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2020-03-10 07: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消融术预见性射频

叶 焕

(信宜市人民医院,广东 信宜 525300)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该技术将电极管经患者的动脉或者是静脉直接置入进预先确定好的患者心脏指定部位,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从而致使心内膜及其下方心肌出现坏死现象,临床疗效显著,但是同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神经反射、感染等并发症,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为此同时给予患者具有前瞻性和优质性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80例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0例。参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7.14±6.39)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7.65±6.25)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确保住院环境干净整洁,给予患者基础健康教育等。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①术前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展开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疾病本身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可采取宣传手册、座谈会等方式,加深患者对于疾病本身的认知,提升患者临床配合度和依从性;保持有足够的耐心,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及时疏导患者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②术中预见性护理:对各种手术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器具功能和性能均良好,包括心电监护仪、起搏器、除颤仪、射频仪等,准备好各项急救药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等,做好室颤、导管断裂、心悸穿孔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3]。③术后预见性护理:为患者展开心电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展开持续性的监测,预防患者出现心悸、渗血、胸闷、触痛等种种不良反应;术后叮嘱患者保持休息,6个小时之后才可下床进行活动,预防心悸、渗血、胸闷等症状发生,做好患者的卫生清洁工作,告知患者不可用直接触摸患处,以避免出现感染现象等[4]。

1.3 观察指标

根据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观察两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出现神经反射、感染和血肿的例数,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与参照组躯体功能评分(70.35±4.36)分、心理功能评分(71.36±4.11)分和社会功能评分(70.36±3.68)分相比,研究组的(82.35±4.12)分、(83.35±4.12)分和(82.74±4.44)分均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t=12.652,P=0.000;t=13.031,P=0.000;t=13.577,P=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研究组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具有先进性和现代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等症状,且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损伤。但是术后受患者自身疾病、心理状态等影响,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会干扰到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医疗纠纷事件,不仅仅对医院的正常、持续发展形成了阻碍,同时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综上所述,给予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消融术预见性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