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及防控建议

2020-03-04 09:06王有祥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猪瘟非洲养殖场

王有祥

(兰州市城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兰州 730000)

1 非洲猪瘟的特征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日龄的猪均感染。非洲猪瘟潜伏期4~19 d,病死率最高可达100%,自然传播因受气候、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影响,传播速度较慢;人为移动、迁移等因素影响风险较大,且传播速度较快。我国由于生猪养殖分布不均匀,养殖密度大,造成感染后平均死亡时间大大缩短,最快仅仅2 d。

非洲猪瘟在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四种,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快,死亡率100%,亚急性型死亡率30%~70%,慢性型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病,症状为皮肤坏死、溃疡和关节炎,与猪的其他传染病症状有类同之处,耐过之后可以痊愈和康复,但长时间带毒,抗体与非洲猪瘟病毒可同时存在于生猪体内,大约持续6个月,最长存在终身。发病和流行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毒力及变异有很大关系,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可引起毒力增强和削弱。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明显,其典型症状为皮肤发红发紫、出血,组织器官出血,典型症状为解剖后脾脏出血肿大3~6倍,淋巴结肿大,剖检呈大理石状,肾脏皮质出血、膀胱、心内膜、肠道出血。国家对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采样和解剖有明确要求,必须由省一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业人员采样,解剖应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养殖场不得私自采样和解剖。

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和组成复杂,经研究非洲猪瘟病毒含有24个基因型,病毒编码超过150多种蛋白,其中一半蛋白功能不清楚。病毒不诱导中和抗体或水平低下,造成疫苗无法研制或研制的疫苗无效。传染源为感染动物、污染的肉制品、饲料、猪血液源性饲料制剂,耐受酸碱范围较广pH 4~10,在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存活数月,对热的抵抗力较弱,70℃加热30 min可将猪肉中的病毒灭活,一般消毒剂如次氯酸盐、碱类、酚类和戊二醛均可以杀灭非洲猪瘟病毒。

2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形势

2.1 流行趋势及影响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初传入我国以来,全国25个省份相继发生,据农业农村部公布已累计发生143起(已解封143起),其中140起为家猪疫情,3起为野猪疫情,扑杀生猪110余万头。全国生猪的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2.6%,下降14.8%。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降幅是近10年之最,后期生猪出栏将减少。

2.2 疫情调查及分析

通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疫情总体得到控制,疫情发生势头减缓,猪肉消费方面由于国家贮备肉投放市场,猪肉供应还算充足,价格波动不大。实践证明,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效果显著,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疫情传播造成了一定层面的污染,疫情发生存在着不确定性。

2.3 落实防控责任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瘟疫情列为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扑灭疫情。同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科研院所加大投入,成立疫苗研制课题组,立项攻关。

3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结构短期内很难达到平衡

据统计,我国2016年30头以下散养户占养殖场户的50%,30~300头占25%,300头以上占25%,2020年百分率分别占30%、19%、51%。散养户由于养殖成本低,投入少,大多位于城乡地区,受环保禁限养区划定、价格波动、拆迁等因素,发展受到限制。受疫情影响,生产运输不畅,大多养殖场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极大地增加了养殖场的压力。

3.2 养殖设施缺乏投入和支持

首先,受疫情的影响,大多数养猪场(户)对疫情有所担心,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补栏,不想再投入。其次,受资金限制、养猪成本上升,尤其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猪肉份额下降的影响,养猪场户对收益缺乏信心,在产业转型升级调减了部分产能。

3.3 对养殖风险的认识不足

当前,农村的分散养殖占比较大,由于饲养规模小,生产效率比较低,养殖技术落后市场信息获得有限,导致经营理念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存在盲目跟风,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无法形成竞争力,造成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3.4 动物疫病防控和环保要求逐年加大

生猪链球菌病和蓝耳病等疫病严重冲击和困扰着养猪业,一部分养殖场缺乏科学饲养,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抵抗疫病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大了疫病的传播风险。城郊地区生猪养殖场,由于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已没有足够的农田来消纳降解大量的畜禽粪便,再加上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畜禽粪污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5 重检轻防的观念根深蒂固

大多养殖场(户)养殖条件差,养殖密度大,造成生猪疫病频发。加上不注意人员、车辆出入消毒,很容易造成感染。不购买正规的饲料,贪图便宜,甚至自己私自配料,造成生猪在成长过程中营养不均,缺乏对疫病的抵抗力;防疫意识不到位,不重视动物防疫。

4 对策

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经有了一定的污染面,疫病发生概率较大。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若扑杀不完全、消毒不彻底,很容易造成疫情发生。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管控,对疫区内的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疫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加强消毒。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专家科学的评估确保安全,才能容许出栏生猪及时调运主销区屠宰上市,不搞“一刀切”。由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和分布的复杂性,不排除继续出现新发疫情的可能性,要做好长期的防控打算。

4.1 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实行“四禁止”。禁止闲杂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本场人员和车辆需彻底消毒后进入;禁止从疫区引种,引种仔猪不实施隔离不得混群饲养;禁止隔山开证,要按法定申报,到场、到户现场检疫调运;禁止使用餐厅、食堂的泔水饲喂生猪。二是生猪贩运实行“五要”。一要定期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运输车辆、运输路线的调运活动;二要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调运;三要彻底对运输车辆装前卸后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四要发挥好省级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站的查验登记职责;五要对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情况,逐级上报。三是餐饮经营企业签订承诺书,确保餐厨剩余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实行“一对一”包抓,发现违规问题,立案查处。

4.2 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式

定期对养猪场、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开展消毒灭源。猪群饮用水用2%~3%的次氯酸钠消毒;生猪运输车辆使用1:200~1:300的戊二醛或者1:100~1:300的复合酚消毒;猪舍内外环境用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猪场大门消毒池用1%~5%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进出入通道使用雾化1:300的百毒杀进行消毒或悬挂紫外线灯照射;粪便等污染物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消毒。

4.3 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不仅是一个地区畜牧业发达的标志,而且对稳定生产和猪肉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规模化养殖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而且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趋势减缓,相关部门应加大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养猪场(户)生物安全防范水平。

猜你喜欢
猪瘟非洲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An Uncommon Trip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