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

2020-03-02 11:33郭园园蒋慧娟郭黎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

郭园园 蒋慧娟 郭黎黎

【摘 要】目的: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合理护理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226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将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事件类型和数量。结果:226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有37例发生了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16.4%;所有的安全事件中,VAP最多,占总人数的32.4%,患者用错药物和发生血流感染的数量相等,占比均为10.8%,有16.2%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5%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长压疮的患者占21.6%。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容易发生诸多安全事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中提高护理意识,尽量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引言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风险因素众多,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事件,医院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因此在护理中需寻求安全事件的根源,分析其影响因素[1]。本文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合理护理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下内容为实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226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将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1,女性患者中,患者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2.73±4.24)岁;男性患者中,患者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为(42.12±4.19)岁。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等其他资料在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结合临床经验,分析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对安全事件的引起因素进行分析回顾,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事件类型和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所获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在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初步访问调查得出数据,本次的226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有37例发生了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16.4%,其中有19例为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51.3%,18例为女性患者,占总人数的48.6%,患者年龄、学历等其他资料在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2 对出现安全事件的37位患者的事件类型进行统计,并计算数量和占比,数据显示,患者用错药物和发生血流感染的数量相等,占比均为10.8%,有16.2%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5%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长压疮的患者占21.6%,所有的安全事件中,VAP最多,占总人数的32.4%,实验中具体的安全事件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3 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自身生理功能不佳,免疫能力低,营养供给严重不足,其中患者的年齡偏小,多为小儿患者[2]。临床上,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时需要基本的抢救,抢救方法通常以呼吸机通气、服用抗菌类药物等,导管的留置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感染风险,所以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编制和管理,这对医院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有着深远影响[3-4]。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容易发生诸多安全事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中提高护理意识,尽量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次的研究中,将我院的2017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226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数据显示,患者用错药物和发生血流感染的数量相等,占比均为10.8%,有16.2%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5%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长压疮的患者占21.6%,所有的安全事件中,VAP最多,占总人数的32.4%,因此,给出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中VAP风险最高,其中包括患者自身生理特征、年龄因素、既往病史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其中最能影响患者病情的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出现感染。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抢救环境的周与否,抢救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步骤和条件,比如说吸痰、呼吸机连接、机械通气、吸氧等等,这其中也不乏风险,需要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的风险防范中需要高度重视的还有感染防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防控和监管。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措施:(1)加强仪器操作规范,对呼吸机的使用步骤进行严格的规范,正确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电路,定期换管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减少患者因仪器使用不当而出现的安全事件;(2)医院护理人员要对内室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严格保证室内的清洁;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有学者研究,加强护理人员的手部清洁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降低程度高达5%;保证室内的通风和空气湿润,限制人员探望次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病菌的传播。

对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尽量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风险,其中包括,静脉注射的速度和药物相冲,多巴酚丁胺不能与碱性药物一同使用,否则会使药物活性降低,影响医治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并针对各类风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这样可以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参考文献

刘红霞,练雯,石玥,等.研究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7):170-171.

杨昆,王雁.急诊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93-1495.

吴晨.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57-258.

冯夏冰.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8):133-135.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某三甲医院2013—2016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基于本体构建技术的食品安全事件数据清洗研究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
河南电监办加强电力安全事件管理
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的贴近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