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计算教学的几个转变点

2020-02-28 11:52季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算辨析错题

季红

[摘要]“算法多样化”这个提法在数学教学中本来就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慢慢淡化了这个概念。不同教师对“多样化”的含义见仁见智,存在各种解读和诠释,带有灵活性和模糊性,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小学阶段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一定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情境;计算;动机;辨析;思考;错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4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摆在了培养目标的首位,凸显了其核心地位,彰显了计算教学的重要价值。时下,一些教师将计算课变成“做题课”,一门心思加大练习量,进行题海战术,蛮干苦干,导致学生算理混淆、算法紊乱,技能形成沦为空谈。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计算正确率大幅下滑,口算速度变得缓慢。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计算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笔者作了一番苦思。

一、关注情境设计,诱发计算动机

主题图的情境创设是拉近课堂与生活的重要举措,它通过仿照生活场景,使课堂教学演绎生活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课堂的渲染力和真实度,加强学生感知,注重学生体验。在学习数学时,机械重复的计算其实意义不大,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更不可取!教学一定要体现计算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也就是要用计算解决某类现实问题。学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锻炼“算技”,领会计算的必要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深化提高环节时,课本“想想做做”第5-7题分别展示了三个生活中的情景,信息较量大,导致学生只注意到情景描述的片段,没有产生计算的动机。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课本素材稍作调整,有机整合多个情景,形成一个大的叙事框架,以“果园中的数学问题”为贯穿始终的主轴,提出三个问题。

(1)李伯伯家有一块正方形甘蔗园,边长是800米。如果围着甘蔗园修筑一圈竹篾制的围栏,围栏全长多少米?

(2)甘蔗成熟了,李伯伯要收割甘蔗去市集上贩卖。每辆独轮车装500根甘蔗,装了4车,一共装了多少根?

(3)(呈现街市画面)今天,王老师去街市为夏令营活动购买甘蔗,店员告诉她:“每根甘蔗8元。”王老师要买32根,240元够不够?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合理串联问题,既消除了信息纷杂对思路的干扰,又加强了习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动机,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凸显了计算的本质,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现实功能。同时,问题(3)穿插了估算知识,巧妙地勾连了口算、笔算与估算的关系。

二、设计辨析题组,对计算进行深度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会使人丧失兴趣。因此,教师仅靠强制性验算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不科学的。事实上,许多学生第一次计算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不愿再算第二遍,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机制,遵循教育规律,采用其他的强化计算训练措施。对于那些易混淆的习题,可采取对比题组策略,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揣摩算理和算法,提升思维深度。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时,教师设置了一组习题:①14+35-7;②14+35+7;③(14+35)+7。这组练习题中,三个算式的数据不变,只变更运算符号或增添括號,让学生在对比分辨中弄清运算顺序,克服思维定式障碍,养成细致分析的审题习惯,提高分辨能力。

再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减法”中的“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时,被减数中间的0成了“绊脚石”,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鉴于此,笔者在巩固环节设计了两组练习题,要求学生先比较,再计算。

A组:748-395,742-395,792-395。

B组:604-283,604-289,604-209。

通过对比,以“比”促“思”。在学生计算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A组中,都是七百多减去395,为什么差的十位上的数字不一样,百位上的数字却都一样?在B组中,都是604减二百多,观察差的十位上的数字有什么变化?”紧密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辨析活动中,真正理解了三位数减法的算理,突破了难点,锤炼了思维,同时也提升了计算的准确率。

三、重视易错题辨析,开发易错题的价值

在学习时,错题往往会暴露学生知识的真实短板。有的错误归咎于学生,有的错误可能应由教师来负责。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笔者觉得可以通过深入沟通、多层面反思,在集体挑错、思错、析错、纠错活动中,完善认知结构,磨炼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质量。如,有的教师为了杜绝学生出错,每次都是事先提醒警示,导致学生畏首畏尾。因此,计算教学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还应建立容错机制,赋予学生犯错的权利,让学生在试错的历练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养成不屈不挠、顽强坚韧的品格,进而塑造健康积极的学习品格。

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课时,课始,师生全面整理了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的所有类型,以及相关运算法则,随后教师呈现两组习题:

第一组:寻找计算能手

1.8÷1.5-0.15    (1.5-0.6)x(3-1.8)

第二组: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一组习题是富有挑战性的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心无旁骛地计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第二组习题是具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由于学生在应变能力、分辨能力、鉴别能力的差异,非常容易出错。此时,教师要借“题”发挥,因势利导,“放大”错误。搜集易错题例题,深入剖析,挖掘易错题的最大价值,能令课堂别开生面,富有生气。

四、注重算法多样性,对算法及时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要倡导运用不同思路解题,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求新的思维,探索丰富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算法。但片面追求运算结果,或执拗于探索过程,忽略运算结果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学生创造另类算法时,教师还要瞄准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内在关联,优化算法,绝不能让算法多样化走过场。

例如,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在教学口算类似“45+30”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加法运算时,学生经历了个人探索一小组交流一集中汇报展示的流程,提出了多种算法:(1)数数,从45起,十个十个地往后数,数三次后得到75;(2)摆小棒,根据数的构成,先把3个10根和4个10根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再加上零散的5根,一共就是75根;(3)拨计数器,先拨出45,再在十位上添加3个算珠,读数75;(4)从数的意义理解,4个十加上3个十就是7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75。不同算法的出现,盘活了学生的思路,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多样化还没有优化,因此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算法后,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如“谁听懂了他的算法?试着解释一下。”“你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大家觉得他的算法有什么优势?”等,让学生找出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理、形成算法,甄选出最优方案。

如今的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的过程,而是一个全景式的扫描过程,从掌握知识、磨炼技能、总结思想方法上看,计算教学真的大有文章。

猜你喜欢
计算辨析错题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