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和MR联合检测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2020-02-25 10:17布仁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病变定性盆腔

布仁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应用螺旋CT+MR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的90例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单一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测诊断,联合组患者接受螺旋CT+MR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95.6%,75.6%,P<0.05);联合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与单一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93.3%,97.8%,P>0.05)。结论:针对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给予螺旋CT+MR联合检测,相较于单纯螺旋CT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定位诊断不受影响,依然能保持在90%以上。

盆腔囊性病变是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其位置比较深,因此常规的物理检查并不能准确的对其进行诊断[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盆腔囊性病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是B超、螺旋CT和MR。有研究指出,尽管螺旋CT对于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定性诊断率欠佳,而MR能够对囊性病变进行多方位、多序列的诊断[2]。本研究择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的90例女性患者,探讨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应用螺旋CT+MR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的90例女性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单一组中年龄21~74岁,平均(43.5±4.7)岁,其中,卵巢囊肿17例、卵巢内膜样腺癌6例、盆腔脓肿7例、子宫内膜癌5例、阑尾脓肿6例、子宫梗阻4例;联合组中年龄20~74岁,平均(43.8±4.5)岁,其中,卵巢囊肿16例、卵巢内膜样腺癌7例、盆腔脓肿6例、子宫内膜癌5例、阑尾脓肿5例、子宫梗阻6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晚仅食用无渣流食,检查前1~2h饮用1~1.5L饮用水和0.5L泛影葡胺稀释液(3%~5%),保证膀胱充盈。

单一组患者接受螺旋CT 检测诊断,层距和层厚均为0.5cm,在患者肘部高压主色8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流率2.5~3.5mL/s,扫描髂脊至耻骨下缘。

联合组患者接受螺旋CT+MR联合检测,螺旋CT检查与单一组一致。MR检查: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550ms为T1W1重复时间,15ms为T1W1恢复时间;2800ms为T2W1重复时间,131ms为T2W1恢复时间。层厚5mm、层距1cm。增强扫描:给予患者钆喷酸葡胺15~20mL注射,流率3.2mL/s。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位诊断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表达为n、%,接受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5.6%优于单一组患者75.6%,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3.3%与单一组97.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对比(n=45,n/%)

3.讨论

盆腔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病变密度、病变位置比较多,且相互之间较为相似,所以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变性质、病变位置进行准确地诊断,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临床治疗[3]。现阶段,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其病变主要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内膜样腺癌、盆腔脓肿、子宫内膜癌、阑尾脓肿、子宫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等。有研究显示,B超、MR、螺旋CT对于盆腔囊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几乎都高于95%,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还不尽人意,仍需进一步改进,因此提出了将螺旋CT与MR进行联合[4]。有文献指出,最易误诊的病变就是腺癌、黏液性的卵巢腺瘤和卵巢囊肿。黏液性囊肿MR和CT图像呈类圆形或圆形,边缘较为光滑,囊内的信号均匀,类似于水,部分可见细线样间隔和壁增厚,经增强扫描液体不强化,但是囊壁显著强化[5]。黏液性的腺瘤通常有着比较大的直径,隔板和囊壁较厚但规则,囊内MR在各房内信号不均匀,CT值要比水略高,约为15~45Hu,T2W1和T1W1上液体信号要比囊肿更强。腺癌囊内和囊壁的厚度不均匀,与黏液性腺瘤难以区分鉴别,存在大的壁结节和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后有显著的强化。

本研究中,应用螺旋CT+MR联合检测的联合组患者,其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6%,优于螺旋CT检查的单一组75.6%,两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9%和97.8%,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螺旋CT+MR联合检测在保证定位诊断准确的基础上,提升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郭健和张伯生等[6]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8%、93.75%,对照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2%、76.47%,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

综上,针对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给予螺旋CT+MR联合检测,相较于单纯螺旋CT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定位诊断不受影响,依然能保持在90%以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性病变定性盆腔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