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规范手术室护理对120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感染的影响

2020-02-22 03:14韦永锐
中外医学导报·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感染规范

韦永锐

【摘要】目的:研究规范手术室护理应用于关节置换术后对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行关节置管术治疗患者中筛选出240例,先入院的120例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为传统组,后入院的120例实施规范手术室护理,为规范组,观察效果。结果:规范组护理满意度要远高于传统组(p<0.05),而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规范手术室护理通过规范、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对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防范,可减少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率,给予患者良好护理体验,赢得其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手术室护理;关节置管术;感染

关节置管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且包含了侵入性操作,因此易出现感染问题,延长治疗时间,患者往往将此类事件的责任归结于医院护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护理纠纷。那么,针对关节置换术感染问题,采取哪种护理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呢?本文对此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骨科行关节置管术的患者中选择240例,均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入院,排除术前感染、手术禁忌症、脏器病变、精神异常、语言障碍等因素。所有对象对研究目的、方法、意义等全面了解,自愿参与。先入院的120例设置为传统组,男66例,女54例,年龄45-75岁,平均(63.8±4.2)岁,后入院的120例设置为规范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6-74岁,平均(63.5±4.3)岁。经统计,两组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研究。

1.2方法

传统组组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如体温及心率检测、叮嘱用药、饮食指导等。规范组实施规范手术室护理如下。

1.2.1术前访视:护士在患者术前告知其相关手术事项,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体征;同时,告知患者的家属在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让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术前、术后接、送患者需要使用平车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患者活动,避免搀扶、使用轮椅等拉扯伤口,并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身体感受,观察其身体状态[1]。

1.2.2环境护理:其一,询问患者感受,调控好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创建舒适手术环境;其二,术前对手术室空气、器具、设备等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保证室内为无菌环境;其三,做好保温处理,除手术部位充分暴露外,其余部位可以使用毯子、棉被等保温;为促进药物吸收,注射类药物可适当加温再给患者注射。

1.2.3感染管理:手术时医护人员戴好手套,用无菌治疗巾覆盖不用的器械,置入假体前医生要换上新手套,并对关节髓腔中的血迹、骨屑等彻底清理等[2]。此外,医护人员需重视感染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成立监控小组,根据以往感染案例分析感染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监督手术室各项操作是否符合相关制度及标准,及时评价、总结感染情况,改进护理措施。

1.2.4器械、抗生素管理:本院器械需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处理,术中遵守无菌原则,规范器械的储存、领用等。外来器械要在术前1d准备好,将其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对其进行备案,注明该器械用于哪个手术、手术医生是谁、患者姓名、使用时间等信息[3]。然后,对外来器械进行灭菌处理、生物监测,确定合格后送至手术室。术后,要先将外来器械交到供应室进行规范处理,再让供应商领走。此外,对抗生素的使用需把握好用量及使用时间,一般在麻醉诱导期通过静脉注射或者静脉输注给予抗生素干预,若手术时间比抗生素半衰期长、手术时间大于3h或者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需要给患者追加抗生素。

1.2.5追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器械管理系统,追溯器械的处理情况,从消毒处理、清洁、包装、灭菌、领用、回收等环节进行无缝监督管理,每个器械配置相应的条形码,及时发现灭菌不彻底、包装不合格、没有及时回收等器械管理问题,减少医疗风险。

1.2.6制定培训计划: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制定培訓计划并组织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帮助护理人员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其护理技能,并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定期组织会议,对手术感染的相关案例认真分析,讨论其原因及防范对策,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问题的重视程度及处理能力,降低感染所致的不良影响。

1.3指标观察

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有无感染症状,比如皮肤红肿、肿痛或者瘙痒。满意度用调查问卷获得,发放240份且全部回收,满意≥90分,70分 ≤一般<90分,失望<70分,将满意率、一般率均纳入满意度。

1.4统计处理

将采集的数据录入表格,按组分类,用SPSS19.0分析,率以(%)代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

2结果

规范组的满意度、感染率分别为97.50%(117/120)、1.67%(2/120),明显优于传统组的82.50%(99/120)、12.50%(15/120),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感染对手术效果、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也是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室涉及的引发感染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室内环境、手术操作、手术器械、抗生素的使用、术前准备情况、感染高危因素处理等等,规范性手术室护理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完善护理方案,规范各项操作要求,防范感染风险,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降低感染率。研究表明,规范手术室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效果(p<0.05)。

综上所述,规范手术室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感染,令更多患者满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云静.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03):69.

[2]甘弘利, 刘慧, 罗慧,等. 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19):99-100.

[3]张敏倩. 探究规范手术室护理对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0).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感染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