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

2020-03-03 10:58王永奎罗春霞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岗位幼儿园职业

王永奎,罗春霞,李 静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一、引言

建立一种与普通教育体系不同的涵盖中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本科阶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有所欠缺。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确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实质性地将职业教育延伸到了本科层次。[1]专业教学标准是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是职业本科教育规范化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必由之路。《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更新并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与实施。[2]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支出持续增加、适龄儿童规模庞大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空前重视。本研究以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进行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例证。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过程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包括专业概述、职业面向、岗位表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内容。[3]要想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开发,就应联合企业专家(在本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课程专家(擅长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专家)和高校教师等开发主体,在专业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分析工作领域与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分析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分析典型产品或服务,设计教学活动,明确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要求,建立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内容整合,并通过实践检验而最终确立。[4]

三、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应遵循上述开发过程,体现出职业本科教育的本科属性、职业属性和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展现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不同的特点。

(一)专业概述

学前教育是对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保育教育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三个阶段,即胎儿教育、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从狭义上讲,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学前儿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制度化教育。[5]学前教育专业即培养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的专业。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关系到个人发展和国计民生。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支出持续增加、适龄儿童规模庞大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学前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掌握并创造性地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层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具备向技术技能型专家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面向

行业和职业是岗位的上层概念,项目组在进行岗位分析前,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确定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四类,主要职业类别有三种。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包括教育行业(学前教育,职业初中教育,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托儿所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孤残儿童收养和庇护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新闻和出版业)。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类别包括教学人员(幼儿教育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居民服务人员(保育员、育婴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文字编辑)。

(三)岗位表述

要明确定位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确定其所面向的具体职业岗位。项目组以学前教育行业为例,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分析,确定初始岗位为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发展岗位为幼儿园中层管理岗位(年级组长、保教主任、教研主任等)和幼儿园高层管理岗位(副园长、园长等),迁移岗位为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托育和母婴护理机构工作人员、儿童图书编剧和婴幼儿产品开发人员等。

只有明确了职业岗位,才能通过描述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在参考广东省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6]

1.保育员

保育员是指在托幼园所中从事儿童基本生活照料、保健、自理能力培养和辅助教育工作的人员。保育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包括卫生管理与教育(清洁卫生、消毒、卫生物品管理),生活管理与教育(进餐管理与指导,饮水管理与指导,盥洗、如厕管理与指导,睡眠照料与观察,生活物品管理),健康管理与教育(健康观察与指导,体格检查,情绪管理,行为观察、干预与指导,安全防护与教育),辅助教育活动与家长工作(辅助室内教育活动、辅助室外教育活动、家长工作指导)。

2.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包括制订工作规划与写总结(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执行班级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安排和组织过渡环节、建立班级一日生活常规),物质环境创设(活动区环境创设、墙面环境创设、生活区环境创设、室外环境创设、活动室环境创设、大型活动环境创设、参与园所整体环境的规划),精神环境创设(建立师幼关系、引导幼儿同伴关系、建立工作团队关系),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游戏准备、游戏实施与指导、游戏总结与评价),制订并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教育教学活动准备、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与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总结评价),制订并实施户外活动的计划(户外活动准备、户外活动实施与指导、户外活动总结评价),幼儿行为观察、分析与指导(观察的准备与实施、结果分析、行为指导),家园社合作(家园沟通、园社沟通、组织家园活动、组织园社活动),特殊教育(观察分析、建立档案、身心维护与引导),反思与专业发展(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参加园本教研活动、参加学历进修与各种培训活动)。

3.幼儿园中层管理岗位

幼儿园中层管理岗位包括年级组长、保教主任、教研主任等,他们既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又是幼儿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开展保教和科研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幼儿园中层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包括教学资源管理(资源购买计划的制订、资源投放与更新、资源利用与回收、建立教学资源库),教科研管理(教学管理、保育保健管理、科研管理),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改进、参与课程开发),监督与考核(考勤、日常工作检查、考核)。

4.幼儿园高层管理岗位

幼儿园高层管理岗位包括副园长、园长,他们是负责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幼儿园高层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包括幼儿园规划与发展(幼儿园现状与问题分析、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调整),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成果管理、幼儿基本情况管理),部门协调与交流(同级部门协调与交流、上下级部门协调与交流),人事管理(确定岗位、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考核与晋升),安全工作与危机处理(人员安全管理、财产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危机处理),制度管理(幼儿园制度的制订与修订、组织机构建设),公共关系管理(与上级的沟通和联系、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与社区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与同行的沟通和联系),品牌管理(确定办园理念、打造园所文化、建设园所团队),招生工作(制订招生方案、开展招生工作)。

(四)培养目标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体现出对创新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一方面,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中职和专科毕业生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此外,还要掌握他们不会和不懂的知识和技术,具备更加全面综合的能力和素养。[7]另一方面,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比普通本科更加强调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全面而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幼儿保育教育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幼儿园所、托育机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卫生保健机构、儿童文化事业单位及相关领域,从事保育、教育、研究、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保育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开发创新能力,成为具备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复杂问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优秀者应能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五)课程体系与内容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构建充分吸收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成果,使工作任务对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对应职业能力,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融入其中,以实现课、证、岗、赛融通。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实践教学三大类,包含七个模块。职业素质教育包括职业素质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公共选修课程模块,职业技能教育包括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程模块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模块,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实践模块。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与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对接。

在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幼儿教师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教学进度,设置技能实训、教育见习、毕业实习三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任务,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从第一学期一直开设至第六学期,在校内进行,实训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教育见习课程从第一学期开设至第六学期,在幼儿园进行,每学年不少于2周。毕业实习则从第七学期开始至第八个学期结束,在幼儿园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年。同时,将职业技能竞赛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良。

在国家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下,专业教学标准也将其融入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职业能力,实现一专多能。学前教育专业建议考取证书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照护职业等级证书、母婴护理职业等级证书、保育员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等。

(六)师资队伍

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本科教育特色而确立,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双师”素质、创新精神强、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结构要求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工作背景的重视。比如,专任教师原则上要从具有3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中引进;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职务),具备5年及以上对口专业的工作经验;专业带头人由应具有高校系列高级职称的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并具有副高及以上行业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共同担任。

师资队伍的培养也强调了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案和实施计划,搭建“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8]鼓励高校教师每年至少到校企合作单位或实训基地实训1个月,实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业教学标准中还提出组建由著名园长领衔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参加的,具有显著行业性、区域性、鲜明特色的园长工作室。园长工作室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产出科研成果,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推广教育教学成果,组建创新研究团队,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七)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设备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除了要配备数量充足、功能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还应配备满足保育实践、实验教学、教玩具设计与制作训练、教学技能训练、艺术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形体与舞蹈实训室、电钢琴实训室、琴房(琴房数量与学生比例不超过1∶10)、音乐教育活动实训室、美术教育活动实训室、教玩具实训室、幼儿活动模拟室、幼儿生活模拟馆、保育技能实训室、科学探究实训室、微格教室、普通话训练室、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实训室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实训平台。

校外实训基地应体现产教融合的特点,能结合专业情况开展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信息资源

由于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资源仍十分缺乏。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并体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

在教材、参考书及图书资源方面,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应尽量选用国家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并组建一支由资深行业专家和高校教师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由他们合作开展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并开发信息化资源,以满足教育实践及社会新需求。学前教育专业还应配备丰富的教育类图书,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要等。

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专业建设团队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和模式,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创设学习情境、幼儿园真实场景教学、幼儿园与学校远程互动教学等方式,实现学校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的融合,促进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行业先进经验和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八)质量保障

为促进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不断改进,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质量保障机制应充分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比如,应由学校、教师、学生、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教学评价,逐步完善以专业为核心的、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工作,形成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等。

猜你喜欢
岗位幼儿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