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2020-03-03 15:18冯学珍伍善广
教育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剂学三全育人专业课

冯学珍,伍善广,陆 苑

(广西科技大学药学系,广西柳州,545006)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1]“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在大学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观念,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2]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校要把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因此,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3]

目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师上课时仅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忽略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此外,教师在传授各门专业课程时没有注重挖掘各门学科背后蕴含的政治资源。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增强专业课教师授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推动专业课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伟大实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目前各本科院校亟待研究的问题。[4-6]

2018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作了明确界定,药学专业应当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药学事业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要求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凸显。

根据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考查方面,特别关注对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五门药学学科核心课程的考查。其中,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理论、制剂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药剂学是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不管学生从事医药领域哪个环节的工作,生产、经营、销售等都需要掌握好药剂学知识。此外,药剂学在卫生系列职称考试、国家药士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都占有相当比重。因此,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药剂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高校应设置灵活的教学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药剂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情感,启迪学生心灵,使其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和思路出发,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专业课药剂学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总结专业课“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思路和经验。

一、意义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加速形成。此外,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尖锐,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保持思想的统一、信仰的坚定、信心的坚守和内部的团结。

高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渠道和课堂,其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所有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一直以来,高校固有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思维使得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授课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取得二者通力合作的效果。现今,实施课程思政,就是要改变以前单向的课程思政,改变“思政课”孤立无援的境况,让专业课和思政课通力合作发挥育人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让每位教师都承担起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责任,实现“三全育人”。

在“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围绕药剂学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在药剂学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造就一批专业能力强、思想品德要求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同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药剂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对药学专业其他课程也起到一定的导引作用,有利于提高药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顺利通过专业认证。

二、措施

(一)药剂学课程目标的修订

通过集体备课,修订药剂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是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药学专业中药剂学所列的各知识点确定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根据《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毕业要求”设置药剂学课程的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思政目标,使其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呈现较高的契合度,从而使课程授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该目标为课程目标设计的重点之一,亦是“课程思政”探索的重点。思政目标旨在重点培养学生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精神。

第一,通过学习药剂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药学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热爱,树立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从而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

第二,通过对各类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学习,理解制药工艺过程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教师通过对制药工艺改进的案例分析,剖析工艺改进历程,通过此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通过对各类制剂质量检查要求的学习,了解药检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关系,通过“抽丝剥茧”分析制剂质检不合格的原因,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的敬畏感,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和关键

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教学进度安排中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教育,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授课教师自身需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准确挖掘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可通过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也可在专业课的集体备课中让思政课教师参与进来,让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一起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此外,为充分了解和掌握授课对象的思想状态,辅导员也应积极参与课前集体备课,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相关思想状态,搞清学生真正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及时获知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开展课程思政打好基础。

(三)药剂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

教师可在药剂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合适的教育素材和课堂教学切入点,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案例教学,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感受和体悟教学内容所传递的价值取向,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第一,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展示思政元素。在课外时间,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通软件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及时推送一些与药剂学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讲述现代中药制剂章节之前,课前推送我国古代经典中药传统制剂丸、丹、膏、散等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体会祖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讲述单元操作中的浸提章节时,课后推送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理解浸提因素中的粉碎度、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浸提效率的影响,伴随答案的给出向学生揭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讲述表面活性剂章节之前,推送生活中常用洗面奶、沐浴露等的处方和价格,分析处方成分与价格的关联,通过生活案例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课外师生交流与沟通,有效地把“课上”与“课下”联系起来。

第二,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在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药害”事件等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药物制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例如,在讲授注射剂章节时,引入“欣弗”事件、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香丹注射液”等经典“药害”案例;在讲授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疫苗制剂时,将“山东济南疫苗案”“长春长生疫苗案”作为上课素材进行小组讨论剖析,既加深学生对注射剂、疫苗制剂质量检查的认识,又助力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通过创新与改革考试模式,使考核模式多元化,重视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科学设置考核项目,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过程考核结果,做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第一,创新与改革考试模式,使考核模式多元化。闭卷考试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评价学生的思想,无法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素养。考核方式应当摒弃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来评价学生的方式,例如:在课程实验结束后增加实验操作考核,在新剂型章节增加论文考核环节(如,简要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新剂型),在制剂处方设计章节增加对某具体处方设计的分析汇报等考核方式。多种考查方式既能考核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拓宽学生对药剂学学习的新思路。此外,教师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汇报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及汇报情况进行价值引领,鼓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第二,加强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可采用课堂问答、课后作业提交等形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提高平时成绩在综合考评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对药剂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核其综合能力。

第三,重视评价反馈。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中,教师主要评价学生课堂反馈、笔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尤其是随着“易班”进入大学校园,高校应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建立考核的新方式,吸引专业课教师加入平台的建设中来,把“易班”平台打造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平台。

三、结语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从增加药剂学课程目标的思政目标、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典型案例呈现或融入思政元素及创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在讲授药剂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药剂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三全育人”。本文对药学专业的本科药剂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围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仍需要大量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药剂学三全育人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