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2020-03-04 03:33安徽省临泉县幸福路小学李升才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课件教室

■安徽省临泉县幸福路小学 李升才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集中了校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体化环境,需要借助网络、各类硬件设备和应用服务系统等作为载体,把教学、教研、管理、校园生活等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应用智慧校门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事考勤、访客登记、门禁安防等,应用校园门禁可以更好地对教学楼、宿舍、体育场、实验室等进行管理,应用智慧教室可以更好地讲解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转变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认真学习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智慧校园环境,引入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一、结合师德和师爱不断完善自我

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对于道德思想的认知、教师的道德情感、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等;师爱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对于学生平等的爱。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渗透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中,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师德和师爱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应该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形成爱国守法的思想理念,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形成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的观念意识,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更好地进行终生学习。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衣着得体、举止文明和语言规范。教师应该平等和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运用严慈并济的教育手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己所能进行教学,并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该关注与关心学生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适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运用网络和生活资源制作课件

智慧校园背景下,以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等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被广泛运用,我们学校已经建设了VR虚拟现实教室和“智慧教室”,所有教室已经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网络和生活资源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运用这些课件进行教学,从而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相关的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等,制作包括电子教案、微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课件,从而运用这些资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了解生活中的浪费行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二是形成杜绝浪费与提倡节约的思想理念;三是认识浪费的主要危害,学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图文与视频资料,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悯农》的诗文视频,学校餐厅浪费的图片,公共场所中不注意关闭水龙头,家中晚上不关机顶盒,新媒体中以暴饮暴食吸引流量,可以避免浪费和厉行节约的举措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整理出来的图文与视频信息,制作成电子课件与微视频,并加入我国最新提出的“节约粮食”指导思想,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打好基础。

三、运用智慧教室创设生动的情境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要强于抽象思维,直观、立体、生动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与学习兴趣,但是传统教学多以口头叙述为主,多媒体教学也多是静态的图片展示为主,无法让学生动态、生动地感知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无法有效辅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智慧教室创设生动的情境,根据课程的主题与内容,引入更为丰富的图片、案例文本、趣味视频等内容,结合动态生成的内容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来源,认识到粮食需要经过农民长时间地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敬重劳动者和节约粮食的良好思想观念。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图片与微视频外,还可以运用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用手轻轻一指,本堂课的课程内容就可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先运用一段微视频讲解“大米哪里来”,将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和碾米等流程直观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对于其他农产品如小麦、水果、蔬菜来源的信息同样可以展现在电子白板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截取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或者创设田间管理的虚拟动画影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农业生产环境,认识到劳动者的辛勤劳作和劳动的价值。对于其他的课程,教师同样可以运用以上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

四、引导学生加强课堂交流与互动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各类硬件,借助校园网络系统,运用“电子书包”等资源进行互动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上台借助电子白板回答与展现,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回答与展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展现情况进行讲解。除了课上互动,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系统与学生进行远程互动,如教育平台软件、微信、新媒体软件等。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认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内涵,了解风俗的演变历程,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形成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婚丧嫁娶与传统节日风俗等导入新课,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本地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上台进行点选,在学生点选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点选情况进行相关讲解,一般是选择一两个有关本地风俗的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其中的历史意义与主要内涵。比如,对于十二生肖的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点选自己的属相,并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十二生肖的来历,说说自己的属相代表的内涵,之后结合学生的说法进行点评和具体讲解。除了进行以上的交流与互动活动,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华民族共同的风俗文化展开教学,可以先让各小组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比如关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提出问题:我国南北地区都有哪些共同的节日?传统节日的南北风俗文化有什么不同?这些风俗文化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情感?在师生与生生互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比如南北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春节期间北方吃饺子,南方则是吃汤圆;端午节的习俗中,南北方有甜粽子和咸粽子的区别。在总结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评价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打分软件先进行打分,之后结合具体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让评价更加公平与合理。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充分认识智慧校园相关内涵的基础上,持续而深入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运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师德和师爱的理念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通过运用网络和生活资源制作课件、运用智慧教室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加强课堂交流与互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智慧校园的优势,更好地创设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课件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