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2020-02-28 07:34闫星达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木植被困难

闫星达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阶段,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极大修复了我国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扩大我国林业面积,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成为了我国林业技术人员的重点工作任务。

1 林业建设分析

1.1 困难立地造林区域分类

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我国上下齐心,在林业建设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成功创建了“绿色奇迹”。在林业建设中,困难立地区域造林对我国林业发展整体规划形成了阻滞,以下对困难立地造林区域分类进行介绍:第一,干旱阳坡立地类型。这种困难立地造林区域主要表现为土地储水能力较低,造成了林木干旱死亡和林木长势低迷的现状;第二,石质山地类型。植物在这种区域的土地中难以扎根,致使林业建设中出现了大批造林失败现象,导致了区域内植被大范围缺失,地表裸露严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

1.2 植被恢复生态学理论

植被恢复生态学理论以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要素为基础,以植物的生长能力为依托,对裸露的地表土壤进行了填充。植被恢复生态学理论主要有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以下对这两种理论分别进行介绍:第一,植被演替理论。植物群落的干扰恢复或裸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被称为植被演替理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可以得知,对植被施加合理的外部干扰可以让植被演替良性发展;第二,水分平衡理论。该理论是指植被与土壤平衡状态的水分含量。通过该理论可对植被覆盖进行优势引导。

2 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2.1 丰富造林树种

为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创建生态宜居环境,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路径之一。我国具有国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我国也是造林困难区域面积最大的国家,通过丰富造林树种能有效改善我国植被覆盖情况。人类活动对生态空间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了大量原生植物的死亡,而生态系统具有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越强的特点,因此丰富树种构成对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广灵县立地条件较差,境内山峦叠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有关部门为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不但强对现有乡土树种资源杨树、落叶松、油松、白桦、白榆等树种的保护,还大面积营造以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纯林和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白蜡、白榆等针阔混交林,极大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树种育苗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林业的宏观蓝图,对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林木育苗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精良的育苗技术能有效提升林苗的成活率。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在困难立地造林的应用中呈现了林苗与土壤环境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林苗死亡率较高。新型林苗培育技术改良了传统林苗培育容器,以无纺布为新型根系容器材料,大大提升了林苗成活率。当前我国林业具有广阔的林业前景,桂阳县引进的油茶轻基质苗培育及造林应用技术育苗成活高、成本低、生长快,幼苗合格率达到60%左右,造林成活率高达93.7%,该育苗技术比传统的二步法节省了50%的人工,为解决困难立地造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区域的林种培育提供了发展路径[1]。

2.3 林木栽植后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植被覆盖情况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我国的重点生态工作之一。就困难立地造林而言,林木生长的后期维护工作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妥善的后期维护能提升植被覆盖的长期有效性。不同区域的的林业发展负责人应根据困难立地区域面积,详细规划后期维护工作,并针对不同困难立地区域类型制定专项维护计划,加强林业技术人员管理,将造林工作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指出“林业发展水平落后,生态资源总量不足,已成为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主要问题。”因此改善困难立地林业建设现状,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3 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3.1 封山育林

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中的封山造林技术能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资源发展水平。封山育林技术是对林业建设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干预,以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和植被的自然更替理论为基础进行的植被恢复技术。依靠林业系统天然能力恢复的植被与人工建设恢复的植被相比具有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系统稳定性,该技术在我国大面积的困难立地造林区域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封山育林技术在恢复森林植被中的应用是一种回归本源的林业技术,将人类活动对森林系统的干扰进行了屏蔽,有利于林业的长期发展[2]。

3.2 集水造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是植被恢复工作的中心观念,在这一观念下,全国范围内的植被覆盖面积大幅增加,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生态环境。当前我国主要困难立地造林区域中大部分土壤存在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对林木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集水造林技术能从根源上解决林木生长用水问题,集水造林技术以水分平衡理论为基础,在困难立地造林区域中应用该技术不仅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还能改善土壤的储水环境,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降低了水土流失风险。以新疆塔城盆地砾石戈壁地区造林为例,集水造林技术利用冬季积雪和春季融雪水,采用深沟集水和秸秆覆盖土保墒措施实现了干旱区砾石戈壁造林地的集水、保墒和节水解决了干旱区砾石戈壁地造林的关键技术问题。

3.3 覆盖造林

现今阶段中,我国林业建设面临着重重考验,同时也存在较多的机遇,及时掌握机遇能推动我国林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规划造林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提升植被恢复的有效性。覆盖造林技术是指通过外部设施覆盖,改变林木根系生长环境的技术。该技术通过有效的的外部干预实现了精准控温、控湿,保证了林木在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中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我国大规模造林工作的开展。大同市多年平均气温6.4℃,对育苗和营造林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苗木生长量不高。目前在育苗和造林过程中已经推广应用了地膜覆盖技术,起到保温保湿作用,育苗出苗率和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经过覆盖的林木幼苗在后期生长过程中也展现了较强的个体稳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资源保护持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深入推进,困难立地造林将成为必然。作为林业工作者,我们要坚持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一起上,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强大合力,继续攻坚克难,深入探索研究,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林木植被困难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选择困难症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