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视野下OBE教育理念的合理性

2020-02-25 11:0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理念目标

张 红 太

(洛阳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OBE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澳大利亚。我国于2014年加入《华盛顿协议》,这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具有了全球性质,同时OBE所确定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被我国高等教育所接受,成为学科教学体系改革的风向标。OBE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审视,能够加深对三个理念的理解,分析其蕴含的科学性的一面。同时为更好地贯彻OBE教学理念,把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一、成果导向理念是现实与未来辩证关系的表现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强调由国家、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和高校自身定位、课程本身特征所形成的内部环境所决定的未来目标,决定现实的教学实践。OBE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实践都要围绕着所谓的“产出”来开展,而“产出”是指向未来的目标,是“应然”的状态。而实际存在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现实之间的关系的“实然”状态又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对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调查我们发现,就业供给侧结构性不平衡状况非常突出。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适合需要的人才总量不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我国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大,但是毕业生市场中符合需求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二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受利益驱动盲目扩招,导致大量低成本专业上马,引起的后果是许多高校专业雷同,毕业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般性人才结构过剩、新兴产业人才不足、国际化科技人才稀缺,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1]这种结构性失衡,必然会导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即高等教育要坚持成果导向。

高校培养毕业生质量的现实状况与社会对毕业生所希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关系,属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表现在现实不等于未来,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统一性表现在现实中包含着未来的种子,经过人们的实践,现实可以转变为未来。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必须认识到现实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机制、资金和精力的投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低层次培养的问题。许多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期末考试的评价结果,导致学生形成突击性记忆学习的习惯,而没有培养出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创新学习的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不是充满了能动性、主体性,进而不断发现自我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人。传统的高校课程体系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用定量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它的缺点是容易引起低分学生的自卑感和高分学生的自大感,这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学习。OBE教育理念可以利用课程地图、SLOS目标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较,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自我成长的快乐,为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的能力提供动力。现实和未来的统一,让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相信,通过实施OBE教育理念,能够让大学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达到或者接近社会需要水平的毕业生,能够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是教与学辩证关系的表现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一直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强制性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丝毫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规律。OBE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与学的中心。而学生中心论是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倡导并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帮助学习者解决他们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增强他们已有的兴趣、生活经验和动机,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随着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在西方的兴起和繁荣,“以人为中心”的课程呼声越来越高,成为课程发展的一个方向。各国教育家普遍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把知识、智力与个性结合起来,使其达到和谐统一[2]46。OBE理念的提出者William Spady在其著作《成效基准理念的教育》中也强调,学生学到什么和是否学习成功比什么时候学习以及怎么学习更重要。因此,OBE关注以下四个问题:(1)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如何判断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OBE理念的提出为课程改革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注重课程资源的投入转变为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3]。这样成就了OBE教育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交流就是通过这种关系来实现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象化和非对象化,也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的运动过程,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教师身上具备的素质变成自身的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通过检查自身储备的知识,通过学生对自身的反馈,其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教与学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对立性表现为教师的认知水平高于学生,教师拥有的知识不会自动地变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统一性表现为,通过一系列实践中介行为,教师拥有的知识又可以变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教与学的对立统一性关系表明,只有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教育这个影响的外因,通过自我教育的内因起到应有的教育影响作用,“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和内动力”[4]。通过积极思考、消化吸收这种能动性的自我教育过程,才能把教师拥有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可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和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和教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学生是教学关系的重点,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赵炬明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以学生当前发展状态为基础,发掘学生潜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二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改革传统的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所有活动的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对自己学习负责,而教师是学习活动设计者、环境营造者、过程辅导者。三是以学习效果为中心[2]48。这充分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共识,贯彻执行这种理念也应成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实践的重点。

在新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改革教材体系。教材体系不能以学科理论体系为发展方向,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为发展方向。二是坚持启发式教学实践。启发式教学不等同于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用逻辑形式把它们串联起来,做到对教材体系烂熟于胸,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当下的状态和认知水平,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准备好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好具体的教学过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三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任何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包括5G时代即将来临的技术。因此,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来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需要。例如翻转校园、MOOC、在线课程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得以提升。

三、持续改进理念是输入与输出反馈关系的表现

OBE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可以称为输入,学生的实际表现可以称为输出。如果学生的表现符合OBE制定的各类目标SLOS,说明我们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措施是正确的,继续执行就可以了;如果学生的各类表现偏离了预先制定的目标SLOS,则通过正、负反馈的方式调整原先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措施,包括课程体系制定、教师的培养、硬件条件的改善等,使得输出方面与预期目标相一致。

OBE教育理念产生于系统科学发展壮大的时代,深受以维纳为代表的控制论思想的影响,而控制论讲究的就是通过反馈控制来使系统状态优化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目的。OBE教育理念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遇到瓶颈时,受教育系统内外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目标导向行为。在系统论中,目标对于系统现实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冯·贝塔朗费称为果决性,“果决性也可以说成是取决于将来的意思。……事件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或被描写为不但由它的现实状况所决定,而且还由它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所决定”[5]71。这就是说,任何系统的目标对系统现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对于目标的作用,冯·贝塔朗费还认为,“真正的果决性或有目的性是存在的,这就是目标的预见决定实际的行为”[5]73。可见,制定清晰的目标,并且重视目标对现实实践的引导作用是OBE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要求。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不太重视目标引导作用,“高校往往将目标看成是一种愿望,与毕业生的实际走向和发展也无多大关系,因而难以完全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评价教学和培养的成效就没有了依据,而要弥补这些问题,首先就应该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起科学的目标体系,开展目标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2]142。确立目标体系,进而在课程体系开发上融入OBE目标体系,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阳荣威认为,目标是沟通高校培养标准和社会需要的桥梁,“目标作为沟通高校的培养标准与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期望之间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而培养目标的设计必须以教育法规和人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解决好社会、学科和学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达到理想与现实统一、应然与实然的结合”[6]36-37。可见目标对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

OBE确定的目标就是实际的教学实践发展方向的指示器。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还很落后,这就决定了通过输入、输出反馈控制的机制需要不断持续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教育现实状况的复杂性以及距离目标远近程度的不同,表现为输入决定输出,但同时输出也决定了输入,这两者的关系是辩证决定关系。由于两者的辩证决定关系,决定了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对教育目标的回应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持续改进过程。

四、结语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OBE教育理念,的确能够发现其科学和合理之处。更重要的是,从这种角度能够为OBE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一些方法论的指导,特别是辩证法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关系对OBE教育理念的指引。因为辩证法主要内容是关系的辩证法,处理好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处理好事物之间辩证因果和辩证决定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把握好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和实践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把系统的整体性作为第一性的要求,把学生的系统性能力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为大学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改革,尤其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起到重要的导引作用。在当前轰轰烈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浪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OBE的理念是否贯彻到课程体系建构和教学大纲中去。所以,是否重视OBE教学理念的实施,是关乎各高校本科评估合格与否的关键指标,是中国大学课程和国外大学课程能否相互认证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教育能否走向全世界和世界接轨的风向标。由此,站在哲学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课程改革具有创新意义,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理念目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