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治咳辨析

2020-03-04 03:49钟锦煜
广西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款冬花麻黄汤射干

张 燕,赵 亮,钟锦煜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都是临床治咳的常用方,均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两方从功能主治到药物组成都有类似的地方,皆是用于外寒里饮的方剂,在使用时究竟有何区别?临床上又怎么灵活运用呢?本文旨在从原文解析、病位病机、药物组成、临证运用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两方之运用。

1 原文解析

小青龙汤《伤寒论》原文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两者条文中皆有一个“而”字,“而”字可以看做是“而且”,表示转折,也表示强调。表明“而”之后的症状才是主要症状,“而”前面的内容都是用来定义后面的主要症状的。因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含义即是伤寒表不解同时心下有水气的这种类型的咳嗽。表不解故发热,心下有水气故干呕。光是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不一定用小青龙汤,必须要有“咳”的症状才是“小青龙汤主之”,“主之”即一定要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条文中“咳而上气”也一样,光是咳不一定要用射干麻黄汤,必须要有“上气”才可以,那么什么是上气呢?后面说了“喉中水鸡声”,这就是上气的表现,因此咳嗽、喉中水鸡声就一定要用射干麻黄汤,即“射干麻黄汤主之”。

2 病位病机

由以上条文可知小青龙汤表证比较明显,明确提出了“伤寒表不解”,且明确提出水气主要停在“心下”,心下即胃脘部[1]。胃有停饮,为表邪所激则变证百出。饮逆于上就干呕,寒饮射肺则咳或喘,饮阻津液代谢则口渴,饮邪下迫则利,饮阻食道则噎,饮停下焦则小便不利、少腹满。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亦认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所虽似在肺,而其病源实属胃”,认为小青龙汤证的病理为“胃邪犯肺,加表寒以激之”[1]。射干麻黄汤证的重点是痰饮上冲,聚于咽喉。故而喉中可听见“水鸡声”,水鸡声即是上冲之气拍击痰饮而产生的。因此治以下气祛痰、止咳逆为主。

3 药物组成分析

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白芍、甘草解表,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温中祛饮;射干麻黄汤药用麻黄解表,紫菀、款冬花、射干下气止咳,细辛、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温中祛饮。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主要药物区别在紫菀、款冬花、射干三药。《神农本草经》中对此三味药物的描述如下,紫菀:“味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藏。”款冬花:“味辛,温。主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射干:“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可以看出这三味药的主要作用就是“主治咳逆上气”,与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相合;且款冬花、射干这两味药明确提出其作用部位在“喉”,与“喉中水鸡声”亦相合。

4 临证运用

临床上两方可在仔细辨证的基础上单独使用,只要辨证准确,常可达到“一剂知,三剂愈”的效果。然而临床病情常较复杂,如果两方证俱在则可合方运用。另外咳嗽如果合并有咽部异物感、咽痒等,亦可与半夏厚朴汤合用。在有内热的情况下可加石膏,意同大青龙汤中石膏运用,清阳明内热。内热通常表现为咳嗽伴有口干、口渴、小便黄、烦躁等。对于小儿,尤其三岁以下者,虽无明显热证,亦可稍加石膏。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从热化,可加石膏以预防。

5 验案举隅

患者,男,4岁4个月,2017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咳嗽2天。父母代诉前日受凉后咳嗽,咳嗽以夜间为主,咳嗽时喉咙有痰鸣,发热,恶寒,无汗,体温37.5~38.5℃,稍微鼻塞,偶流清涕,纳稍差,二便可,问患儿是否有口干口苦及咽痛时患儿摇头,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细数。方选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如下:麻黄10 g,桂枝10 g,细辛5 g,法半夏15 g,炙甘草10 g,五味子10 g,干姜5 g,白芍15 g,石膏45 g(先煎),炙紫菀10 g,茯苓20 g,桔梗5 g,射干15 g,炙款冬花10 g,川贝母10 g。2剂,水煎服,1剂分两日服。并嘱其少量频服,中病即止。后其母因病来就诊,诉该患儿服药当晚即咳嗽明显减轻,服用三日后痊愈,余药未服。

按:患儿因受凉而患病,脉浮细数,发热,辨证为太阳表证,同时患儿咳嗽有痰,咳嗽以夜间为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白,辨为寒饮郁肺,痰阻气逆。治宜解表蠲饮,降逆化痰。小青龙汤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与此案正合。另外患儿咳嗽时喉咙有痰鸣,且以夜间为主,也是痰饮的表现。与“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相合,因此合用射干麻黄汤,降逆化痰。同时患儿发热、脉浮细数,加石膏45 g以清热,且《神农本草经》谓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对各种类型咳嗽皆可配合使用。虽然此方石膏用量较大,但是与干姜、细辛等温热药配合使用,且服用方法为两日1剂,少量频服,中病即止,并无寒凉伤胃之虑。此案方证对应,药专力宏,取效神速。

猜你喜欢
款冬花麻黄汤射干
奇特款冬花润肺化痰奇
止咳良药款冬花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清咽良药说射干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射干中7个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
款冬花的传统功效和临床应用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