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2-21 01:53任志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现状

任志丽

摘 要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也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及监测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农产品“三品一标”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基于此,提出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良性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三品一标”;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78

“三品一标”农产品指的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近年来,诸多地区开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强化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后的监管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宣传的作用下,积极引导“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效率,确保当地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这对于农产品绿色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农产品“三品一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对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

1 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我国于2018年推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进而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将其作为质量兴农的重要方法[1]。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发展,其认证规模越来越大,涌现出了诸多农产品品牌。

2 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价值

“三品一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农产品”,是目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要产品,具有重要的地位。“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达到相关标准,符合规范,生产环节允许限量、限种类、限时间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且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安全允许的界限之内,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最基本需要。“绿色食品”属于安全优质品牌,对于产地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生产过程标准规范,严格控制人工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中不会使用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有机农产品”不施用农药、化學肥料等,是来源于自然的高营养、高品质食品。“三品一标”农产品是保证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农业组织化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农业企业的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效益。

3 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中存在问题

3.1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宏观角度出发,目前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两方面:1)能够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产品数量少之又少,只集中在个别的乡镇中;2)农产品“三品一标”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多数“三品一标”农产品集中在蔬菜上,其他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较少,如粮油食品等。生产规划布局存在问题以及结构过于单一,导致部分产品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消费者需求,直接致使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较慢。

3.2 生产规模偏低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面积整体较小,并且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很多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虽然一些地区有很多龙头企业,但是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且资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行规模化生产难度较大[2]。除此之外,“三品一标”农产品在实际生产环节产地面积较小、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并且产量不佳,深加工难度较大,形成一个完整完善的产业链较为困难,导致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滞缓。

3.3 不重视农产品生产管理

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发展也是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因为农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品质,其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价格。部分企业和农民本末倒置,在发展环节过于重视农产品“三品一标”的申报工作,而并没有重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尤其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管理,直接导致很多农产品没有达到无公害的标准,不利于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发展。

3.4 消费者存在认知不足

同一些普通的农产品比较,“三品一标”农产品价格普遍较高,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中消费需求较低,普遍存在市场供应不足、产品档次较低、包装质量不佳等情况,消费量较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良性发展的措施

4.1 规范认证程序,对申报主体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市政府、县政府需要主动为企业进行认证服务,为具有认证意向的企业根据认证具体要求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良措施,为企业认证和申报开辟一条道路。对于申请认证的主体,应将质量作为认证的首要要求。同时,确保申报主体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够有效控制生产基地,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确保质量安全。此外,申报主体应该确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检查机制、专门的培训机制以及档案管理体系。对于一些组织内部成员较多、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分散化严重以及控制水平相对较低的申报主体,应加大对其的审查力度。例如,一些仅有农户组成的合作社申报主体,在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相关规章规范进行,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对生产基地、加工车间及生产记录等进行一一检查。同时,还需要通过访问农户、走访调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诚信度,在综合评估后能够达标的企业方能给予认证[3]。

4.2 强化“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及认证后监管

1)需要重视农产品质量的检查,对在有效期内的绿色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每年进行2~3次检查,确保抽检的比例能够达到认证数量的60%;对于不达标的产品,应依法进行查处,保证“三品一标”農产品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2)应建立健全企业年检制度,核实“三品一标”农产品是否按照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及生产标准进行管理及生产,产地环境是否达标,加工原辅料来源是否具有可靠性,投入品的使用是否与相关规范相符,产品的储存、运输及包装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保证证书有效期内不存在任何安全质量问题[4]。3)对“三品一标”标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于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应做好标识的使用和监督工作,进行市场跟踪调查,检查其是否存在不规范使用标识、过期使用标识的情况,保护好认证单位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3 做好“三品一标”市场培育工作

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其具有可追溯性,大力推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建立与市场发展情况相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使“三品一标”的生产主体都在平台中,确保农产品通过二维码、质量合格证明以及准出证明等标识进入市场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从平台上查询产品的具体信息,提高公众消费的信心,同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4 采取试验示范,以点带面

“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其生产技术同传统生产技术之间的差别较大,所以可以使用试验示范的方法,逐渐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在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逐渐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达到产品认证的目的[5]。

5 结语

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应规范认证程序,强化品牌建设,做好市场培育,进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丽珍.“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218,220.

[2] 方存勇.霍山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和建议[J].农技服务,2020,37(4):115-117.

[3] 熊经利,樊敏利,李江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创新思考[J].农家科技,2020(3):250.

[4] 郝文隽.祁县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34):94.

[5] 任艳芳.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助推湘阴县农产品健康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2019(11):37.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农产品现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