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构建“让学”课堂的催化剂

2020-02-28 11:52梅玉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实证研究

梅玉华

[摘要]只有教師适时地退,学生才能适时地进。为了提升“让学”课堂的品质,开展了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通过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不断探索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努力实现有效的“让学”。

[关键词]实证研究;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分数的基本性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4-02

“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探索规律类的教学内容,教学前为了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现状与最近发展区,我们做了学前调查。

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1.复述商不变的规律。36人(78.3%)正确;8人(17.4%)不完整;2人(4.3%)不正确。说明学生有利用类比方法表述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2.“你认为有与相等的分数吗?如果有请举例。”34人(73.9%)举例不止1个;10人(21.8%)举例1个;2人(4.3%)不正确。说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同的分数存在大小相同的现象。

3.“请想办法验证你列举的分数与相等。”有95.6%的学生会验证:37人(80.4%)将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4人(8.7%)利用分数的意义或画图;3人(6.5%)利用商不变的规律。2人(4.3%)不正确。说明学生有独立验证分数基本性质的能力,44人知道商不变的规律,但这44人中只有6.5%的能使用它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学生需要一个“触发器”。

根据学前调查的结果,我们设计了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学生自主表述规律、学生自己验证规律、交流形成共识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发现规律

师:猴子们喜欢吃新猴王做的饼。一天新猴王做了4张大小一样的饼,他拿出第一块,平均分成2份,给了两个老猴王;他拿出第二块,平均分成3份,分给三只大猴子。他拿出第三块饼刚想分,有一个小猴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能不能给我两块?”于是新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6块,给了小猴2块。这时,小猴们纷纷说道:“我要三块!我要三块!”新猴王拿出第四块饼,平均分成9块,给了每个小猴3块。(停顿几秒,有学生举手)

生1:这个新猴王特别聪明!每只小猴分到的量是一样多的。

师:听明白她的话了吗?对于“每只小猴分到的量是一样多的”,你能用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量的大小吗?

生2:老猴王分别吃了一块饼的,其他猴子分别吃了一块饼的、和。

师:说得很完整。也就是说,除了老猴王,其他每个猴子吃的都是一样多,可以写成等式。

师:这两组分数大小相等,观察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生3:我们发现分子乘多少,分母就要乘多少。

师: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些吗?

生3:第1组分子乘2,分母也乘2;第2组分子乘3,分母也乘3。

师:看来这两组分数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大小不变。我们通过观察这两组分数,得到了一个“发现”。发现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要想确认这个发现是对的还是错的,需要一一验证。

【课堂观察与分析: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教师利用故事让学生在观察、验证、发现、交流中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交流时,有9人(19.6%)表述为分子分母的倍数关系;8人(17.4%)表述为分数的基本性质;4人(8.7%)表述为每次加相同的数;其他情况为14人(30.4%)(没有发言的学生占23.9%),说明交流时间需要长些。这些数据说明小组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的表述,并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数学学习一般从最简单的开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纸,请用对折、涂色的方法表示它的。

师:如果继续对折,每次你都能找到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吗?都符合“分母、分子同时乘相同的数”吗?

生(齐):需要验证。

生1:,分母、分子同时乘2。

生2:,分母、分子同时乘28。

师:,这是折出来的吗?

生3:算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除了折,还可以去想、去算。如果给足够的时间,这样的分数你们能找到多少个?

生(齐):无数个。

【课堂观察(根据折纸写分数)与分析:课堂观察的数据(正确率为97.8%)验证了“利用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寻找与相等的分数”是符合学生学习历程的教学,只有15.2%的学生能通过联想写出分数,如等。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可以在布置任务时追问一句“想一想,还有哪些分数与相等?”,再结合图示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次的变化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直观上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完善验证,理性思考

师:通过操作,找到很多与相等的分数来验证我们的“发现”是对的。作为规律,符合这个规律还意味着“如果分数的分母、分子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相等”。谁愿意说两个分数供大家研究?

生1:。

师:分母、分子同时乘2,一定相等吗?你有多少种方法能说明“它们确实是相等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将大家的想法记录在展示的纸上。

……

师:请思考:他的方法我想到了吗?他的方法哪一点是我没想到的?对于我的方法,他没想到哪一点?学会和汇报人的想法进行比较。

生2(小组汇报):我们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算一算”,我们学过用分子除以分母,也就是把分数化成小数,;第二种方法是“折一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把另一张纸平均分成16份,表示其中的2份,发现这两部分可以重叠,重叠意味着它们相等。

生3(補充):也可以不算出商,将分数化成除法,如,根据商不变规律,,所以。

师:我们刚刚用了几种方法来验证?

生4:化成小数、折一折、商不变规律。

师:观察是双向的过程。

生5:根据商不变规律,不仅可以除,也可以乘,例如交换和的位置。

师:根据商不变规律与分数以及除法的关系可以验证“分母、分子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你怎么理解“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要补充“0除外”?

生6:0乘0等于0,如果有了0,0/0也是没有意义的。

师:通过验证,我们的“发现”是对的,同时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数学上将正确的发现称为“性质”或“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为什么用“……”表示?

生7:分数是写不完的。

生8:可以发现,的分母、分子同时乘2还是,同时乘3还是,不管同时乘几,大小都等于,只是细化了。

【课堂观察与分析: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验证环节,只有1人不会;12人利用商不变的规律;10人利用折一折;25人将分数化成小数;5人用其他方法。因此安排先独立尝试再交流的教学设计是合适的。给出不同方法的有7人,说明应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独立尝试。

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向去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初次感知了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不同,完善了学生对验证的认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验证分数基本性质,沟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应用类比迁移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两个环节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回顾总结,练习提升

师:在学习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三年级下册例题)

生1:我困惑的是,有4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表示的是,为什么用表示?

师:它们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意义不一样。

师:回顾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生2: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

师:你们现在是否真的掌握这个规律了呢?敢尝试挑战吗?请完成练习1、2、3、4。(略)

【课堂观察与分析:练习3是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45名学生会寻找,有1名学生不会,说明学生基本体会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作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让学习真的发生”的途径,使我们更清楚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而了解了何时“退”与“进”,让有效的“让学”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实证研究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