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02-22 03:19韦婉羚郭伦发秦洪波王新桂江新能
热带作物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药用植物

韦婉羚 郭伦发 秦洪波 王新桂 江新能

摘  要: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采用查阅文献、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和鉴定,阳朔县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919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于160科527属;其中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70种,栽培重点调查药用植物6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7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8种。(2)对样方调查中发现的57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出现频率和蕴藏量进行统计,其中60.00%的物种蕴藏量小于100 t,野生重点中药材总蕴藏量11 610.18 t;66.67%的物种出现频率低。可见,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多,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各物种的出现频率和蕴藏量差异大,很多物种野生资源稀缺,对部分药用植物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建议把旅游业与中药种植业相结合,保护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确保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關键词:药用植物;蕴藏量;保护利用;阳朔县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uring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n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resources, the medicinal plant types, distribution and resources in Yangshuo County were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sample lines and quadrats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is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919 species (including infraspecific taxa) of wild and cultivated plants were identified in Yangshuo County, which belonging to 160 families, 527 genera. Among them, there were 70 kinds of wild key medicinal plants, six species of cultivated key medicinal plants, one national level I protected plant, seven national level II protected plants, and eight key protected plants in Guangxi. (2)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reserves of 57 species of wild key medicinal plants found in the survey of the quadrats were counted. Among which the reserves of 60.00% species were less than 100 t, and the total reserves of wild ke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crops were 11 610.18 t.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species with low frequency accounted for 66.67%. Yangshuo County had rich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with many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owever,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reserves of various species were quite different, and wild resources of many species were scarce. So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part of medicinal plants. Finally, it is recommended to combine tour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rming to protect natural landscap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sure coordinate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medicinal plant; reserv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Yangshuo Coun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12.008

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中药资源,药用植物作为一种再生性资源,易受人为因素与自然力的影响,导致蕴藏量发生变化,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距今已有30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市场对中医药的需求急剧增加,加上近年各地大面积毁林开荒种植经济林木和水果,很多原生植被及次生植被遭到破坏,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蕴藏量也随之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中药资源普查。

阳朔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漓江西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具有理想的度假条件,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名县,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等荣誉称号[2]。阳朔县境内地形错综复杂,山峦叠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植物群落多样、资源丰富。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大规模旅游业的开发,很多山地被开垦为果园,自然景观被人为改造,植被类型和物种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笔者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要求,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多次对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样线和样方调查,以期摸清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特征,掌握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地处东经110°13′~110°40′、北緯24°38′~25°04′。县域总面积1436.91 km2,辖6镇3乡,全县总人口32.85万人;有壮、汉、回、瑶等11个民族。阳朔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气温19.6 ℃,年平均绝对湿度19.3 mb,年平均日照时数1432.1 h,年平均降水量1538.9 mm,年平均无霜期356 d;季风气候显著,一年的旱、涝、冷、热变化大[3]。

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岩溶区,石山林立,地形复杂,分布有中山、低山、石山、丘陵、平地等多种地貌类型,而以石山、丘陵为主。境内河流大多自西北流向东南;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侧地势较高,为中山、低山盘踞,是该县主要林产区;中部、东部、南部地势平坦,是该县最主要的产粮区;自西北贯穿东南的宽阔地带属岩溶地貌,地势较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6%,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植被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灌丛、草丛等类型,原生植被多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珍稀的植物有银杏、华南五针松、古巨榕、观光木、青天葵和长枝油衫等,野生药用植物有金银花、百合、天冬等100余种[2-4]。

1.2  方法

1.2.1  样线调查  调查路线根据县域内植被类型及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交通可达性等多方因素综合确定,尽量覆盖整个县域的各个乡镇和各种生境,按不同季节时间开展线路调查,采集植物标本,结合卫星定位信息,采集记录相关数据。

1.2.2  样方调查  依据技术规范,结合阳朔县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分布特点,按照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尽可能一致,各代表区域间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有所差异的原则,选取在4个植被类型集中分布区域(不包括人工植被型,如农田、果园、经济林),即在草丛、灌丛、阔叶林、针叶林4个代表区域内设置样地46个,并按要求选择至少36个样地进行调查[5]。调查过程根据样地的实际地形、地势、海拔等小生境以及植被类型、分布特点,采用等距法在每个样地内均匀设置5个样方套,每个样方套内设6个样方,其中包括1个10 m×10 m主要用于调查乔木类重点药用植物的样方,编号为1;1个5 m×5 m主要用于调查灌木(木质藤本)类重点药用植物的样方,编号为2;4个2 m×2 m主要用于调查草本类重点药用植物的样方,编号分别为3、4、5、6。

野外调查以样方为基本单元,参照广西重点调查中药资源目录[5-7]分别统计各样方中不同种类野生重点物种,并用GPS和数码相机详细记录地理信息和影像资料,后详细填写野外调查记录表,主要包括样地的植被类型、地名、经纬度、海拔,以及各样方对应调查物种的名称、数量、照片编号等基本信息。同时,抽样采集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的药材样品,取得其单株产量并估算相应蕴藏量,采集、制作植物标本进行品种鉴定保存。

1.2.3  查阅文献  根据获得的药用植物调查数据信息及标本实物,查阅相关书籍对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并对重点药用植物植被类型、药用部位、功效等进行归类分析。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分析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某调查县域内某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即为该药用植物的单位面积蕴藏量与适生面积的乘积,蕴藏量估算方法参照黄璐琦等[5]的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S表示调查县域内某药用植物的总蕴藏量;AWm表示第m个代表区域内某药用植物单位面积蕴藏量(m表示代表区域,m >0),Am表示第m个代表区域的面积,Fm表示某种药用植物在第m个代表区域出现的频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朔县样地分布

阳朔县共调查样地36个(其中草丛6个、灌丛15个、阔叶林2个、针叶林13个),设置180个样方套,共计1080个样方。调查的样地序号分别是4、5、6、7、9、10、11、12、13、14、15、16、18、19、21、22、23、24、25、26、27、28、31、33、34、35、36、38、39、40、41、42、43、44、45、46。4个代表区域中,调查的灌丛样地最多,占调查样地总数的41.67 %,其次为针叶林,占36.11 %,这与阳朔县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面积相一致(阳朔县植被样地分布见图1)。36个样地覆盖整个阳朔县,调查具有全面性。

2.2  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现状

2.2.1  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种类  通过样方和样线调查,采集野生和栽培植物标本1425号,4584份,经鉴定统计得物种919种(包括种下单位),隶属160科527属;其中有广西重点调查药用植物76种,包含野生重点药用植物70种,栽培重点药用植物6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在样方调查中出现的有57种,在样线调查中出现的仅有13种(表1)。

按植物性状进行分类统计,阳朔县的重点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包括草质藤本)为主,共43种,占56.58%,超过总数的一半;其次为灌木(包括1、2、3、……、46表示样地序号。

木质藤本)22种,占28.95%;乔木11种,占14.47%。按照入药部位的分类标准,阳朔县的重点药用植物以根及根茎类入药为主,达29种,占总物种数的38.16%;其次为果实及种子类和全草类,均13种,各占17.11%;其他类最少,仅1 种(漆)。

2.2.2  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地域分布特点  对阳朔县76种重点药用植物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图2)。各种药用植物在该县域的分布不均匀,各乡镇物种分布数量差异较大。阳朔县各乡镇重点药用植物平均为29种/镇(乡),物种资源较丰富。其中,兴坪镇出现的物种数量最多(57种),占总数的75.00%;其次为金宝乡(37种)、葡萄镇(35种),均占总种数的45.00%以上;阳朔镇、普益乡较少,均不达20种,占总数的22.00%左右。

兴坪镇地属丘陵,镇西为岩溶地貌,分列于漓江上游两岸,地势复杂,森林密茂;金宝乡是阳朔县唯一的林乡区,森林覆盖率为76.3%,物产丰饶;兴坪镇、金宝乡和葡萄镇域内均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且生态环境保护相对完好,故分布的重点物种较多。而阳朔镇是阳朔县城所在地,大部分面积均为居民生活活动主要范围以及人为景观聚集地;普益乡为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小乡,开垦柑橘(Citrus reticulata)、柿(Diospyros kaki)等果树林和人工林较多;人为影响较大,重点物种较少。可见,各乡镇分布的重点物种数量与各乡镇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以及人为开发利用情况息息相关。

2.2.3  阳朔县重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8]、《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9]对阳朔县本次调查到的重点保护植物进行统计(表2)。发现阳朔县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珍稀濒危物种1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广西重点保护植物8种。在这些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银杏(Ginkgo biloba)和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属于人工栽培,因为银杏自然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基本上都以人工繁育栽培为主;而铁皮石斛由于前几年价格昂贵,导致本来就稀缺的野生资源遭到过度开采,目前野生铁皮石斛已濒临灭绝,但是近几年来,铁皮石斛种苗组培快繁和人工栽培技术获得突破,人工栽培面积大增,从而使铁皮石斛资源得以保存和扩增。珍稀濒危植物人工繁育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物种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2.3  阳朔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出现频率和蕴藏量

2.3.1  阳朔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出现频率分析  依据药用植物出现频率高低,将重点药用植物分为高频率(>9%)、中频率(3%~9%)和低频率(<3%) 物种,大多数物种的出现频率与分布范围呈正相关,即物种的出现频率越高,分布的范围越广[10-11]。

样方调查中发现的野生重点药用植物有57种,按在乔木样方、灌木样方和草本样方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表1)。高频率出现的有11种,包括乔木样方中的山鸡椒(Litsea cubeba)和楝(Melia azedarach),灌木样方中的野葛(Pueraria lobat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朱砂根(Ardisia crenata)、菝葜(Smilax china)等,草本样方中的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这些药用植物在当地均为常见药用植物,其资源量很大、分布范围极广泛。中频率出现的有8种,为乔木样方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灌木樣方的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以及草本样方的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槲蕨(Drynaria fortunei)和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这8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在阳朔县的资源量一般、分布较广泛。相应的这些出现高频率和中频率的药材亦为该地区的大宗药材。

低频率出现的有38种,占总数的66.67%,其在阳朔县域内分布较少。这38种药用植物中更有其中23种出现频率超低(<1%),在县域内零星分布,主要有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和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等药用植物。出现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对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出现频率低的物种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有限,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受威胁[11]。阳朔县样方调查发现的57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中,有66.67%的物种出现频率低,说明县域内有超过一半的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量小、分布范围较狭窄。

2.3.2  阳朔县野生重点中药材蕴藏量分析  本次调查共取得50种野生重点中药材并计算其蕴藏量,药材源自52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其中药材山银花有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和菰腺忍冬(L. hypoglauca)2个基源植物,断血流有灯笼草(Clinopodium polycephalum)和风轮菜(C. chinense)2个基源植物(表1)。由表1可知,阳朔县50种野生重点中药材蕴藏量处于0.25~1777.23 t范围内,总蕴藏量为11 610.18 t。单种药材蕴藏量超过500 t的有菝葜(1777.23 t)、葛根(1427.61 t)、千里光(1277.38 t)、狗脊(1063.49 t)、枇杷叶(1063.45 t)、毕澄茄(716.44 t)、白茅根(683.11 t)和络石藤(587.6 t),共8种,其数量占总数的16.00%,但其蕴藏量占总蕴藏量的74.04 %,属阳朔县的大宗野生重点药材,这类药材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过剩;蕴藏量处于100~500 t的药材有木通(275.69 t)、何首乌(275.27 t)、杠板归(265.40 t)、肿节风(252.40 t)、金樱子(236.56 t)、决明子(236.56 t)、朱砂根(219.88 t)、功劳木(127.04 t)、商陆(125.34 t)、栀子(120.57 t)、骨碎补(106.05 t)和钩藤(103.04 t),共12种,其数量占总数的24.00%,蕴藏量占总蕴藏量的20.18%,这些药材属普通常见药材,野生资源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药材价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蕴藏量小于100 t的有30种,其数量占总数的60.00 %,但其蕴藏量只占总蕴藏量的5.78%。这表明阳朔县的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虽然种类多,但蕴藏量差异大,超过一半的药材蕴藏量极小,很多药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3.3  不同代表区域重点中药材蕴藏量分析  对阳朔县草丛、灌丛、阔叶林和针叶林4种代表区域类型的蕴藏量、面积等进行统计(表3)。阳朔县4种代表区域总蕴藏量由大到小排列均为:灌丛>针叶林>草丛>阔叶林,其中灌丛区域总蕴藏量(占县域总蕴藏量的40.40%)最大,且灌丛调查出现物种数量也最多,说明阳朔县的植被类型以灌丛居多且该植被类型中的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资源量大。该结果与阳朔县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植被类型分布相一致。灌丛在阳朔县的植被组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种类丰富的灌丛类型对其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由表3可见,针叶林中单位面积蕴藏量为11.30 t/km2,而阔叶林为13.89 t/km2。针叶林中单位面积蕴藏量比阔叶林少,但总蕴藏量比阔叶林多,这与阳朔县域内的代表区域类型的面积有关。结合阳朔县植被样地分布图(图1)分析可知,阳朔县域内4种代表区域中,阔叶林所占面积最小,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中阔叶林中的物种数量以及蕴藏量均小于针叶林。

2.4  阳朔县重点中药材功效分析

阳朔县调查出的76种重点药用植物,按药材名可归为72种中药材。其中部分中药材有多个基源植物,如功劳木基源植物有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和小果十大功劳(M. bodinieri)2个,商陆基源植物有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和商陆(P. acinosa)2个。

将72种中药材按药用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补益药等18类(表4)。由表4可知,阳朔县野生重点药材功效多样,其中清热药最多共17种,占总数的23.61%;其次,药材数量较多的还有补益药(15.28%)、祛风湿药(9.72%)和化痰止咳平喘药(9.72%)。

3  讨论

3.1  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较为丰富,但蕴藏量不大

本次调查共鉴定物种919种,其中重点调查药用植物76种,包含野生重点种70种、栽培重点种6种,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阳朔县野生重点中药材蕴藏量为1.16万t,与全国其他县区相比,阳朔县蕴藏量相对较少;侯志江等[12]对丽江市古城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统计显示,丽江市古城区26种野生重点药材资源总量为2.00万t;赵容等[10,13]对辽宁省清原县、新宾县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清原县35种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为2.43万t,新宾县31种大宗药材蕴藏量为1.86万t;冯璐杰[14]对陕西陇县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量进行评估,发现陇县50种重点中药材蕴藏量为1.41万t;刘立[15]统计发现,甘肃武都区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总蕴藏量约3.87万t;何报作等[16]根据现有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认为,广西的中药种类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广西中药资源实际上是相对贫乏的,属蕴藏量较少的省(区)。此外,阳朔县样方调查发现的57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中,有66.67%的物种出现频率低,60.00%的物种蕴藏量小于100 t。说明阳朔县重点药材虽然种类丰富,但是超过一半的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分布区域狭窄、出现频率低、蕴藏量小。这些药用植物可能受其物种的生态适应能力影响或者生境较单一,导致其资源量处于极其稀缺的状态,对这些药用植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3.2  阳朔县草本重点药用植物占主导地位,入药部位以根及根茎类为主

调查发现,阳朔县草本重点药用植物占主导地位,这与大部分草本易于采摘且易于繁殖成活的特性有关;入药部位以根及根茎类为主,因中医普遍认为药用植物的根部累积的药用有效成分較多、功效较好,但采取根或根茎入药必将伤其根本,这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与恢复性生长十分不利,若不加以节制,此类药用植物将大量减少并逐步走向灭绝。

3.3  阳朔县重点中药材功效多样,以清热药为主

阳朔县中药材功效多样,且以清热药为主,该药药理简单、药材来源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适用范围较广,常见的清热药有功劳木、千里光、野菊花、决明子等;其次,为补益药、祛风湿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与我国亚热带药用植物中药疗效相符。阳朔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岩溶石山地区,该地区生活条件艰辛,气候炎热、降雨充沛,而当地民众常见疾病的用药也恰以这些功效的药材为主。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疾病类型以及用药习惯和药物来源常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鉴于此,在采挖野生中药材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在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药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3.4  阳朔县珍稀濒危植物多,环境保护较完好

阳朔县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野生分布着具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还分布有橙黄玉凤花(Habenaria rhodocheila)、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铁皮石斛、镰翅羊耳蒜(Liparis bootanensis)和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6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因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自然繁殖和种群更新困难,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阳朔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数量多,这表明阳朔县域内保持了较完好的生态环境,能为这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的植物提供生存空间。

3.5  阳朔县重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建议

3.5.1  野生药材备受青睐、过度采集导致许多名贵药材物种难觅踪影、濒临灭绝   随着市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引发了野生药材价格的不断攀升,据普查,沉香、血竭、鸡血藤、山豆根等近百种南药资源因高效益而被过量开发,已近枯竭[17]。阳朔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虽然种类丰富、功效类别多,但蕴藏量差异大,超过一半的药材蕴藏量极小、分布区域狭窄,很多药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调查发现,原调查记载的野生药用植物如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等物种均没有出现,药农为了创效益对这些珍稀药材进行毁灭式采挖,造成资源濒临灭绝;多花黄精、天葵、仙茅、瓜子金等虽在样方中偶有出现,但数量极少,其产量连年锐减;银杏和铁皮石斛等基本上属于人工栽培,难以找到野生植株。这些物种由于野生资源难以恢复,种质资源迅速减少甚至消失,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5.2  “毁林种果”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变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   近几年,受柑橘类水果价格高、种植容易、见效相对较快的影响,广西柑桔种植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毁林种果”,致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生境的面积大大缩小。调查发现,在阳朔也有不少农民开荒种果,原有林木与地上植被遭到砍伐;有些坡度达45度的岩溶石山也都遭到开垦,更有甚者,开垦高度达山体的三分之二处,由于岩溶石山土层薄,加上坡度陡,毁林开荒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而开荒种植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存在巨大影响,使用挖掘机对土地的全垦导致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带来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除草剂的使用对于野生药用植物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

3.5.3  阳朔县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需以保护为前提,做到在保护中开发,杜绝掠夺性的采挖。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合理规划土地,禁止毁林开荒,确保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其次,对部分市场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可采取人工栽培、仿野生栽培、原生境回归栽培、迁地保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保持采挖与种植的相对平衡,在保证提供足量药材的同时,维持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使其实现自然繁殖更新;第三,加强对野生药用资源和其栖息地的保护,林场或水源林保护区等区域可建立珍稀物种抚育区,在特定区域禁止采挖,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加以约束。

阳朔是旅游名县,可把旅游业发展与中药种植业结合起来,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如特色中草药旅游小镇、休闲示范区或者是中药材农业示范区等),形成集特色中草药的种植、采收体验、休闲观光、药膳养生为一体的新兴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在示范园区内向各地游客宣传药用植物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對野生药用植物的认知能力以及保护意识,促进阳朔县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协调解决生态、经济、文化相互关系间的矛盾和问题。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关系,坚持以自然景观为主,尽量避免大规模人造景观开发项目,确保自然景观和植被资源免遭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黄璐琦, 陆建伟, 郭兰萍, 等.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5): 625-628.

阳朔政府门户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环境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EB/OL]. (2017-08-21)[2019-08-12]. http://www.yangshuo.gov.cn/ zfxxgkzl/hjbh/201708/t2017 0828_684890.htm.

阳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阳朔年鉴(2017)[M]. 北京: 线装书局, 2017.

阳朔政府门户网-印象阳朔. 阳朔概况[EB/OL]. (2017-07-16)[2019-08-12]. http://www.yangshuo.gov.cn/yxys/ ysgk/201307/t20130716_324650.htm.

黄璐琦, 王永炎.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广西中药资源普査办公室. 广西中药资源名录[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 中国林业, 2003 (22): 50-5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EB/OL]. (2010-03-30) [2019-08-12]. http://www.gxzf.gov.cn/zwgk/zfwj/zzqrmzfwj/20100517-297806.shtml.

赵 容, 尹海波, 刘振亮, 等. 新宾县资源普查品种整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13): 54-60.

冯丹丹, 周文嵩, 杨小波, 等.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分布特征[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20): 24-28, 32.

侯志江, 王碧波, 康平德, 等. 丽江市古城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5): 923-928.

赵  容, 尹海波, 刘  影, 等. 辽宁清原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3): 111-117.

冯璐杰. 陕西陇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刘  立. 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及评价[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何报作, 曾  静, 韦  郃. 广西中药资源的相对贫乏与对策[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 24(2): 144-147.

广西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 广西中药资源发展报告(2016)[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药用植物
紫花高乌头的种植研究进展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高职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理实一体教学探析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药用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