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高超 画境空灵
——画工李东和他的《雪江卖鱼图》

2020-03-11 14:52□董
老年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屋舍画工李东

□董 娟

《雪江卖鱼图》南宋·李东 绢本墨笔 23.6cm×2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东,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工画民间风俗,史书对他的记载几乎不见,仅据《图绘宝鉴》载其:“不知何许人,能画。”宋理宗时期(1225-1264),他经常在京师御街上出售自己的绘画作品,深受市民和一些画院画家的欢迎。尽管有些文人士大夫瞧不起他的画,认为其作品不足以供清赏,但李东却全然不在意,他把自己艺术的根子扎在广大市民审美需求的土壤中,获得了绘画创作的自由。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没有进画院为宫廷作画,而是靠着自己的艺术才能和来自民间的广泛阅历,创作了一些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题材:有的是传统的,如《尝醋图》《村田乐》等,有的则是源于现实生活,如《雪江卖鱼图》。

《雪江卖鱼图》是一幅带有民间生活情趣的山水小景,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了丰富的内容。此图画寒林雪景,白雪皑皑,山势突兀,江水涟漪。图中自识:“李东。”画面以渔舟上卖鱼的蓑翁与屋舍里买鱼的主人为中心,着笔虽然不多,却将二人的形象动态表现得活泼有趣。其余景物颇为简洁,远山尤为洗练概括,树木多用短直笔画,点划相间,追求一份简素之意。

纵观整幅画面,从由近而远的第一个河岸看去,那落尽了树叶的枯枝老干之下,一位脚夫肩挑双筐,手持拐杖,正哆嗦着行走在溪桥上,向前面渔村的住家走去。显然,从这位老者干瘦可怜的样子中我们能看出,为了生活他依然要不顾天寒地冻地去赶集做买卖。顺着脚夫的走向,绕过一片丛树,有一临湖而筑的屋舍。湖面上茫茫苍苍,一叶渔舟正靠近住家,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地站在篷船上,一手执桨摇橹靠岸,一手提鱼,向住家主人售卖他刚刚捕获的鲜鱼。屋舍后虽未再出现房屋,取而代之的是重叠的山峰,但是茂密的枯枝树丛却隐隐地传达出此间依然有人家的气息,不仅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也增添了画面的空灵意境。

画家在处理雪与景物的复叠关系时,采用空灵的表现手法,如河滩、舟篷、房屋顶部、树枝梢头,不着一笔,而将江面、天际和远近的山体岸脚通过不同层次的淡墨渲染,并以浓墨画出枯树枝来烘托前者的雪景,使寒林雪景活脱自然地显现在画面上。作者通过对寒林雪景的描绘,有力地烘托了渔民生活的艰难,这正是此幅画作的经意之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崇尚的“意趣”,从这自然的感觉中生发。虽然整幅画的空白只有那么一点,但提供给观者的想象空间却出乎意料的大。因为画家在把握画面虚实和轻重的关系上,煞费苦心。那占了画幅很大位置的峰峦,看上去好似遮挡视线,可经画家的妙笔勾写而淡淡地隐去,与那阴霾满布的雪天融为一体,使人感受不到山的局促,反觉得是天色的压迫,近而衬托出近处河岸的开阔和山势的雄伟。整幅画作构图玲珑别致、笔法简劲,在给人以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图描写渔民生活时,在表现手法上吸取了当时宫廷画院山水构图的长处,同时把士大夫画的水墨功夫借鉴过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水墨的运用很好地渲染了雪江寒气,因浓淡对比明显,层次出得来,空间易于扩展,所以使这幅纯水墨的作品看上去像是渲染了丰富的色彩。这表明,宋代画工的艺术修养已然从描金填彩的工匠制作发展到了水墨挥洒、富于个性的创作状态。从图中也可看出,李东在勾画树干枝梢、舟桥屋舍等的用线造型能力,足可与当时宫廷画家的水平相颉颃。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先生评价此图:“此作品用笔劲挺,构图玲珑别致,特别是勾画树干枝梢、舟桥屋舍的用线造型能力,足可与当时宫廷画家的水平相媲美,较之文人画家之作也毫不逊色。”

另外,李东的高超技巧还在于善于兼收并蓄。所以,像《雪江卖鱼图》这样的佳构,在当时的欣赏习惯中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其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体现了民间画工的绘画艺术水平,更在于它所具备的现实精神。

猜你喜欢
屋舍画工李东
长相思·无眠
Mosquitoes: Annoying but Amazing
江南采风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马皇后救人
唯独不能说的画
画鬼容易
金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