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初探

2020-03-04 02:04
今天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压力感高中生心理健康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云南 丽江 674200)

1.前言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变化最激烈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历重大变化,各种行为问题高发。2017年一项研究就显示,43%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教育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众所周知,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与父母在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冲突,而高中又处于一生学业中最为关键的三年,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得不对学生施加压力,加剧冲突,这使得高中生情绪波动较大,想法多元化,极易影响到心理健康状况。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处于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高中学生父母的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笔者长期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期间需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初步了解父母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随机抽取并调查66名永胜一中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为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式的确定提供参考。

2.方法及结果

2.1 研究方法及对象。本研究以王极盛1997年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试工具,量表由10个分量表共60个项目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制对中学生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抑郁、焦虑、压力、适应、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项目进行评价。在该量表中加入父母教育方式(忽视型、放纵型、专断型和权威型)的选项。研究对象为永胜一中高二年级随机抽取的66名学生,学生采用纸笔问卷回答问卷中涉及的问题,收回问卷后采用Epidata录入问卷,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1)心理健康总状况。结果显示被测试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均分为1.81±0.52,低于2.00分,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维度,分值分别为1.80±0.54、1.67±0.57、1.60±0.73、1.83±0.74、1.80±0.65、1.99±0.85、2.43±0.91、1.77±0.65、2.09±0.66、1.44±0.55、1.81±0.52,其中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的分值均大于2.00,提示学生在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方面存在轻度问题,其余维度则良好。

(2)父母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我们分析了父母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教育方式为专断型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最高,为2.34±0.71,表明这些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而父母教育方式为忽视型、放纵型和权威型的学生得分分别为1.49±0.54、1.89±0.57和1.66±0.37,均低于2.00分,提示在这3种教育方式下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四种父母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F=3.773,P=0.015)。

3.讨论

当前,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忽视型、放纵型、装断型和权威型。忽视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受客观条件限制,如工作忙或外出务工,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孩子就如野草一般自由生长;放纵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则溺爱孩子,缺乏控制和合理的要求,孩子一旦受到管教,会出现逆反心理;专断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则独断专行,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没有平等的交流,也缺乏理解;权威型教育方式的父母高标准严要求,像一个公正的管理者,懂得把握严与爱的尺度。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其中父母教育方式为专断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除了日常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外,也要对学生家长进行亲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从而家校合力共同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具体的方式上,一方面,学校可利用家长会、亲子讲座和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家庭心理教育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网络信息传播较快且便捷,学校可充分借助微信、微博和QQ等工具让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让家长充分掌握亲子沟通技能,从而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压力感高中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灵魂画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