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2020-02-21 01:53唐国标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策略

唐国标

摘 要 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与政策能够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也能够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稳定性与生态性发展,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发展空间。基于此,对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84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支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宣传力度,让群众能够正确认知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重要性,为自然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社会各界共同助力,才能够真正起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目的。

1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和南宁市隆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有601  km2,包括西大明山、凤凰山、小明山三大片。1982年,广西人民政府批准在国营凤凰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区管理站。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包含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以及多种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但在推动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1.1 森林火灾

保护区中的树木与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都十分繁多,具有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很容易给周围的居民以及游客造成重大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威胁。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1)保护区内堆积的落叶较厚,很容易引发火灾。保护区中还存在着较多的灌木丛、针叶林等,都很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在每年的旅游季节,有很多外来游客前来保护区观景,来往的车辆与人群十分多,烟头、香火等都是引发火灾的最大因素[1]。2)周围居民并不具备很强的防火意识,区域内的防火宣传工作和火灾预防工作并没有做到位。3)保护区的林业保护人员较少,巡逻的路线很长,通常一位护林员要看管的范围很大,在巡逻期间很容易出现工作疏漏,当出现火灾情况时,护林员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2 非法占有林地

1)区域周围许多居民在没有正规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在保护区内种植树木或菜等,许多居民种植的树木为经济树种。当地居民由于经济来源渠道有限,会私自占有保护区林地面积来种植经济树种,获取收益。2)保护区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部分居民无法分清保护区与普通林地,因此会在保护区内种植。3)保护区周围居民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随之而来的是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不断缩小。居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林地范围[2]。4)护林员没有尽到应有的工作职责,对许多占地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对于周围居民私自占地的行为没有依法惩罚。5)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宣传保护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导致居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较差。

1.3 开采矿产粗放管理

早期进行的采矿挖掘工作会对保护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随意堆放矿石导致植被压伤。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是2015年新探明的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钨-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是广西地区重要的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凤凰山银铅锌矿和渌井铅锌矿是区内两个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西大明山不仅是重要的矿山开采地区,也是重要的水源林区,是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区。洗矿石过程会导致保护区内的河流泥沙含量增多,长期下来保护区内的水质会越来越差,矿渣大面积堆积在河床上,造成土地沙化情况[3]。再加上矿区人员组成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乱砍乱伐树木、偷猎等情况,既威胁了动植物的生存,还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推動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西大明山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为38.2%,主要植被类型有水源涵养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等;保护区内还有已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3种,是天然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是冠斑犀鸟、黑叶猴、望天树以及观光木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既丰富了区域内的物种资源,也是桂中地区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规划需要根据周边开发的程度,按照设计计划合理进行建设和开发,既要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也要做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前期做好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详细调查工作,根据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再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当地景区的特色,进行绿色生态旅游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旅游特色景点的宣传工作,还要做好旅游旺季的应急方案,开发特色产品,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生态景区方案,才能约束游客的行为,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涉及的部门极为广泛,其中包含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在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来完善法律法规。当地政府也要严格按照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来进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保护区内的巡逻与执法力度,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4]。

2.3 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

为了有效避免旅游等人为因素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对自然保护区的内部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游客分流,最重要的是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划分情况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生物的性能、分布的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域进行更好的保护与管理,同时也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情况与保护方式的不同,自然保护区通常可以被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区域。核心区应当受到最为严密的保护与管理,是自然保护区中环境与生态最为重要的区域,核心区的生态资源与经济是最具有价值的,同时也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虽然生态景观保存得较好,但是在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修复的。因此,需要禁止一切旅游开发行为,也不能在其中进行任何实验性行为[5]。但是在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划分出一部分的缓冲区,用以进行允许的科研试验活动。

缓冲区的外围则是实验区,实验区既能够用于旅游也可以进行参观考察等。虽然实验区的功能较多,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精细划分管理之后,需要加强对核心区域的管理、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出入审核标准,在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之后,推动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

2.4 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1)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构建全新的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与管理内容,做好奖惩管理,建立严格的入山检查登记流程,确认进入自然保护区所有人员的身份。

2)要加强保护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给自然保护区配备专业的森林公安,将森林执法管理队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提高执法力度,全面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尽可能减少乱砍乱伐、违法捕猎等事情发生,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3)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等基础管理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5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自然资源保护过程中,不但要对核心区域与缓冲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进行有效保护,还需要加强对实验区、旅游景区的野生动植物管理力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违法捕猎等行为的监管力度,禁止出现一切捕猎野生动物、采摘野生植物和花果等行为的发生。在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环境。在对重点保护植物、动物进行观赏保护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其生长习性和状态,可以采用围圈的保护方式,注意不要让游客攀爬或折断枝芽、刻字留念等,提高游客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2.6 建立合理的游客检测体系

1)要制定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域内的游客行为规则,约束游客在景区内的行为。通过适当的方式让游客充分了解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规则。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形式并不相同,在旅游前期需要给游客做好一切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相关内容的前期培训。

2)在自然保护区内要设置好引导标志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引导标志来提醒游客规范自身旅游行为,将前期所做的旅游教育落实到位,并为游客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确保自然保护区不会因为开放旅游而受到破壞。

3)加强旅游区域的实时监控。对旅游行为进行管理不但针对游客,同时也要对旅游服务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他们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相关行为也应当受到监控,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游客的财产、生命安全以及自然保护区中自然资源的质量。

3 结语

在推动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得到了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中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也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有效调节了保护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艳芳.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17-218.

[2] 刘怡,周秋雨.刍议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8):14.

[3] 蒋鲁松.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1-4.

[4] 吕晓倩,张娜.国家公园划界分区理论研究进展及问题与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46(6):988-994.

[5] 周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2017(4):222.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Passage Four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