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享受阅读乐趣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缺失”干预研究

2020-03-10 08:14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翔小学金佳萍
亚太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班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翔小学 金佳萍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现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要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教学。然而,当前教师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对儿童阅读的态势深表忧虑,认为这“会使孩子们在口语表述中的词汇量减少,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会对孩子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的丰富性上造成很大影响”。确实如此,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各类学习的基石,是将人引向深奥高远之境的必由之途。儿童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其认知能力,还可以丰富其内心世界,促使其建立完整人格。可以说,阅读是人生体验的开端。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阅读缺失

据了解,现在报纸发行量从总体上来看是非常高的,但都是采用行政手段订阅或者公费订阅。一些过去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杂志,要么靠会员度日,要么靠微薄的广告费赖以生存。新华书店里的景象是,中小学生用书书架前人头攒动,家长也愿意大把大把地花钱购买。为什么?因为要让子女读书!可是,家长的行为背后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是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也有一些人喜欢买书,可是他们同样不是为了看书,只是为了装高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公民的平均阅读量不足万字,也就是说阅读这一人类最起码的猎取知识的手段,已经达到集体缺失的地步。

(二)干预研究

有效干预(亦称PCI 原则)是黛安·蒙哥马利有效教学的三原则之一,即积极的认知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的。而PCI 原则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干预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统一。

(三)本课题所指阅读缺失的干预研究

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有效性干预,在反复的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矫正不良行为,增强实践的有效性,使学生达到理想的课外阅读效果。

三、干预研究的迫切性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重视,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日常生活中没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窄、层次浅。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视、网络的逐步普及,学生在课余时间集中选择电子产品休闲,一些低俗、恶趣味的少儿读物在市场上也时有风行。走进书店还会发现,儿童读物十分单调,名著缩写、以图画为主的童话故事、几本名著、中国传统蒙学典籍的廉价卖本……很难想象学生会关注这些书籍。教师在教学中,也并未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或有要求也是为了应付考试,阅读过程夹杂很多不当的积累要求,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没有支持,没有藏书,没有交流,谈何阅读环境。除了上述三点,儿童课外阅读还面临很多问题。

本研究从本校的二年级三个班中,每班随机抽调15 人进行了学生阅读量以及藏书量的调查,各班被试对象调查结果如下。

?

四、提高低段学生阅读水平的对策

(一)营造阅读环境

第一,学校开展“换一换,读好书”主题活动,制定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各种借阅活动,让学生有书读,获得更大的阅读适宜环境。第二,教师自身也要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读书,读好书。第三,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如果家长没有营造良好的环境,那就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家长也要在工作之余,拿起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面,也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共情。

1.教师先读书

学生喜不喜欢读书,启蒙老师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自己热爱读书的教师,经常会不断读书,那么他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也会爱上阅读。

2.设置流动书吧

很多孩子是爱看书的,可是如果没有书籍可读的话,他的精力和兴趣也会慢慢地转到别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在班级里设置流动书吧,让每一个孩子从家里带一到两本书,然后进行交换式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开辟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丰富了阅读资源,而且降低了花费。

3.开辟名言栏

很多时候,用名言或者格言教育学生,比长篇大论讲道理更为有效。因此,教师可将班级文化很好地进行设置,布置成为有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提供阅读指导

1.适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书籍

每学期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根据笔者所任教的201 班的学生,特制定了一份书单。

科技类 《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不知道的世界》故事类《感动学生的幽默故事》《益智寓言》《影响孩子一生的101 个经典童话》《少年奇才故事》《中外神童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奇趣类《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冒险小虎队》《幽默水浒》《幽默西游》《海豚爱上热咖啡》

绘本类《爱心树》《蚯蚓的日记》《温情的狮子》《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不一样的卡梅拉》

2.介绍精彩内容,吸引学生自觉阅读

孩子天生就有对事物好奇的潜力,喜欢各种新奇好玩的事情,也喜欢对感兴趣的事情刨根问底。一是欣赏封面插图。很多时候,一张封面就包含了一个故事,如果教师可以陪伴学生一起欣赏封面,讲解故事,学生就会想更多地知道里面的内容。二是朗读精彩片段。一本好书,一定会有精彩的部分,可能是动人的,可能是幽默有趣的。教师可以将这些精彩段落为学生示范朗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欲读还休”。三是讲故事。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段小学生。当教师告诉他们,书里面有更多的有趣故事时,相信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去看书,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班里的“故事大王”。

(三)促进阅读交流

教师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无形中爱上阅读,同时愿意将自己的阅读进行成果展现。一是评选“阅读小明星”。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每一个季度的阅读量,在班级评选“阅读小明星”,可让这些“小明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可以开设个人专栏,也可以对这些“小明星”进行表彰。二是开设“小作家专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不定时上交读后感,教师认真评阅修改后,将优秀的文章张贴在“小作家专栏”,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能引起其他学生对好书的阅读渴望。三是出品诗画集。班级可每月进行一次诗画大赛,将学生平时在阅读中被吸引的画和相对应的文字进行摘录,制作成为作品集,进行参评。评出最优三位,选入班刊,一学期一刊,获奖的同学可每人领取一本班刊。

希望通过这些阅读活动的开展,加上教师的有效干预和引导,能使学生逐步喜欢上阅读、乐于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阅读中获取更多有益身心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