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创新发展策略探讨——基于山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现状的调研结果

2020-03-02 16:49解学术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图书馆用户

解学术

(1.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微信、微博、QQ、移动客户端等新型微载体将信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信息的产生和获取更加快捷、灵活。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随着当前个性化、碎片化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也逐渐向微信息环境转变,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推动服务创新,成为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的重要选择[1]。开展微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微信息环境下,只有顺应网络环境的发展、把握读者信息需求的新变化,对自身业务重新定位和思考,提供符合高校师生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微服务,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本文针对山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微服务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图书馆微服务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延伸、功能的扩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微服务概述

2011年5月,微服务最初亮相于威尼斯软件架构师探讨会上,用以描述与会者近期研究项目中涉及的通用性架构机制[2]。虽然微服务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表述,但不少高校图书馆已对微服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通常认为,微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依托全媒体、各种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精细化、便携式、移动式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微服务主要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进行拆分和重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碎片化、精细化服务[3],具有微型化、瞬时性、个性化的特征。

2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山东省内56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移动图书馆及QQ4个微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从调研结果看,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整体发展稳定、势头良好,但微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2.1 微服务平台的基本特征信息尚需规范,平台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调研时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名称设置、头像使用等不够规范和正式,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的查找难度,还影响了平台本身的权威性。高校图书馆对各微服务平台的管理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

2.2 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应用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

调研时发现,高校图书馆往往侧重于单个平台的使用,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较其他平台更加丰富;QQ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一般用于实时在线咨询或通过QQ群发布通知公告、解答读者问题疑惑等;微博开通率偏低,开通时间最早的是2012年,最晚的是2018年,时间跨度大,图书馆官方微博粉丝数量悬殊且消息发布数量差别大,可以看出对微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不一。总体来讲,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利用不够充分、各平台间的应用程度及水平参差不齐,且各微服务平台间缺乏一定嵌入和融合,服务内容存在一定重复。

2.3 微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服务质量提升空间大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内容主要以图书馆基础业务为主,图书馆延伸服务相对少;局限于馆藏资源,忽视了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及利用。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念需要及时更新,其微服务的质量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4 微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近2/5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在图书馆官网首页无显示,5所图书馆的QQ服务在官网页面提示不明显,50%的高校图书馆在其图书馆官网无法找到移动图书馆开通情况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对于各个微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得并不到位。

3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创新发展策略

针对微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图书馆需更新服务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当下各种微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图书馆的内外资源,丰富推送形式,不断提高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1 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对微服务平台规范管理

微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只有更新自身服务理念,顺应网络环境的新变化、把握读者新的信息需求,不断推动服务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图书馆的价值。对于各个微服务平台的管理应当力争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平台的权威性和识别度。

3.2 加强微服务团队建设

微服务旨在满足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要求馆员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利用先进的移动传媒技术进行信息创造、信息挖掘、信息整合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加强微服务团队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在栏目策划、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开发与维护、推广等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对图书馆的内外资源统筹协调、科学管理,挖掘图书馆潜力,提升微服务团队的工作效能,为图书馆微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态,促进微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与同行交流等形式,提升业务素质及能力,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微信息服务[4]。另外,可以制定一些工作考核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推动图书馆微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3.3 加强微服务平台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注重内容建设

要明确各个平台的功能定位,发挥各个微服务平台的优势,有所侧重地进行功能开发与利用,减少推送内容的重复与堆叠。另外,要重视新媒体技术及平台的开发及使用,进一步丰富微服务方式,如发挥抖音、快手、H5、微直播等服务平台的特色优势、彰显魅力、吸引用户,获取更高的关注度和使用率。

重视微服务平台的内容建设:一方面,在充分利用本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本校的科研动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动态,不断丰富微服务的内容,重视信息服务内容的原创性、新颖性。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图文、音频、视频等综合形式推送信息,形成制定周期性的推送专题,将微服务信息推送形成常态,保证其持续性和连续性,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强用户的黏性与忠诚度、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3.4 剖析用户信息需求,增强与用户的交互性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需要调研剖析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捕捉用户信息需求的动态变化,挖掘其显性信息需求和隐性信息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微服务。关注读者、匠心服务,打破思维定式,调整微服务的思路和方式,深化服务内容,真正了解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本质,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创新发展。同时,应当保持与用户的交互性,重视用户对微服务的反馈、引导用户对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评论,既可以引导用户深度阅读、促进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又可以增强用户黏性、培养用户忠诚度[5]。

3.5 加强图书馆微服务的宣传与推广,保持微服务持久生命力

当前微服务及时性、便捷化的特点,使得推送信息的微服务平台成为宣传推广图书馆的重要平台。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拓展各种微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渠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移动图书馆、QQ等平台的二维码在图书馆官网显著位置显示。(2)将平台二维码张贴于图书馆门口、学校公告栏等显著位置。(3)在图书馆举行的系列活动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在与同行的工作交流中进行宣传和推广。(4)加强与校内其他微媒体平台的合作,形成一定宣传矩阵,增加图书馆微服务的宣传渠道,以保持图书馆微服务的持久生命力。

4 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过程中亦会遇到很多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当认清形势,正视困难与问题,使微服务逐步渗透到图书馆服务的各个层面,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常态。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微服务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断积淀,将图书馆微服务推向一个新高度,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图书馆用户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