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连南板洞自然保护区猕猴保护思路

2020-02-28 07:34吴书德邱镜明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吴书德 唐 刚 李 清 沈 峻 邱镜明

(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连南 513300)

1 板洞保护区简介

1.1 地理历史情况

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最南端,112°13′36″—112°25′13″E,24°18′24″—24°26′06″N,距连南县城55km,总面积10195.8 hm2。连南板洞牛塘水库县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9月,同年10月升格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连南县将牛塘水库、白水坑、高界、中坑、白芒5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组建并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4]9号文件批准建立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

1.2 物种情况

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9663.9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736.4hm2,生态林面积占林地面积90.4%,为森林湿地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因其人为干扰少,且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植被丰富、物种繁多。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 193科615属1182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12科12属12种,分别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7科50属64种的32.4%、24%和18. 9%。I级保护树种伯乐树、南方红豆杉和II级保护树种凹叶厚朴是板洞保护区分布较广的珍稀树种。因其植物种类繁多、食源丰富,拥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物种也多达30目76科333种,其中鸟类200种,兽类4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9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33.3%,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I级保护鸟类黄腹角雉和II级保护鸟类白鹇(广东省鸟)是板洞保护区分布较多的保护动物。

2 板洞保护区猕猴分布情况以及管护现状

2.1 猕猴简介

猕猴(Macacamulatta)又称黄猴,恒河猴,广西猴,隶属灵长类猴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是一种最常见的猴类,体重3~5kg左右,最大可达10kg以上。颜面廋长,肉色或者肉红色,尾巴较长,至少15cm以上。猕猴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中国60%以上的省(区)都有出产,虽然分布不均、分布区不连续,但分布面积仍相当广。据各地对猕猴资源不完全的估算统计综合,中国的猕猴数量约20万只左右。其中主要产区之一的广东省约1万只;广西约3~5万只;贵州约3~5万只;云南约5~6万只;其它地区共约3~4万只。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猕猴资源最多时也仅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1-4]。

2.2 板洞猕猴分布的记载

2.2.1 保护区内猕猴相关记载

关于板洞保护区内猕猴的记载最早是在2001年,根据当地目击者反映的情况,2001年春节期间在板洞水库发现有一只猴子淹死在水库沟渠里,还留有猴皮一张,经鉴定是猕猴(Macacamulatta),水库的管理人员看见板洞水库的后山就有2群猴子,每群约在15~20只。

2.2.2 保护区内猕猴活动记录

2012年,板洞保护区护林员在大磅山,雷公坑一带巡山之时,听见有猴子在山顶之上翻滚大石头以寻找食物,落石下山,轰轰之声,犹如在宣示自己的领地。

2.2.3 保护区内针对猕猴的保护工作

从2013年2月份开始至今,保护区组织了专门调查监测猕猴的小组。小组成员的调查主要是通过观察猕猴的活动踪迹,例如足迹、卧迹、粪便、食物残迹、以及叫声等等。根据调查结果,证明保护区内至少有3群猴子的存在:

(1)一群在沙木塘海螺中坑田湖一带活动,4月份苦竹笋出笋之时,便会在沙木塘源塘水库的引水渠源头苦竹山里采食鲜笋,走的时候采食过的笋子扔得满地都是。

(2)另外一群在大磅山一带活动,板洞保护站的护林员和在过丰河黄竹坑电站上班的电站职工证明,有时候放在棚寮的水果,被猕猴偷食,亦或采食山上的杂果,例如锥子、野柿子野葡萄等等,残迹满地。

(3)第三群猴子是2015年10月,在保护区的雷公坑(2008年时候由于发展需要已经划出保护区作为经济开发开采矿石现在已经关停,现为生态林地,除了采矿迹地外植被良好)一带布设了自动感应照相机,进行猕猴的监测。根据取回的影像资料中发现拍摄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的照片和视频。据拍摄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当地目击群众反映,该猕猴种群数量大约有30只。

(4)保护区的技术人员收集整理2015年至2017年红外相机拍摄的猕猴活动视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联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秘境之眼》栏目选用,并在2019年4月23日18:54分播出。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猕猴群活动视频被央视采用,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台,代表了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富多样性的动植物资源,体现了保护区的保护成果,也表明了好的自然资源需要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2.3 板洞保护区猕猴的管护情况

2.3.1 保护区猕猴的生存环境情况

区内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内植被丰富、物种繁多,生存环境良好很适合猕猴的生存。但是由于与保护区交界地位于肇庆市管辖范围,且于几年前开荒种上了杉树。在保护区林地外除了光溜溜的荒地就是杉树地,再加上人员活动的频繁以及扩大,猕猴生存范围逐渐减小,并一再受到威胁。

2.3.2 保护区内猕猴的觅食情况

区内猕猴的觅食范围减小,原本在肇庆市一带可以解决的食物来源,现在难以得到解决,由于没有觅食之地,有猕猴被发现出现于板洞保护站外面山上觅食。

2.3.3 保护区内猕猴的管护情况

(1)保护区内现有3个保护站,田湖、中坑、板洞,1个管护点沙木塘,各个保护站和管护点都设在了保护区的重要通道口。但是猕猴多数是活动于保护区内深处的核心区、缓冲区,保护站的力量薄弱,如有猎人偷猎猕猴并溜进山里,也无法做到有效保护猕猴。

(2)区内森林茂密,林深山高,大部分没有道路连通,管护人员无法到达,未能建立猕猴管护点、监测点,尚未对猕猴形成有效的监测和管护。

(3)区内有些路口,至今未设置关卡。例如黄连路口,海螺与怀集交界路口,与阳山交界田湖下庙哇路口,中心岗村委、塘凼村委路口。

3 保护板洞猕猴种群几点思路

3.1 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应加大对猕猴保护的宣传力度,将保护猕猴的措施制作成小册子发放到保护区内的各个乡镇、乡村学校等,并在县、市电视广播平台,微信平台宣传保护猕猴。使得大众保护猕猴的意识提高,让更多的村民、群众、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保护猕猴的行动中来。

3.2 加大执法力度

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应该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执法,使猕猴得到有效的保护。

3.3 建立猕猴资源数据库

观察监测与统计猕猴种群的数量并建立档案。县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在猕猴出现的地区设立观测点、管护点,定期定时的进行观察统计以及做到监测与管护同步进行。

3.3.1 设立管护人员通道

在猕猴经常出入的区域开通1m宽巡护便道,便于调查、管理与保护。

3.3.2 设立保护点

保护区边界地建立猕猴保护点,即13个简易的40m2板房:其中板洞保护站4个,中坑保护站3个,田湖保护站3个,沙木塘管护点3个,每个保护点3个巡护人员,一共39名巡护人员。巡护人员不仅是对猕猴进行保护,另外还要观察、监测和统计猕猴种群的数量。

3.3.3 设置野外监控设施

购买与放置野外监控相机,每个管护点所管辖的猕猴活动范围内安装监控照摄相像机8台~10台;通向猕猴活动的每个通道,在隐蔽地点安装野外红外监控照摄像机,对进出猕猴活动范围内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3.3.4 建立网络监控平台

建立监控网络平台,搭建一个实时动态的网络监控平台,以保护区3个保护站、1个管护点为基础,延伸到区内各个交通路况安装网络监控,适时对保护区有效的监控。

3.3.5 提升区内猕猴的生存环境质量

(1)对于区内林相结构单一,层次较差的残次林地,逐年因地制宜地种上果树,以增加猕猴的活动范围与食物来源。

(2)板洞水库大坝以下、雷公一带、连南的范围内除了10年前采矿留下的采矿迹地外(矿厂相关设备人员已经撤除),其余部分未被破坏的林地,林相与生存环境良好,很适合猕猴生存,并且在这里有猕猴的影像记录。下一步应针对猕猴生存环境需要,对雷公坑采矿迹地进行有计划的有效植被恢复。县政府应把板洞水库大坝之下、雷公坑一带,归属于本县管辖范围内地区,划予保护区代为管理。

猜你喜欢
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猕猴征集令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小猕猴学习画刊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