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在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0-02-25 02:14马慧芳马菊芬郭李娜王宇坤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巨幼诊断率缺铁性

马慧芳 马菊芬 郭李娜 王宇坤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检验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贫血主要由人体内红细胞减少所致,诱发因素有多种,病症初期症状较浅,随着症状加重,可能出现头昏、耳鸣、失眠等症状,面色苍白,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1]。贫血类型分为不同种,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较为多见,由于该疾病影响周期较长,及时发现、治疗对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可通过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鉴别贫血,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明确病因,误诊率较高,进而造成疾病恶化[2]。血常规作为临床基本检查项目,可为贫血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本文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100 例贫血患者,分析血常规在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的具体诊断价值,以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100 例贫血患者,依据贫血类型不同分为甲组(巨幼细胞性贫血)50 例,乙组(缺铁性贫血)50 例,以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0 例为对照组。甲组男21例,女29 例,年龄在24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47.3±2.2)岁;乙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在25 ~71 岁之间,平均年龄(47.4±2.1)岁;对照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在22 ~73岁之间,平均年龄(47.6±2.3)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②所有入组病例知情,主动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一个月出现大创伤患者;②经期、妊娠期;③其他疾病造成血常规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叮嘱受检者检查前8h 禁食禁水,第2 日清晨空腹状态抽取肘静脉血,血液样本放置抗凝管中保存,真空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轻微摇晃,均匀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1.3 观察指标

(1)血常规检查结果:①红细胞(RBC),②血红蛋白(Hb),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④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⑤红细胞平均体积(MCV),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2)贫血总检出、巨幼细胞性贫血检出率、缺铁性贫血检出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24.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RBC、Hb、RDW、MCH、MCV、MCHC 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

甲组RBC、MCH、MCHC 水平高于乙组,乙组RBC、MCH、MCHC 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Hb 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MCV 水平高于对照组,乙组MCV 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s)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1)P <0.05,与乙组对比,2)P <0.05。

组别 例数 RBC(×1012) MCH(pg) MCHC(%) Hb(g/L) RDW(%) MCV(fL)甲组 50 4.00±0.471)2) 38.58±2.141)2) 320.03±10.141)2) 96.79±8.311) 20.81±2.341) 102.44±8.121)2)乙组 50 3.23±0.431) 26.00±2.061) 276.88±10.231) 97.23±8.741) 18.54±2.101) 76.56±8.051)对照组 50 4.20±0.39 36.55±2.10 346.56±10.11 120.11±8.46 13.33±2.07 88.77±8.23

2.2 诊断率

通过对100 例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进行贫血诊断,贫血总诊断率99.99%(99/100)。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率98.00%(49/50),缺铁性贫血诊断率100.00%(50/50)。

3.讨论

贫血指的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下降,低于正常范围。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为血液中合成铁元素不足,机体长期处于缺铁状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能力下降[3]。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机制为人体DNA 合成障碍,不仅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直接关系,同时与药物、遗传等因素相关,发病后可能对骨髓造成破坏,导致机体生成无效性红细胞[4]。临床诊断准确性对贫血的治疗十分关键,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贫血的方法包含骨髓铁染色及血常规检验等多种,骨髓铁染色是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黄金标准,检出率及准确率较高[5]。但由于该检查方法需实施侵入性操作,患者可接受程度普遍低下,无法大范围推广采用,并且检查期间骨髓取材位置出现差异,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6]。与骨髓铁染色法比较,血常规检验可有效判断贫血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沈红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使用血常规检测,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为检测提供依据[7]。人体血液包括有形细胞和液体两个部分,血常规可测量血液中有形细胞形态、计数,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8]。该检验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不耗费大量时间,可对贫血情况直接做出诊断[9]。本文结果示:贫血总诊断率99.99%,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率98.00%,缺铁性贫血诊断率100.00%。甲组RBC、MCH、MCHC 水平高于乙组,乙组RBC、MCH、MCHC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甲、乙两组Hb 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R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组MCV 水平高于对照组,乙组MCV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常规诊断贫血诊断率较高,操作简单、便捷,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10]。

综上,血常规检验在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显著,诊断率较高。

猜你喜欢
巨幼诊断率缺铁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四种临床表现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警惕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深圳地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细胞形态学的鉴别诊断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