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0-03-03 15:18卢荣山鲁金金
教育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测绘应用型课程体系

卢荣山,鲁金金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在新信息时代背景下,测绘学科的产业化趋势日趋明显。测绘工程专业产业效益由间接向直接转变使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更加广泛。在新信息技术推动下,测绘工程专业新兴前沿技术兴起,学校要紧跟日新月异的测绘工程专业发展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相关人文社科知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能在测绘、规划、自然资源、交通、电力等部门从事与测绘相关的生产、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课程设置,提倡开设开放性课程,并合理设置各类课程比例以及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在教学目标上,学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学校要提倡“一站式”“项目式教学”“虚拟仿真技术”“逆序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过程中,可以邀请高校知名学者、行业内资深专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结合行业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实践教学比重适当增加,对传统单向性实习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行业内新兴技术、新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1]

(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设备应满足教学要求和行业发展,合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目标等。同时,学校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保障学生正常开展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学校应与更多的地方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搭建新的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学校与企业应根据各自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实习实训基地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四)师资队伍保障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探索实践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定等,鼓励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教师资源库,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让受聘教师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带动教师团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强化教学活动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五)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学校应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忙起来,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学校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科竞赛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增强心理素质,提升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达到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和提高,以赛促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来实现,例如创业基础、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要适应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能力、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及学科内不同方向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上要以提升计算机、工程知识、专业理论等核心理论能力为主。计算机能力方面,从大一到大四,从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管理、高级程序设计到测绘程序设计、测绘数据处理,采用四年不间断、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培养。工程知识以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等为基础进行拓展。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适应目前市场上对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了解工程测量、地理信息与制图、摄影与遥感等多方面知识的要求,以测量学为核心,加强地图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学、GNSS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等理论知识,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强各方向间的融合贯通。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高校可分阶段进行:首先,设置课程内实验以加强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其次,设置专业实践课,完成一门理论课后与之对应的有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巩固课堂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组织能力等;最后,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工程项目能力。高校应构建各课程间先后关系明确,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基本完善的课程体系。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在总课程体系下,学校应抓住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质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根据测绘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核心课程的学习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以典型工程任务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情境、改革课程内容、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创新。

(二)实践教学改革

测绘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

1.实践教学设计

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内实验、集中性实习和公共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学校可加大课程内实验学时和集中性实习周次,使学生的培养更接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探索“3+1”校企协同育人试点改革,即学生3年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理论和集中性实习环节,1年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及行业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虚拟仿真技术

第一,强化课程实验。通过课程内实验对独立知识点进行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有效地把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这将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强化集中性实习。集中性实习环节设计综合性实习内容,能够将分别独立的知识点融合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实习的真实场景进行模拟,从而有效消除不良观测条件、时间限制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灵活安排实习的辅助练习,对学生充分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培养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能力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项目模拟,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和案例创设成模拟场景,对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进一步锻炼和培养。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训练,以便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一)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在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测绘工程专业实行二级教学运行管理机构,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工作,重在激励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并全面协调发展。学生根据素质考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人文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与评价体系

学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跟踪回访,着重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对学生的培养需求等方面的反馈,将回访结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

结合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通过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应提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实现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补充和参考。

猜你喜欢
测绘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