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岗位”双导师制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2020-02-28 01: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导师制实习生实验组

谷 艳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5)

“全程-岗位”双导师制作为一种全新的实习模式,近年来在诸多医院的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中广泛应用;医院在领会双导师制内涵的基础上,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充分应用双导师制,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带教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实习的240名实习生中的50%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被选中的120名专业实习生基于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划分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并保证实验组、对照组中的个体数目是相同的。实验样本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标准,在本院实际实验期占整个实验期间的2/3(约为40周),基于控制变量原则保证实验与对照组中护理生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因素均统一,确保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带教方法。本次研究实验组中使用双导师制,根据既定的标准选择导师并明确导师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针对带教导师群体则设立管理组,并由护理部的管理人员承担管理组的负责人角色;管理组中应包括内科、儿科等医院常设科类的管理人员,护士长则承担教学管理的相关任务。对照组中仍采用过往的带教方法,选择院内医护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将实习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带教老师处,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院内的规章制度以及实际工作护理经验。

(2)带教标准。在正式带教前对指定的带教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培训,在培训中注意手段的使用;培训前根据带教工作的特征和具体内容制作专业的视频或课件,从而达达到标准规范的培训效果。

(3)导师资质认定。双导师制中对导师的资质技能有明确要求,通常情况下最低学历应为大专且从事本行业工作至少三年,技能评级应以≥N2A级别为宜,对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则酌情放宽准入标准。满足上述标准的护士或护理工作人员方可有资格带领本科实习生,且带教导师在带教工作中应秉承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负责人的教学态度,在带教中注重传授本人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实战技能;带教中还应当注重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秉承创新思维开展带教工作,同时不断反思总结本人带教工作的开展情况。符合标准的带教人员在正式开展带教工作前必须要通过管理组组织的带教资质考评工作,考评通过则意味着该工作人员正式具备带教资格。

(4)双导师制开展方法。在带教工作中通常采用二对一教学模式,护理主任助理、带教老师与本科实习生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临床带教环节中则多采用目标教学法,确定临床带教中每个周期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方便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带教老师快速、真实的掌握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带教中应鼓励实习生参与到护理安全目标制定、护理事件分析等多个环节,每周应有固定时间上报学习总结和体会,同时对实习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固定考核;在考核评定工作中结合周期性评定与沟通模式,通过固定的考核成绩以及与带教老师的沟通结果共同确定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

(5)实习周期安排。实习周期的制定应以规范的实习计划为基础,通常包括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在实习初期以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并帮助实习生建立对护理工作正确的认识,实习生在该阶段中还需要完成护理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任务。实习生在初期阶段中应建立与带教老师的默契,或者向护理部门及时提出调配申请,尽量在初期完成互相熟悉、互相默契的基本任务。实习中期阶段则是整个实习周期的核心,实习生在此阶段中完成各科室的学习与实习任务;实习中期应着重培养实习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实习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实习末期阶段,实习生应当熟悉实习单位的具体环境以及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今后正式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3 评价标准

在临床护理带教评价中采取双向评价的方式,实习生评价中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由科室统一组织考核,平时表现成绩则由带教导师根据实习生日常表现主观打分,在完成两组考核成绩打分后对比两组实习生成绩。带教导师评价工作由医院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完成,在调查中问卷中体现评价带教模式的核心因素,包括教学的方法、气氛和质量,评价项目包括满意与不满意两类;实习生通过完成问卷提交本人对带教模式的整体评价。评价中下放120份问卷,收回率100%且问卷评价结果全部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考核成绩的得分评价采用平均数上下浮动标准差的方式;对带教模式的评价结果则通过百分比方式呈现,通过对比两组的带教模式满意度确定分析结果。

2 评价结果

2.1 对不同组实习生的成绩评价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均为60 人,实验组在理论考核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平时表现的成绩分别为94.23、92.73、95.34,对照组上述三项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88.76、90.28、92.76,由此可见执行双导师带教模式的实验组实习生三方面的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执行传统实习模式的对照组。

2.2 对带教模式的评价

实验组与对照组保持同样的人数水平,实验组中60个样本对教学方法、气氛以及质量的满意人数分别为58、59、57,满意率分别为96.7%、98.3%、95%,对照组中60个样本相应的满意人数分别为50、49、49,满意度分别为83.3%、81.7%、81.7%,由此可见采用双导师带教模式的实验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更高。

3 结果分析

根据双向评价结果,采用双导师制的实验组在实习成绩层面表现更佳,同时对带教模式给予更高的评价。在此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双导师制显著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层次和实践操作水平,并激发实习生参与临床护理的积极性。双导师制中严格规定了实习生在每个带教阶段中所需要达到的理论知识水平,在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指引下,实习生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及时订正本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在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中获取更好的成绩。实习生通过实习小结及时反馈本人在一段周期内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带教导师的沟通不断提升本人临床护理理论体系的理解能力。由于双导师制建立了带教导师与实习生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带教导师能够关注到实习生日常学习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并根据实习生在一段周期内的实践操作表现制定可行度较高的下一步工作方案,在实现对实习生全部实践过程的整体督导监督效应的同时从根本上保证实习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与此同时带教导师与实习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激发实习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助于实习生提升平时表现的水平。

双导师制对带教导师同样有积极影响。进入带教导师行列的工作人员通常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意识以及成熟的教学技能,同时能够有效结合实习带教与日常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达到双导师制带教的具体目标。实验组中学生对带教导师的较高评价即是对带教导师工作成绩的肯定,客观上也对参与实验组的学生形成激励机制,实习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则以带教导师为榜样,将一腔热血与饱满的热情奉献于伟大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结束语:“全程-岗位”双导师制是医院临床护理实习体系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本文根据某院在临床护理实习体系中应用双导师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进而说明“全程-岗位”双导师制的优势所在。

猜你喜欢
导师制实习生实验组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