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以贺州市为例

2020-03-12 18:11奉书原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贺州市贺州资源

奉书原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1)

循环经济是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将经济活动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1]。作为欠发达地区,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十分严峻,在经济转型发展期间,如何谋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资源型循环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贺州市建立了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随着华润水泥、华润火电、雪花啤酒三大项目的相继投产,工业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华润水泥向华润火电提供烟气脱硫石灰石粉,利用华润火电产生的脱硫石膏、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和啤酒厂产生的酿酒废渣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华润电力为雪花啤酒提供蒸汽,企业间资源综合利用相互偶合基本形成,以电力、建材、啤酒核心项目为主的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创建出了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9年,华润电力发电215亿度,华润水泥生产水泥540万吨,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4.6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税收2亿元。

(二)大理石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成型。贺州市积极推进以大理石为原料的循环经济发展,打造“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型材料(涂料、纸业、建材)”循环产业链。据统计,至2019年,拥有大理石矿山开采企业59家,2019年实现产值7.12亿元。大理石板材加工企业363家,2019年实现产值10.94亿元。[2]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产生的大理厂矿山开采废料及板材加工边角料达630万吨,为加工重质碳酸钙粉体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产出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以重质碳酸钙超细粉生产人造大理石、油漆涂料、塑料改性产品等新型材料拓展循环产业链取得较好成效,贺州市已初步成为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提升大理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尾矿资源开发,加快转型发展,完善碳酸钙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以林业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推进。依托贺州市丰富的林业资源,构建“林业基地—人造板—木地板(家具)”及林浆纸、林化等林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贺州具有良好的林业资源禀赋,贺州市森林面积86.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46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516.27万立方米,广西4个林业大县(区)贺州市占2个(八步区、昭平县)。“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原料林规划认定面积17.60万公顷,其中速生桉树11.18万公顷,至2019年底全市速丰林面积已达约195万亩。为发展林浆纸、林化及利用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胶合板,打造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林业资源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得以稳步推进。2019年,贺州市人造板、胶合板重点企业生产中(高)密度板81.89万立方米、胶合板5.37万立方米,共实现产值 17亿元;木地板加工2019年生产木地板5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000万元;林产化工2019年加工松脂3.17万吨,实现产值3.42亿元。

(四)积极构建稀土产业循环经济体系。贺州市是广西南方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大市,初步探明的保有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15.85万吨,超过广西保有储量的50%,排广西第一位。贺州市打造以“稀土开采—分离—加工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高资源产出和利用效率,推进稀土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优势。2019年,中铝广西有色金源稀土公司实现产值4.9亿元,利润1.2亿元,总投资16亿元的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贺州稀土产业园在旺高工业区奠基,贺州稀土产业园计划建设14个项目,主要开展矿山勘探与开采、稀土分离、永磁材料和储氢材料以及应用元器件生产。

(五)循环型旅游业初具规模。贺州市充分利用姑婆山、黄姚古镇、华润循环经济园区等景点和示范基地的优势,构建以生态山水、古镇文化、民俗风情、都市风光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以循环经济模式开发特色低碳旅游,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完整的循环型旅游产业群,并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830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40%。同时,《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5)》已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重点打造“一城二核三带”,即建设贺州市升天健康产业新城,姑婆山生态健康产业核心区、黄姚古镇生态健康产业核心区,大桂山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带、西岭山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带、桂江七冲山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带,争取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把贺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构建生态健康产业集群,促进贺州市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

(六)循环型农业发展取得一定进展。贺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贺州市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电气化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在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打造绿色品牌上下功夫。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林下养殖”、“发酵床养殖”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生财、以财补林” 林电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了农村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产品营销品牌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3]目前,贺州市共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已超过80个,“富川脐橙”、“昭平银杉茶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一定进展。

(七)铝电子循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贺州市铝电子循环产业发展着力承接铝电子产业转移项目,打造形成“高纯度节能电子产品用铝(高纯铝锭)—电子铝箔(光箔)—电极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电子整机”铝电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园区物质流循环。目前该市依托桂东电子的电子铝箔行业领先技术,引入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高纯铝项目,该循环经济项目2019年盈利达到3.29亿元,填补了国内循环经济行业技术空白。

二、贺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完整。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产业规模较大的只有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规模较小,新能源产业最近两年虽然投资很大,但还没有一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兴产业链多是在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的小循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还没有建立,碳酸钙综合利用、稀土深加工、林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引进了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但大多数都没有竣工投产,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行业还没有成形。

(二)科技人才支撑不足。贺州市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较低,尤其是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最为关键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技术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及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通用而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受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难以快速推广应用。

(三)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不健全。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办法有待配套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考核体系尚未建立;财政支持力度需要强化,循环经济整体推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贺州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引进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符合贺州实际的循环经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加强园区建设,突出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推动重点行业发展,打造电力-新型建材、电力-新材料、啤酒-生化-食品、林产业资源化利用产业集群,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同时,依托华润集团、中冶地质局等大型企业,推动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基地),更好更快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示范效应。

(三)加大技术创新、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科技攻关。以产业布局为指导,以项目为依托,在夯实产业基础、填补产业缺项、强化产业配套方面,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推进《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5)》的落实,推进贺州市生态新城、富川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昭平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围绕“健康旅游、健康休闲、健康养生、健康晚年”四个业态,带动“生态农业、健康制造业、大健康服务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政策,打造服务业集聚区,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助推循环经济发展。

(五)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于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和贴息支持,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政策;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招商引资,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立项审批;三是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县区(管理区)、市直单位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在财政、信贷、土地等政策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4]

(六)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和教育,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宣传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营造全体市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范围,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美丽贺州,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

猜你喜欢
贺州市贺州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游贺州紫云洞
长征
印象贺州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空谷幽兰
贺州市实现二轮志书评稿全覆盖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