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

2020-03-03 10:58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理念核心院校

于 婧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湛江,52408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专业化的早期教育人才较为缺乏。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是我国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然而,从教育现状来看,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加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就成为提升育人效果的必然要求,而OBE理念则是构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一、OBE理念简介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学者威廉·斯派蒂提出,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1]OBE理念最初应用于工科教育领域,在提升工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OBE理念的应用范围日益拓宽,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指导性理念之一。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OBE理念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以学生为中心。OBE理念将学生作为专业学习的中心,主张以学生的自学替代教师的教学,发挥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第二,以成果为导向。OBE理念关注的是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将专业教育过程视作学习产出的过程。第三,以应用为目标。OBE理念主张将专业课程知识应用、学生目标能力发展以及企业用人需求深度结合起来,提升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OBE理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OBE理念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将成果作为衡量教育活动的重要指标,主张从成果驱动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另一方面,OBE理念具有学以致用的特点,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融入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OBE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分析

(一)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当前专业教育的主要思想。在核心素养中,素养教育在素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或者发挥主要作用。20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在内的多个国家构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框架。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由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提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从综合性的角度而言,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涵盖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各个层面,从专业性的角度而言,不同专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有显著的差别,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早期教育专业是一个专科类专业,以培养早期教育人才为目标。基于此,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是指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OBE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构成

从文献查阅的结果来看,尚未有学者对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OBE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2]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有四点内容:第一,专业基础。专业基础是学生从事早期教育的先决条件,如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前保健等内容。第二,实践技能。早期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良好的实践能力,如活动组织能力等,这是专业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第三,心理素质。早期教育以婴幼儿为对象,对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心理素质也成为专业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指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对早期教育职业的认同程度,高度的职业认同是培育学生职业情感,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3]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OBE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一)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指导性内容,教育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当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狭隘化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要从紧扣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多方位调整教育目标,突显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和市场性。首先,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早期教育专业虽然以专业化的早期教育人才为培养对象,但早期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品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丰富早期教育的内容,推动早期教育人才从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设备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信息素养成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养。其次,以学习型人才为目标。学无止境,学习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早期教育学习效能,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最后,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当前,早期教育正处于快速的发展、变革中,创新能力成为早期教育人才最宝贵的能力。需要将早期教育创新能力纳入早期教育人才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早期教育创新能力,这对早期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而课程设置则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4]针对当前早期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以下三方面采取良好措施:第一,从夯实专业能力的角度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大普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儿童文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推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第二,从通识教育的角度丰富课程内容。早期教育属于综合教育的范畴,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课程设置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发挥好文学教育、舞蹈教育、美学教育、哲学教育、历史教育等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第三,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与前两类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契合学生的学情。学校要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基础,开发契合学生专业能力的内容,提高早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实践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是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常见的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日后的就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首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早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存在教学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应用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更新、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次,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针对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学校一方面要提升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均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分配。另一方面要将模拟教学等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早期教育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校企合作既能为早期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实习岗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应用所学的知识,也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学校要加强与早教机构的合作,通过构建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四、结语

对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而言,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心理素质、职业认同是OBE理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调整教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三个层面出发,提升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理念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