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发展现状及思考

2020-03-07 01:09赵亚宁宫泽宝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陇东种苗林木

赵亚宁,宫泽宝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甘肃 庆阳 745600)

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进行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种植材料。“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种”是林木生长的内在因素,也是林业生产建设的源头,离开了这个源头,生态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1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实践表明,营林生产的主要力量要投入到林木种苗,特别是林木育种,紧抓良种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林木良种繁育是实现高效、优质林业生产的重要举措[2]。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大凤川林场在2010 年、2017年、2020 年3 年间,累计引进良种培育油松容器苗300 多万袋,通过生产实践,发现苗木长势健壮、抗逆性明显,获评为甘肃省省级保障性基本苗圃。研究表明,林木良种对用材林的产量增益一般在10%~30%,对经济林产量的增益可达15%~30%,对林业直接经济效益贡献率高达20%以上。

林业的特殊性表明,林木种子的优劣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影响几代,其深度、广度、难度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用良种育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早、材质好,抵御风险能力强,“植树造林,良种必先行”。2019 年全国林草种苗工作会议要求,力争到2025 年,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5%。陇东地区不仅承担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还进行大规模国土绿化,造林面广、工程难度大、林农增收不显著等实际情况,必然要求林业建设要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引种选育、良种推广工作刻不容缓。

2 陇东地区林木良种现状

陇东地区良种推广使用起步较早,但1988 年之前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随着国家和地方种苗法规制度的健全,种苗管理职能加强。现今,陇东地区种苗建设和推广逐步走上了正轨,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陇东地区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和认定适宜在陇东地区栽植的林木良种64种(品系);建有林木良种基地8 处,其中通过国家审定1 处,省级审定7 处,涉及树种12 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河北杨Populus×hopeiensis、楸树Catalpa bungei、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var.principis-rupprechtii,为全区造林绿化的首选推广树种[3]。

3 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主要问题

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缓慢,严重滞后于当地林业生产需求和林农增收需要;林木遗传育种、品种改良、新品种区域试验、引种驯化、推广应用等不能满足林业现实发展,造林良种供应不足、树种单一,导致国土绿化纯林占比大,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生态安全风险增加;区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起步晚,经济价值高、抗逆性好的树种选育或引种工作滞后,林农增收缓慢。

种苗发展偏重苗圃繁育基地建设,忽视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侧重于种苗的近期经济收益,没有看到良种的长期社会效益。

3.2 原因分析

造成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缓慢的主要因素:第一、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林木良种是通过人为选育途径,如选种、引种、育种等措施,改良树木本身的遗传品质,通过严格试验示范,培育出的生长快、材质好、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树木优良类型或优良品种[4-5]。林木良种化则是运用各种经济、技术和管理方法,推进良种选育、引种、繁殖、销售等环节,提高造林中良种使用率,进而改善林木的遗传物质基础,最终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和林业科技进步的缓慢过程。林木良种基地是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繁殖材料及种植材料的基地,主要有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种质资源收集区、优树收集区、子代测定林、试验示范林、种源试验林等功能区[5]。农业良种一代人能选育出三代,而林木良种三代人未必能选育出一代。林木良种选育周期性长、干扰因素多、问题复杂、研究难度大、难以掌控的因子多等特点,以及良种的非营利性、经济效益的正向外部性、直接经济产出的低效性,决定了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期长和社会公益性质,它的发展必须由公共财政支持由政府投资。它从开始投入到产出,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充足的资金、林业行业上下的重视、持续接力的科学研究来积淀。良种的生产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分属不同的群体,生产者和使用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应有的效益回报,并且对生产者专业技术要求高。这是造成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第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公益性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庆阳处于“被边缘化的三不沾”地带,距省会城市远,不在陇海兰新经济带上;距西安近,隶属不同省份,没有纳入经济发展大局;距离银川不远,但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造成地区对林业发展投入不足。第三、各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众所周知,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烟稀少,与外界社会交流难度大,职工福利待遇相比其他行业没有优势,人力资源进入受限,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复合型人才留不住,林业院校毕业生很难进入,即便有个别考入人员,由于受环境条件制约,不能很好地适应林区生活,致使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人才缺乏,无实用型的人才。

4 对策

4.1 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是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基础,社会对良种的认可和需求是良种发展的动力,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则是良种基地建设的关键。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等基础性工作。实行人才梯队建设,基层一线人员,强调林业实用技术,要求专业技术对口;复合型人才,注重综合素质,要求学习、适应能力强,涉林专业人员学历要在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看重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要求对林业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等有研究和探索;通过在职进修、专业深造等方式,形成技术过硬、结构稳定、素质有保障的本土林业人才队伍,才能持续推动本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4.2 加强合作

加强林业生产单位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更好地促进林业科学发展[6]。要强化区域内农林类院校的科研引领作用,紧贴生产实际需求,不断培育新品种,引进优良品种,以试验带动示范,以示范促进推广,不断创造林木良种基地增长点[7]。同时,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推动基地母树林升级改造、种子园基因测定、遗传品质改良等高科技含量工作,缩短林木良种向林业生产转变的周期,加速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良种基地的建设进程。管理、生产、科研3 者相结合是良种基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3 自主选育与引进相结合

丰富的育种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成功的保证。要重视乡土树种,在注重保存乡土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基因测定、控制授粉、组织培养、规模化生产无性系苗等深度工作,选育优良品种,试验推广。同时要加强交流借鉴,积极引进和推广相似自然条件的良种,缩短试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切实增加科技含量,努力改变当前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苗木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率。

4.4 大力挖掘乡土林木种质资源

乡土林木种质资源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种质资源,更是地区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大力挖掘乡土林木种质资源在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基因工程、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优势,选育抗逆性更好、品质更优良、经济价值更高的品种。陇东地区现存林木种类众多,种质资源丰富,存在某些遗传品质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在进行良种基地建设时,可通过改建母树林或营建优良无性系采穗圃的方式,加快初级良种基地建设步伐,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育苗种子自给。

5 结束语

林木良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需要加快进度。目前陇东地区建有林木良种基地8 处,涉及树种12 种,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当地林业生产需求和林农增收需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缓慢的原因,一是依赖政府投资,二投入不足,三是缺乏技术人才。为此提出对策,一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合作,三是自主选育良种与引进相结合,三是大力挖掘乡土林木种质资源。总之,陇东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管理、生产、科研等多方努力才能有效推动林业良种化进程。

猜你喜欢
陇东种苗林木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