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0-03-04 06:4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废水人口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上升,工业经济也发展迅速。然而粗犷式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污染产业占比高、生态破坏严重、大气污染与水污染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伴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发酵,中国也拉响了对于生态环境的警报。但是,面对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对环境问题的管制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017 年,我国废水高达7110954 万吨的排放量,气体废弃物排放达1102.86 万吨,固体废弃物高达309210 万吨的排放,2017 年的GDP 则达820754.3 亿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前,第二产业仍占国民收入的40%,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同时,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大元凶。因此,平衡好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之间的杠杆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Bovenberg(1995)较早的提出在新古典模型中加入衡量环境的变量,认为环境因素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得出给定污染税以及划清政府作用时,经济中存在着一条平衡的增长路径。John and Pecchenion(1994)提出了一个跨期迭代模型,认为对环境改善的创新经费投入有助于缓解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得出,环境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是正向的比例关系。G.Grossman(1991)最早提出EKC 假说,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呈现的关系是倒U 型。Apergris(2016)借助相关数据,对15 个国家数据检验得出,EKC理论在多数国家是成立的,同时,他引入了人口规模、产业变动、以及创新经费投入等经济变量,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林伯强、蒋竺均(2009)研究了我国二氧化碳的EKC 分析,借助了LMDI 和STIRPA 模型,利用我国实际的二氧化碳排放值进行了验证,结果得出中国目前并未出现拐点。陈南岳、乔杰(2019)基于全国30 各省市2000 年-2016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对环境规制的反应在短期内波动明显,但长期存在促进的作用,但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促进并不显著。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在传统索洛模型的基础上,纳入环境因素,新的生产函数表示如下:

在考虑技术进步对于各个要素的影响是同倍的,则上式可表示为:

同理可得:∆O=VY∆Y,其中VY表示的是产出对环境因素的边际效用。

(二)EKC 理论

EKC 理论是由G.Grossman 和A.Krueger 提出,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倒U 型关系。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上存在一定的拐点,在拐点之前,经济的快速增长务必会导致环境的加速破坏,而达到拐点之后,经济增长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效力。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发展的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及变量说明

借鉴前人经验,本文采取三次多项式模型。用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三种因素来衡量环境污染程度;选取科研投入、人口规模、产业增量三个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中,各变量解释如下:

环境变量:

Water(废水排放量),选取各年度统计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SO2(废弃排放量),选取空气中各年度排放的SO2总量,万吨。

SW(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万吨。

经济变量:

GDP(国内生产总值),以1978 年为基期测算的实际GDP。

PS(人口规模),年末人口总数来表示。

RD(科技创新),选取各年度R&D 经费总支出表示。

本文数据选取为1998 年-2017 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单位根检验。为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先进行ADF 检验和协整检验,以保证变量的平稳性。根据本文数据特性选取ADF 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上,各变量均能在原数据或差分数据的形式上,通过ADF 检验。其中,废水标准的检验是一阶单整的;空气中SO2、废物的差分数据、GD 的差分数据、人口规模以及创新投入的差分数据均达到三阶单整。所有衡量指标均通过了相关检验。

(2)协整检验。本文进行了Johansen 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三种衡量标准物的检验结果间均存在协整关系,结果表明,环境的污染与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是长期关系。

(3)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只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能验证出倒U 型的关系,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一定情况下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减少的情况;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近些年出现了先增长后下降的态势。而二氧化硫的排放、废水的排放均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所谓的倒U 型关系,至少到目前来看,经济的发展会加剧环境的破坏。废水与二氧化硫的排放均呈现的是U 型关系,由于废水包含的是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生活用水的排放,所以此时还应考虑人口规模对其的影响。此处借助人口规模对废水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口规模与废水排放之间是显著的正向关系,即人口规模的增大也导致了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也验证了其正向关系。

表1 回归结果

续表

四、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环境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同时经济也会通过人口规模、创新投入影响污染物的排放。

人口规模、创新经费投入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水平产生影响。较大的人口规模会产生过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的排放目前已经占废水总排放的三分之二;同时人口规模的上升会通过短期内增加就业压力,来长期影响环境情况。

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并不是一定的倒U 型关系或者倒N型关系,二者之间会因为测算的衡量因素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来说,我国没有出现EKC 理论的倒U 型现象,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仍然是负向关系。

(二)政策建议

(1)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污染早已不仅仅是工业污染,日常生活所排放的垃圾已经占到相当高的比例。因此经济发展外还应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环境破坏严重的状况。

(2)加大创新研究经费的支出。尤其是针对环保创新的经费投入,洁净能源的生产方式能显著的减少各项污染物的排放,促使相关政策倾斜,加大各产业企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度,同时调整工业产业排污大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在提高生产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发展。

(3)制定相关环保法律。提高环保法律的公信度,让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一定的强有力的法律措施。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废水人口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蒸发浓缩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皮革废水治理方案的探讨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