引游客注意力,提高景区知名度。2)在政府方面,联合政府的有关部门举办“我为庄园代言”的线上征文活动,在活动中对庄园进行宣传,鼓励人们广泛参与,并给予写作选手免费参观腰山王氏庄园的机会,从侧面提高庄园的影响力。3)在学校方面,为艺考生提供免费的写生场地,同时安排专业人员为师生提供庄园文化免费讲解。4)在企业方面,企业员工来此团建,庄园为她们提供包括餐饮、住宿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并给予最低折扣,在保证庄园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达到弘扬庄园文化的效果。

4 结语

区域旅游应把握文旅融合的契机,整合内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附近地区相关产业也起到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柯玲.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19.

[2] 张寅卯.腰山王氏庄园[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73,206-207,212,216,218-219.

[3] 周霏.基于旅游开发下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111-112.

[4] 孟铁鑫.农旅特色小镇的内涵分析和建设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88-8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