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

2020-02-25 10:17图爽吕仁锋庄美俊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符合率

图爽 吕仁锋 庄美俊 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CT检查。对比腹部X射线、螺旋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与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的准确率较高,可早期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作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肠梗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指肠道内容物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其发生不仅可造成肠管不通,还将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该病病因多与肠内异物、肠道先天性异常、肿瘤等机械性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呕吐、腹胀、腹痛等表现,病情发展至晚期时还可能引发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休克及死亡[1]。因此,临床上需早期对肠梗阻患者作出准确诊断,以便早期采取治疗措施。腹部X射线片是目前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方式,但其分辨率较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1~72岁,平均(46.23±5.7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且均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CT检查。

1.2 方法

腹部X射线检查方法:选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XO-15R型DR数字X射线摄片机进行腹部X射线检查,患者取站立位,行腹部摄片,检查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处;所获取的X射线光片由2名专业医师负责阅片。

CT 检查方法: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motion-16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检查时叮嘱患者放松,并指导其正确的屏气方法,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处,参数设置:管电流=200mA,管电压=120kV,层间距=5mm,层厚=5mm,于梗阻区行3.0mm薄层扫描,间隔2.5mm进行重叠重建;腹部平扫后,行腹部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90mL碘佛醇注射液(非离子型对比剂),流速=3mL/s,行3期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20~30s)、静脉期(55~65s)及延迟期(160~180s)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上传至3D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并由2名专业医师负责阅片,明确急性肠梗阻发生部位及原因。

1.3 诊断标准

腹部X射线:①小肠梗阻:小肠肠管扩张,内部显示气液平面,肠管内径>3.0cm;②结肠梗阻:结肠肠管扩张,内部显示气液平面,肠管内径>6.0cm。

螺旋CT:①小肠梗阻:小肠积液、积气扩张,肠管内径>2.5cm;②结肠梗阻:结肠积液、积气扩张,肠管内径>6.0cm。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腹部X射线、螺旋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梗阻部位符合率、梗阻原因符合率及梗阻类型符合率。联合诊断时腹部X射线与螺旋CT任一诊断为肠梗阻即可确诊为肠梗阻。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

腹部X射线诊断准确率为70.83%(51/72),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7.50%(63/72),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61%(71/72),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1、6.878,P=0.000、0.009)。

2.2 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

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肠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情况(n=72,n/%)

3.讨论

肠梗阻即肠道不通畅,引发肠梗阻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多样化,肠道肿瘤、肠扭转、肠套叠、肠粘连等均可能引发肠梗阻,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将使患者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血液循环障碍、肠管坏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如何早期对肠梗阻的部位、病因、类型等进行准确判定十分关键。

传统的腹部X射线是临床上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虽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势,但其无法准确判定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等,且无法明确肠管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导致诊断准确率较低[3]。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的诊断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分析其原因在于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信息量大、图像清晰等优势,且所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3D工作站后,将图像信息与三维重建方法相结合,有效显示组织结果的解剖关系,可判定肠梗阻是否存在,还可有效分辨梗阻部位、病因、类型、程度等情况。同时,还可观察到肠管的血供情况,避免体内各组织间发生重叠,将扩张肠管的内径及腔内气液平面情况更加真实的显现[4]。此外,螺旋CT还可通过对感兴趣区内肠壁强化程度判定肠壁血供情况,有效辨别肠壁是否发生坏死,在增强扫描下,有利于肿瘤的发现[5,6]。但螺旋CT检查操作难度较大且费用较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表明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腹部X射线与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可早期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作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符合率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