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提高大学生农村地区支教水平研究
——以辽宁省锦州市庄河市周边地区学校为例

2020-03-01 12:36李玲张宇刘新林源俞诗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庄河市锦州市栗子

◎李玲 张宇 刘新 林源 俞诗译

引言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

此次笔者研究的课题为“创新和提高大学生农村地区支教水平研究——以辽宁省锦州市庄河市周边地区学校为例”,此次调研实地了解辽宁省锦州市庄河市的城镇与农村地区。对辽宁省支教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全文首先分析概括庄河市农村教育当前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锦州市较为成熟的支教经验;然后对比研究“教育扶贫”指导意义下锦州市与庄河市城乡支教教育发展情况;最后通过利弊分析,取长补短,提出创新和提高农村地区支教教育水平的推广措施。全文旨在促进庄河市尤其农村地区支教教育的发展。以“教育扶贫”、为指导促进辽宁地区城乡支教教育协调发展。

一、教育政策概述

(一)教育及教育扶贫政策

自1998 年起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旨在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充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促进支教扶贫接力取得卓越成效。

(二)教育政策目的

切实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教师到片区从教。

二、庄河市典型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一)庄河市典型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庄河市是辽宁省大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为大连所辖北二市之一。

2018 年8 月6 日庄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庄河市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意见,具体概括如下。

提高认识,明确控辍保学总体目标和要求;着力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精准确定教育扶贫对象;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二)庄河市典型农村教育发展概况—栗子房镇大十间村小学

大十间小学位于大连市庄河市栗子房镇大十间村,在大连与丹东交界处,从栗子房镇客运站乘车车至大十间小学大概需要10-20 分钟。实地支教与调研了解情况如下:

1.发展问题。

学校生源少,学校生存难;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2.解决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多方力量共同分担农村教育资金。发挥社会人士的力量,增强对教育的关注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建设;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加强教师队伍持续性的建设。

(3)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山区农村教育的特点,实行县域范围内统一筹划,科学布局,依法办事。在布局调整中,必须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庄河市典型乡镇教育发展概况——栗子房镇中心小学

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78 年,现有教职工39 人,在校学生370 人,有12 个班级。被评为“大连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大连市校本研修示范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单位。

1.发展问题。

(1)教育发展灵活性不强。通过实地实践考察,在授课教课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对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在问卷访问中,关于国家理念方针政策的理解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在支教宣讲过程中,对于素质学习部分,支教队员在与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学生对国家政策、法律知识的理解过于大众化,缺少自己的理解。

2.解决措施。

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作用。

实地实践了解到,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学校每周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安排三节《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内容多以记笔记形式学习课程内容,应多采用灵活多变、丰富通俗易懂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从言行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适当运用好。

(四)锦州市支教教育发展概况

政策上的支持有广泛成效,不乏“送教下乡”的教育扶贫活动,锦州市及周边地区近350 所小学,分点进行过支教活动。支教点多分布在义县,黑山县等县小学。锦州市的支教活动有利于对庄河市:支教队伍难成体系、支教水平参差不齐等支教活动的完善,促进支教活动常态化,一体化,进而改善支教水平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有利于促进辽宁省支教水平的提高。

三、教育扶贫对比分析

(一)庄河市教育发展普遍存在问题

庄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近年来,庄河市基础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

主要表现在区域间、校际间生源不均衡,城市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小学微型学校问题突出。

2.教育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

基础教育的品牌效应不突显,特色教育的示范引领仍需加强。

3.师资力量的差别。

现在农村的人口流动性比较高、生源少,这样一来就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使市内的教师数量超出实际。

4.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

在农村,大多数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疏忽了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关注,因此很难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和提高农村地区支教教育水平的推广措施

1.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2.网络授课与实体教学相结合。

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农村与城市地区共享网络授课资源,通过实体教学与网络授课相结合,完善农村地区教学资源。

3.开展“周末讲堂”。

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实现大学生当地支教,解决时间上支教者不足的问题;政府对偏远地区进行教育扶贫,给当地政策上的支持来吸引大学生支教。

4.多设立国学课,心理课,地方特色课程。

开办安全讲座多讲解消防、交通和疾病的知识。课程上的设立应该提前与学校联系做到按需分配,因地制宜,减少资源的浪费,要注重讲解安全问题。

四、支教教育意义

(一)促进当地农村,城市支教教育的发展

1.促进栗子房镇文化发展彰显魅力。

栗子房镇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基地。支教教育可以多侧重于地方特色课程,成立剪纸手工小组,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彰显栗子房镇身后的民间文化底蕴。

2.提高庄河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通过支教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协调发展。

(二)对锦州市周边地区支教意义

继续促进并完善支教水平;利于将较为成熟的支教经验系统化,扩大化;增强锦州市地区支教影响力,提高支教的可信度,为更多地区提供适当的支教参考意见。

(三)助力辽宁省支教教育发展

通过辽宁省锦州市庄河市周边地区支教从而了解当地支教的现状及问题;创新提高地区支教水平,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进而带动辽宁省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为国家支教教育发展再添动力

通过大学生支教教育,改善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从而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教育公平为支教教育创新方式方法具有借鉴意义,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源源不断的支教力量,从而助力国家教育发展。

五、结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狠抓落实,不断续写教育扶贫新篇章。

在本次调研中笔者总结了不同的创新和提高庄河市城乡小学与锦州市城乡小学发展水平及经验,期待创新和提高庄河市支教教育发展水平的建议会对其他的各地尤其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及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在全国各省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建设,积极促进支教教育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庄河市锦州市栗子
锦州市第八中学
“肾之果”——栗子
善良的小熊
美丽乡村背景下庄河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熊的烤栗子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锦州市凌南市民休闲广场设计
分栗子
完善农机监理工作?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愿望树小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