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分析

2020-03-03 07:56张延平
中外医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挂线肛瘘对口

张延平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厦门 361101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发生于外括约肌深部的肛肠疾病,其形成多个瘘道,引发流脓、瘙痒、疼痛等症状,并会引起排便不畅,患者感受到明显的不适,对于日常生活活动形成困扰,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病情的持续进展,容易对其他脏器组织形成刺激和损伤,诱发相关并发症发生,存在癌变风险,增加疾病的危害程度。为了减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身心痛苦,恢复其正常生活,需要结合疾病特点,实施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期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要维护其肛门功能,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尽快摆脱疾病对于日常生活的困扰[2]。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该研究通过对8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观察,探讨对口引流术的应用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该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查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排除标准:不符合手术适应证,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心脑血管重症疾病、肝肾重症疾病。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23/18;年龄 35~74 岁,平均年龄(54.45±4.67)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17,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5.08±4.8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观察组(对口引流加挂线术):术前观察患者的流脓、疼痛等症状,通过肛门镜检查,明确瘘管大小、长短、数目,清洁和消毒肛门及肛周部位,进而实施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患者取截石位,行骶管麻醉。在肛门口位置,作人造外口(2.5 cm左右),由主管道从人造外口部位置入探针,对内口情况进行探查,将主管道齿线以下部位切开,形成“V”字形切口。齿线以上的高位管道,将橡皮筋系在球头探针的尾部,并由人造外口向内口拉出,调节松紧度后结扎。在支管外口部位,作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破坏支管道,确保主管道通畅引流。支管和主管之间的切口用胶膜条结扎。修整切口部位皮肤,实施引流止血。

对照组(切开挂线术):术前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而实施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患者取截石位,行骶管麻醉。在肛门后正中部位,作人造外口(2.2 cm左右),切开内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低位管道(呈放射状),将外口的坏死组织清理干净。探针挂入橡皮筋,并对高位管道(外括约肌深部)进行拉紧、结扎,切除支管,最后行切口修整(呈“V”形)、止血、包扎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价为显效(创面完全愈合,流脓、肿痛、瘙痒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创面基本愈合,流脓、肿痛、瘙痒症状显著减轻,存在轻微的不适感)、无效(创面愈合不佳,仍存在显著的流脓、肿痛、瘙痒症状)等标准,统计治疗显效、有效以及发生肛门失禁、肛门潮湿、肛管畸形等并发症的患者比例(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②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其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③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SF-36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创面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 SF-36评分(分)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 P值15.42±2.55 24.18±3.76 12.346<0.05 8.95±1.57 14.23±3.44 8.941<0.05 76.65±4.26 69.84±3.97 7.488<0.05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周脓肿、直肠肛门损伤及其他因素引发的肛肠疾病,表现为肛门流脓,伴随有肿胀、疼痛、瘙痒之感[3]。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由于存在多个瘘道,其症状表现更为严重,在损害其肛门功能的同时,还会危害其他脏器组织,增加疾病的危险性。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可处理内口及瘘管近端,切除发生感染的肛门腺、肛门腺导管以及肛隐窝,清除坏死组织[4]。但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中,则需要考虑到瘘管的深度、走行特点,并掌握肛周脓肿范围、管道与肛道距离。将内口切除,并将瘘管主管道内端清除。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需要考虑到手术操作的创伤性,分析手术创伤对于组织缺损、创口愈合以及肛门功能的影响[5-7]。

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中,常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术,同时利用手术切开与挂线疗法,将病变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切口后,对肛门外括约肌深部进行结扎处理。而结扎线能够产生机械性压力,促进结扎部位括约肌发生狭窄、坏死,清除病灶组织的同时,截断感染途径,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8-9]。但是切开挂线治疗术也存在显著的缺点,主要体现为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容易受到各类并发症的困扰。而对口引流术的应用,则是对切开挂线治疗术的改进。采取非全程挂线的方式,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浅层切开其管道[10]。在外括约肌深层的管道部位,行橡皮筋挂线。在肛皮线至齿线部分,清除创口内的腐败、坏死组织,进而实施引流,有利于创面的快速、良好愈合。手术治疗期间,患者的肛门功能可以得到有效保存,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比于切开挂线治疗术,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好[11-12]。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口引流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期间,观察组中92.68%的患者治疗有效,9.76%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15.42±2.55)d创面完全愈合,术后(8.95±1.57)d患者顺利出院,术后的 SF-36评分为(76.65±4.26)分。在切开挂线治疗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期间,对照组中73.17%的患者治疗有效,29.27%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24.18±3.76)d创面完全愈合,术后(14.23±3.44)d患者顺利出院,术后的 SF-36 评分为(69.84±3.97)分。与切开挂线治疗术相比,对口引流术的应用,有利于肛门功能的良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凸显了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作用。应用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可以更加快速、良好的恢复健康,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减少疾病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困扰。

综上所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中,对口引流术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

猜你喜欢
挂线肛瘘对口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