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孕妇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探讨

2020-03-03 07:56王龙华
中外医疗 2020年35期
关键词:畸形胎儿孕妇

王龙华

泉州市儿童医院产科,福建泉州 362300

产前诊断表示婴儿在出生前对胚胎、胎儿发育情况、疾病情况等进行检测,并掌握先机[1]。若胎儿疾病无法治疗,家属可知情选择,若疾病可以治疗时,可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开展宫内治疗,预防胎儿出现缺陷,并提高人口质量。当前,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羊水检查、染色体检查、超声检查等在产前诊断内广泛应用,其中,超声诊断可将胎儿先天畸形情况有效检出,为重要的检验方法之一。当前,有研究数据[2]指出,我国先天畸形婴儿出生约100万,具有较大数量。当胎儿在确诊是先天畸形时,产妇心理负担不断增大,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应当实施科学护理干预。当前,临床缺乏胎儿畸形后孕妇的心理疏导有关研究,基于此,该文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选择的100例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孕妇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100例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孕妇,使用抽签法分组,其中50例为参照组,50例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年龄25~39岁 ,平均年龄(29.86±4.43)岁;孕周 14~34 周,平均孕周为(24.75±3.43)周;颜面部畸形、四肢畸形、多发畸形、其他部分为20例、18例、5例、7例。研究组产妇中,年龄为25~37岁,平均年龄(29.32±4.25)岁;孕周 15~33 周,平均孕周为(24.84±3.22)周;颜面部畸形、四肢畸形、多发畸形、其他部分为22例、16例、6例、6例。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妇皆知悉并同意参与该研究,该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做好胎心监护准备,核对产妇资料,关注监测过程。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 :首先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产妇在知道胎儿畸形以后,往往会产生抱怨心理;部分孕妇则出现害怕心理,且担心他人不理解,表现为孤独感;还有部分孕妇出现矛盾心理,不想妊娠又担心胎儿畸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心理疏导。

护理措施: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结合产妇的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懂或者专业方式讲述妊娠情况,包括畸形原因,并讲述各种因素与预防畸形方法,提升疾病认知水平。积极与产妇沟通,指导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接受现状,缓解负性情绪,采用拉家常方式,给予产妇同情与关心,给予情感支持与精神支持,倾听产妇内心想法与需求,耐心解答,并向产妇讲述缓解悲伤与发泄情感渠道。与产妇家属沟通交流,要求家属给予产妇沟通、陪伴与安慰,预防产妇不良情绪,降低产妇心理负担。部分孕妇可能坚持继续妊娠与分娩,此时,医护人员需耐心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并强调继续妊娠的情况,包括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出生后存活几率与治疗情况等,督促产妇放弃妊娠,预防缺陷儿。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是指在护理前与护理后使用HAMA量表与HAMD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随后,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越好。最后,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量表,由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组成;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比较[(),分]

组别HAM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0)参照组(n=50)t值P值13.28±2.38 13.76±2.45 0.498 0.783 6.19±1.09 8.79±1.32 5.966<0.001 12.18±4.37 12.67±4.18 0.893 0.539 6.12±1.45 9.38±1.78 6.783<0.001

2.2 生活质量

护理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0)参照组(n=50)t值 P值75.56±5.43 75.96±5.38 0.589 0.794 93.38±4.96 86.58±4.38 5.894<0.001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胎儿畸形为孕妇应激源之一,严重威胁产妇身心健康[3]。大量临床实践[4]表明,孕妇胎儿畸形以后,往往出现复杂的心理状态,包括紧张、震惊、负罪、孤独感、抱怨和陌生感心理,以及矛盾心理。该研究所有产妇在得知胎儿畸形后,均出现了预期性哀伤情况,情绪由期盼、喜悦向失望、悲伤转换,心理落差大;部分产妇出现过度焦虑以及恐惧心理,对引产手术有过度担忧且对再次妊娠分娩有恐惧感;少部分产妇出现性格变化,产生自卑心理,认为畸形胎儿的形成与自己有关,变得沉默寡言而不愿与人交流;还有少数产妇产生角色认知冲突,对其未来再次妊娠结果产生怀疑[5-6]。因此,针对胎儿畸形产妇,应该予以其强有力的心理护理,给予积极关怀与支撑,改善其心理不良特征,消除不良情绪,对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次研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疏导。首先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知水平,随后给予孕妇心理疏导,并加强产妇家属沟通交流,使其给予孕妇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负性情绪[7]。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孕妇在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躁、抑郁情绪明显消除,HAMA评分、HAMD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6.19±1.09)分、(6.12±1.45)分,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研究组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面对畸形胎儿,并选择终止妊娠。卢碧君[8]选取40例需要进行引产的孕妇,经超声诊断胎儿均为先天性畸形,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的HAMA 评分、HAMD 评分依次为(10.5±2.7)分、(12.6±3.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4.8±3.1)分、(31.6±4.5)分(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产妇存在各种不良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降低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从而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通过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护理人员积极与孕妇沟通,使其获得情感支持,促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并科学认识到胎儿畸形,与产妇家属沟通交流,获得其支持,得到心理满足,促使心理负担有效降低[9]。另外,应加强对产妇孕期的健康教育,在产妇进行门诊检查时,嘱咐产妇通过院内张贴墙、宣传手册等,提高产妇对畸形胎儿形成原因、类别及防控措施的认知度,孕期禁烟酒,不随意服用药品,不浓妆艳抹,不养宠物等,健康教育程度根据产妇文化水平差异而改变,以确保产妇全面认知有关知识,做好再次妊娠的准备。

综上所述,对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后孕妇实施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并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畸形胎儿孕妇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