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里的文化关怀

2020-03-11 14:52韩劲松
老年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路德维希毕加索彼得

□韩劲松

《东岳雄魂》巩德春

彼得·路德维希和伊雷娜·路德维希夫妇,是享誉世界的德国收藏家、企业家、艺术史学者。他们毕生致力于从古代到现代的世界艺术品收藏,以一己之力遍求古今藏品逾万件,在全世界拥有20多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和基金会。他们不知疲倦地考察世界各地的艺术,坚定不移地开拓艺术收藏的疆土,不断寻求新的发现,使收藏超越了个人兴趣和爱好,变成一项文化使命。

彼得于1925年生于德国莱茵河与摩泽尔河交汇处的科布伦茨,父亲弗里茨·路德维希博士是德国重建时期有名的企业家,母亲是德国著名企业集团家族的闺秀。父母都是艺术爱好者,小彼得正是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1945年,20岁的彼得遵照父亲意愿到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可不久他便转向艺术史、考古和哲学,并于1946年夏转入美因茨大学继续学习艺术史、考古和哲学。在那里,他和同学伊雷娜·莫恩海姆相识。伊雷娜同样出身企业家世家,爱好艺术。共同的志趣,升华为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于1951年结为伉俪。婚后不久,彼得加入岳父家族的莫恩海姆巧克力企业。在彼得和妻舅汉斯·格奥尔格·莫恩海姆的共同努力下,莫恩海姆巧克力企业发展成国际大企业。依托企业雄厚的财力,彼得一步步缔造出他的超级艺术收藏王国。

夫妇二人的艺术收藏开始于他们的大学时代,一起研究艺术,一起购买瓷器、陶片、古版德文书籍,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婚后,他们又不断收藏旧式家具、中世纪雕塑和绘画。1950年,彼得以毕业论文《毕加索人物形象是一代人特定生活感受的表达》获得博士学位。他认为毕加索艺术不是玩弄色彩和形式,而是表达一种内心的冲突和历史境遇。1955年,他们开始收藏第一批毕加索作品,此后不间断收藏毕加索绘画、雕塑、素描、陶瓷、版画,总计达835件,成为世界上拥有毕加索作品最多、最全面的私人收藏家。这批收藏涵盖了毕加索艺术生涯的每一阶段,无论从内容序列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完整地反映了毕加索创作的全貌。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路德维希夫妇开始收藏现代艺术品。他们利用去纽约做国际贸易的机会发现了那里的波普艺术,并冲破德国艺术界的条条框框,把波普引入德国和欧洲,并于1969年2月在科隆瓦尔拉夫·里夏博物馆第一次展出了自己收藏的波普艺术品。展览展出了劳申伯格、韦塞尔曼、罗森奎斯、贾斯帕·约翰斯、安迪·沃霍尔等最重量级波普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德国公众对先锋艺术的认知。展览取得轰动效果,迅速提升了路德维希夫妇的文化影响力。他们接着开始收藏俄罗斯先锋派艺术、苏维埃艺术,以及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艺术,甚至古巴当代艺术。这些在当时可谓是一次大胆尝试,曾引起关于文化价值的激烈争论。

路德维希夫妇与博物馆的合作开始于1957年。这一年,他在科隆施吕特根博物馆馆长、著名中世纪艺术专家赫尔曼·施尼茨勒的推动下,以6.5万马克的高价拍下一只10世纪荷兰带铭文的象牙镶嵌小箱。随后,他们又屡屡收购一系列中世纪藏品。这些收藏品,有的还没有进家门就直接长期出借给了施吕特根博物馆。1957年,32岁的彼得当选为亚琛博物馆协会主席,他与施尼茨勒博士及后来亚琛博物馆馆长恩斯特·冈特·格里穆亲密合作,探索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家、文化机构、艺术市场之间的融合协作模式,策划了一系列中世纪艺术展览。1977年2月,为纪念亚琛博物馆协会成立100周年,夫妇二人向亚琛市捐献总计193件艺术藏品。捐赠协议规定,路德维希夫妇不再对这部分藏品拥有任何权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向公益机构捐赠。此后,他进一步加大了对德国和欧洲各国出借、捐赠自藏品的力度,并先后向匈牙利、瑞士、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的博物馆出借、捐赠大量藏品。他们通过与文化机构联合举办规模巨大的收藏展,获得文化声誉;根据世界各地对文化的需求,对捐赠做出精确恰当的分配,以捐赠活动推动当地的文化升级和博物馆建设,逐步建立起路德维希收藏馆的规模和世界体系。

路德维希夫妇的收藏,是影响国际艺术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但他们从来只买不卖,这与博物馆收藏有类似之处。能做到如此的收藏家世界上不多。路德维希夫妇国际化收藏的历史视野、价值基础和收藏策略是多方面的。首先,路德维希夫妇的收藏具有开拓性,他们只收藏博物馆里没有的东西。一般博物馆偏重历史的、经典的、已成定论的东西,而他们的现代艺术收藏关注最新的、当代的、活态的。其次,他们收藏的理念具有多样性。他们的现代艺术收藏超越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界限,不限于某种流派、某些艺术家、某种风格,这是他们艺术收藏理念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即关于“世界艺术”的思想。第三是整体性。只有把一个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综合起来,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艺术家和作品的意义才可能被激活,藏品才能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构成整体的意义。对毕加索作品的收藏就是其整体性收藏的一例。最后,他们艺术收藏的重要理念是与捐赠相联系,即把艺术资源在不同的时空进行重组。他先从世界各地广泛求购作品,然后再捐赠或长期借给美术馆、博物馆,从而填补博物馆、美术馆现代艺术收藏的空白,或为此另建新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条件,接受捐赠的博物馆或新建的博物馆要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样一来,藏品找到了理想的归宿,他们的个人收藏也获得文化价值认定,从而成为一项公益事业。

他们开放的收藏和捐赠观念,使收藏在文化的关怀下获得广阔的天地和深层的价值。一方面挖掘出藏品深层而独特的内涵,另一方面延伸和重构出藏品在某种文化场景中的意义,从而实现以文化关怀的态度来对待收藏,使个人藏品再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历史。

猜你喜欢
路德维希毕加索彼得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隐形男孩
看不懂没关系
彼得兔的故事
路德维希二世:生活在童话中的悲情国王
隐形的男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