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分级护理干预对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的效果评估

2020-02-27 16:34刘文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分级

刘文艳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8)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中应用率极高的治疗方式,药物外渗性损伤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再加之小儿血管细小、好动,可进一步增加药物外渗损伤发生几率,影响治疗效果。发生药物外渗损伤后药液可扩散至血管周围组织,可诱发肿胀、疼痛、组织坏死等情况,为患儿带来极大痛苦[1]。故本研究主要将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损伤风险控制中,并观察其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97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50)与对比组(n=47),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4.75f4.25)岁;对比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50f4.50)岁;在统计学中将两组患儿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分析价值。

1.2 方法

对比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确定分级管理。首先对患儿治疗进行收集以确定等级情况,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充分了解患儿疾病资料及相关治疗情况等,其中主要含括配合度、年龄、用药史等,并加强穿刺巡视,掌握患儿不配合行为或动作,以及在穿刺时的表现等,理想情况应为在穿刺时患儿住院伸出手臂,不需强制性穿刺,无需家属陪伴等;若不属于上述情况应归纳为特殊关注患者层级。一般情况下将下肢、头部等部位输注药液纳入最高等级。(2)等级管理制度。依照护理人员能级安排临床护理工作,针对部分输注药液患儿或特殊部位输注患儿,由综合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负责穿刺工作。针对部分哭闹不止或依从性较差患儿可派遣亲和力较强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同时应将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药物使用制度、患者签字制度、特殊治疗制度、及输液规范操作制度等,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所存危险予以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并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方案。(3)强化输液风险防范。不定时开展静脉穿刺技术训练及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前可合理选择静脉。对两岁及以下患儿而言需避免四肢穿刺,宜于其头部静脉作穿刺处理。将静脉输注药物进行有效分级管理,将部分外观、大小相似的药物予以标准,并置于不同药柜中,避免混淆药物。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因小儿多动,依从性较差,故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之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配合与理解。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使患儿家属明确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恐惧感,以便更好鼓励患儿积极接受治疗与后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依从性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血管损伤、渗漏、渗出部位皮肤温度、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等;依从主要评价指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n=50),无血管损伤、渗漏1例、无渗出部位皮肤温度异常、注射部位肿胀疼痛1例,共2例,占比4.00%;对比组(n=47),血管损伤3例、渗漏2例、渗出部位皮肤温度异常2例、注射部位肿胀疼痛5例,共12例,占比25.53%;(x2=9.095,P=0.003),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2.2 两组患而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n=50),完全依从25例、部分依从22例、不依从3例,依从共47例,占比94.00%;对比组(n=47),完全依从10例、部分依从25例、不依从12例,依从共35例,占比74.47%;(x2=14.361,P=0.000),研究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 讨 论

静脉输液作为现代医疗常见救治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小儿患者活泼好动、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期间在治疗前间易出现药物外渗等问题,使得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静脉炎、皮肤溃烂等严重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还可增加医疗纠纷发生几率,影响护患关系及医院形象。输液与药物外渗并存,在输液时需注意输注药物的浓度、剂量、性质等,同时注意药物配比,依照患儿不同的血管状态及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进行穿刺。

故伴随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也应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小儿患者治疗期间应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同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2]。分级护理实施后主要将护理人员安排至巡视、接诊、穿刺等护理环节中,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力资源应用率,并覆盖所有患儿。此外因不同患儿输液风险不一,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故实施分级护理具有必要性。此外可定时或不定时对相关护理人员开展穿刺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护理人员可在学习中对自身专业能力进行提升,保障后续临床护理工作的严谨性,以及各部门同事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同时强化病房巡视,若发现患儿出院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作相关处理干预,保障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增加与患儿及其家属的相处时间,与家属有效交谈,向其讲解实施静脉输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家属对该治疗方式的认知度。在护理过程中若想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需从家属入手,获支持与配合,后续可取得家属的行协助,与患儿交谈,针对年龄相对较大,具有认知力的患儿,可通过交谈获取其内心真实想法,在明确护理抗拒原因后,施以针对性疏导,最终达到提高依从性的目的;针对年龄相对较小的患儿,可多参与巡房,必要时可赠送小玩具,并不时逗弄患儿,对其不良情况予以稳定,最终保障护理依从性。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对比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依从性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将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输液风险管理中可有效降低药物外渗风险,同时提高护理依从性,保障治疗安全性,促进患儿机体康复,故可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分级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