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辅渠道建设的策略初探

2020-03-03 15:27金明哲
关键词:理想信念育人思政

王 洋,金明哲

(1.沈阳大学 科技创新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44;2.沈阳大学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044)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心同德迈向未来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思想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进一步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高校必须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服务”方向,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在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之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立足于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辅渠道建设,形成主辅渠道互补联动的良性格局,进一步强化课堂之外的其他关键教育要素的功能发挥,促进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在新时代大学生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是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突破瓶颈、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的首要问题。通过顶层设计,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提升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全局性的组织领导和体系建设

作为一种最终被用于指导实践的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往往是与社会发展现实密切关联的,也是与社会大环境相互影响和渗透的(2)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3-02-02(11).。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依靠理论灌输,还必须关注社会变革及各类教育因素变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建立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性与现实性融合联动的教育机制,并以此带动与之相关的学科、教学、科研、管理、党建等各方面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设计和总体部署之中,使之贯穿于各种制度中,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为此,高校应专门成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共青团、党办、组织、宣传、统战、发展规划、教务、人事、创新创业、后勤、校友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校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局性的方案设计、总体协调、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各基层学院也应成立院级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抓好本学院的相关工作,形成全校协调、上下联动、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二)强化育人者的自身素质和时代意识

“育人者必先育己”。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也是“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中的重要链条,他们正确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确保工作方向正确、水平提升、成效显著的关键因素。为此,高校一方面要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计划,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深对党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根本宗旨的理解,从而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最新高教政策的学习,并通过会议宣讲、党课、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引导教职工使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讨论,进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领会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的重大政治责任。

另外,当前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依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为改变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注重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理想信念教育在通俗化、生活化、社会化方面提升说服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能力。为此,要大力倡导并支持思政课专任教师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调研和对大学生社会思潮变化的研究,并将调研成果融入教学大纲、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案例设计当中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使理想信念的课堂教学能够立足大学生现实需求,贴近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切实加强与社会发展共存共生的现实性,提升教育感召力(4)郭芳.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5-88.。

(三)完善督查机制和目标管理

高校应在不断完善学校决策、咨询、执行、激励、监督、信息反馈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导师制)的督导和检查,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以身垂范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工作主动性。同时,还应增加重点职能部门、基层教学组织目标管理考核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相关指标权重,完善对学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激励政策。

二、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实践手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举措。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要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把课程思政列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深入挖掘各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建立健全课程设置、教材修订、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和链条,努力打造覆盖全面、类型丰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强化课程思政重点环节

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到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发掘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元素。在这一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必须从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的发展方向出发,把握好五个重点环节。

一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三个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动推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三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团结、仁爱、正义、善良、和谐的中华优秀传统;四是要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五是要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三)紧密结合各专业类课程特点分类推进

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高校应准确把握各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其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教学目标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制作等各个方面,贯穿到课堂教学、互动研讨、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做到因课施策、有的放矢。

三、着力加强学生党建

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其政治信仰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要把学生党建作为大学生砥砺理想信念的实践舞台、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依托,在吸收更多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坚定不变的政治信仰、能够为党执政兴国服务的优秀人才。

(一)注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实践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重视实践、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鲜明特点。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的实际,在不断强化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在为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进步、民生福祉做贡献的过程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强党性修养,锻炼品格才干,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注重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信仰信念培育和传扬

在对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上,高校应着眼于重基础、重教育、重培养、重作用发挥,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组织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他们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发展程序和标准,突出政治表现,优化发展机制和流程,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确保每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都能成为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进而带动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不断坚定信仰信念,增强政治意识,明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8)石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路径探索[J].社科纵横,2020(8):239-240.。

(三)注重强化中国梦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统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多次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高校要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教育,把教育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作为学生学年总结、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和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做到有理念、有过程、有讨论,使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坚定和践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

四、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为此,高校要充分认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为党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完善培养体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培养体系的构建上,要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学生头脑,造就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扎实理论功底、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重要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的同时,还应辅以课程思政、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手段,构建课堂教学、专业渗透、文化熏陶与实践体悟“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思想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培养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的,就是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可堪重任的新时代青年,而马克思主义既不是停留在书本里的学问,也不是镌刻在脑海中的教条,而是直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的实践科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0)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因此,应在理论教学之余,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实践和教育作为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核心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机关、部队、企业、社区、农村等社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锻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从而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11)米江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3):20-24.。

(三)加强理论研究和传播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部门和各基层学院应结合自身育人功能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着眼于不同的侧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的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并通过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的研讨,重点就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理论热点、社会难题、心理困惑等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和推介,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感染学生,为广大学生上好理想信念的“人生大课”。

五、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及重要平台,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展现自我、体现价值、感知社会、提升素质的舞台。因此,高校要切实发挥这一载体的重要育人作用,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契合与融合互动。

(一)刚柔并济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集价值引领、行为规范、素质培养、情感教化为一体的育人阵地。高校要紧紧抓住这一阵地的主导权、主动权,围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现实需求,一方面开展好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理论刚性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解读,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树立起“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的决心。另一方面要系统研究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及载体,大力推进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各类文化、科技、体育性质的节、赛活动为载体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学生参与面广、影响力强、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盛事,努力培育和建设一批有较大影响、示范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润物无声中柔性培育大学生高雅的心灵修养、艺术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不断校正和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孜孜以求地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

历经数千年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追求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进入新时代,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一元与多元相互交织影响,社会思潮日益复杂纷繁,大学生群体自然也会难以避免地受到跌宕起伏的社会思潮的剧烈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他们当中有所抬头和蔓延,亟须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化经典赏读、国粹文化展演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进而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提高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低俗文化的侵蚀,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境界、层次和水平,主动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12)王佳琪.大学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9.。

(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利用传承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要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利用和传承,善于用红色文化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在理论教学方面,要精心遴选红色文化经典和精粹,有意识地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辅以专题报告、专题研讨、视听教学、教学小品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和演绎中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与震撼,进而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实践层面,学校应创新红色文化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大学生通过瞻仰革命遗迹,在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全校性纪念活动等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报国理想。另外,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必须牢牢抓住网络阵地,通过“互联网+”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将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学校门户网、官方“两微”紧密链接,在校园网络空间中彰显红色文化特有的时代风貌,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络成为引领大学生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阵地”(13)任文刚,段颖.红色文化与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4):56-59.。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