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际关系研究》总目录

2020-03-11 20:01
国际关系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价值链人工智能

特稿

上海都市民间外交的理论思考 俞新天(3·3)

中俄美关系与国际结构:从多极到两极? 赵华胜(4·3)

美俄在叙利亚的角逐 陶文钊(5·3)

专题

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以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变化为分析视角 余南平(1·3)

美国科技霸权中的人工智能优势及对全球价值链的重塑 李 括(1·26)

全球价值链视野下的欧盟人工智能竞争力分析 黄郑亮(1·51)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全球价值链能力再提升——基于顶层设计与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周生升 秦炎铭(1·67)

俄罗斯人工智能发展的能力约束及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困境评估 戢仕铭(1·91)

深入研究中亚地区合作的意义与路径 曾向红(2·3)

中亚一体化的架构变化与发展前景 顾 炜(2·9)

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设计与“一带一盟”对接的模式与路径 韦进深(2·31)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达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周 明 翟化胜(2·47)

《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书评 (4·21)

理解19世纪全球转型的一种视角 张小明(4·21)

作为历史学家的巴里·布赞 刘德斌(4·28)

大历史的国际关系学 任 晓(4·35)

全球转型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前后左右” 余潇枫(4·44)

反思全球转型背景下的大国责任 崔顺姬(4·55)

论新兴经济体对去中心全球化的驱动力 李 佳 徐鹏博(4·67)

中国的现代性发展之路:历史的经验与现在的可能 王江丽(4·79)

中国、现代性与“漫长的19世纪” 颜 震(4·92)

回应中国学者对《全球转型》的讨论 巴里·布赞 乔治·劳森(4·99)

国际关系理论

系统效应及制度互动的系统性后果——兼论国际制度体系何以可能 马 骏(5·94)

大国关系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科技防范政策探析 翟迈云 李庆四(4·129)

“数字技术政治化”与中欧关系未来发展 崔宏伟(5·21)

大国竞争背景下的美国政治战 唐 健(5·41)

新冠疫情下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行为的动态分析 陈 永(5·69)

“印太战略”框架下的美日海权合作 杨 震 丁 伊 蔡 亮(6·112)

全球治理

自上而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调整:动力、特点与趋势 于宏源(1·110)

新一轮世贸组织体制市场导向之争及其前景 柯 静(3·89)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议题联盟”行为分析 史田一(3·113)

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生物安全治理 钮 松(4·109)

理念、机制、能力:联合国与全球发展治理的关系及其启示 邹志强(6·131)

中国外交

“一带一路”与中东欧沿线枢纽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思考 蒿 琨(2·132)

中俄关系: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 赵鸣文(3·22)

中国在非洲铁路建设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应对 肖方昕 张晓通(3·39)

概念转换与中国社会科学概念的自主化与普及化 吴泽林(3·68)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中东的领事保护探析 张丹丹 孙德刚(5·134)

国家安全和华人移民身份认同的建构 吴前进(6·3)

电商外交:概念界定与中国实践 张 锐 钱霖亮(6·20)

区域研究

东南亚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与中国的参与 刘 瑞(1·125)

世界大变局下的东北亚地区合作:机遇与挑战 周锡生(2·70)

“双钥匙原则”下亚欧会议扩大进程比较分析 朱天祥(2·90)

小国研究视域下太平洋岛国的外交策略 陈晓晨(2·108)

韩国“新北方政策”下的北极战略:进程与限度 郭 锐 孙天宇(3·136)

莫迪政府对华举措及中国的应对——基于印度大国抱负与对华弱国心态叠加的分析 郭兵云 卓旭春(5·114)

欧盟数据战略的目标冲突与中间道路 王中美(6·41)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文化多样性——再谈多元文化主义在德国的困境 张 莹 付志远(6·62)

安全合作与中亚互惠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研究 何金科(6·78)

日本朝核政策的转变与发展研究 程桂龙(6·96)

学术动态

“2020国际形势前瞻: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综述 (1·143)

第十二届上海全球问题研究青年论坛征稿启事 (6·149)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数读人工智能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