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GROW模型在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上的应用

2020-03-12 18:11李炆颖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公共卫生导师

李炆颖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引言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发展迅猛,让人始料未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强调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积极反应,消除恐惧,科学预防[1]。随之,各高校相继启动心理援助热线。作为研究生管理部门,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研究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给予其以健康稳定的科研环境,以平稳的状态投入科学研究中。伴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来的还有不同地方高校研究生自杀,让人痛心疾首!在反思过程中,矛头统一指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研究生的学业压力的确是较大的,课程的学习、科研成果,这个过程巨大的压力贯穿始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研究生的精神和心理有很大的创伤。

GROW模型是由Whitmore首先提出,GROW,即帮助个体成长:G(goal setting),即聚焦目标,即管理者帮助研究生明确目标,并聚焦于切实的学习目标;R(realitycheck)代表了解现状,即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的现状评估,评估方向包括科研资源、客观环境限制、心理状态及能力维度等;O(options)代表探索方案,即基于了解的客观现状,长善救失,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思考最优举措;W(will)代表制定和落实行动计划并表达对研究生的信心意愿,引导研究生坚定其科研意志[2-3]。现在的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总体来讲,经过40多年的发展,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总体上走向规范化,但是研究生科研管理仍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尤其在新科技革命的环境下,应该说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模式较为单一[3],缺乏与统计实践问题的有机结合[3-4],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和完善[5]等,不利于高校研究生科研工作与学习。而GROW模型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高效地规避以上的不足。为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得以高效运行研究生的科研环境,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与科研成果,本文将GROW模型模拟运用于研究生科研管理中,以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基于 GROW模型的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方案设计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的相关防范规定,对科研实验室管理方案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保证研究生安全稳定的科研环境。基于GROW模型的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方案设计共分为一下四个步骤:

(一)聚焦目标(G)

首先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安全高效的保证研究生的科研管理工作、消除焦虑与无助、克服恐惧等消极情绪、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与学习中。

(二)了解现状(R)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前,研究生所在的实验室设施较欠缺,相关流程制度规范不完善,也没有可循证的流程与制度,所有的研究生医学常识基础薄弱,尚未配备足量的医用口罩、医用酒精及洗手液等必需品,存在很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阶段,大多数研究生存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和未知的恐惧的负面情绪,也有一部分研究生不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相关规定,认为自己所处的地区不是严重的区域,没必要那么大惊小怪。还有少数研究生同学为了赶科研进度以及学业压力的影响,一直加班做科研实验,可想而知他们的焦虑和烦躁。总而言之,中国研究生目前所处的科研环境表面上一片祥和与繁荣,实则危机四伏。

(三)探索方案(O)

1.建立科研实验室师生交流微信群

根据需要将各科研实验室的研究生同学及导师分别纳入3个微信群,分别是科研工作群、公告群、生活群。科研工作群主要用于各种科研工作课题及任务的下达及科研工作相关事项的讨论,公告群用于科研实验室安全规范,科研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流程及文件通知的发布,生活群用于工作以外相关事项的沟通解决。科研实验室除常规科研器材设备外,另外配置一些共用的医用酒精、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杀菌消毒的洗手液等必需品,并由导师或者科研实验室负责人申请微信号,该微信号加入研究生科研工作群、公告群,同时建立互帮互助交流群,及时通过语音、视频等渠道沟通科研进展。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群,推送权威的消息,如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等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进展和科学防控措施,引导研究生通过官方渠道客观理性的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负面信息和谣言的影响[7]。同时科研实验室里面的任意研究生同学都能及时查阅工作群、公告群及生活群并进行反馈,共同应对解决科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理安排科研实验室值班表

排班前让各研究生及导师根据自身需要从科研方向、科研任务或科研课题的紧迫性和科研任务难度等角度以及生理耐受程度及科研工作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在线讨论确定最终排班方式。尽可能的“朝八晚九”的进行科研工作与学习,保证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解决,重大事件按流程上报。合理安排时间,错峰进行科研实验。

3.及时制定并更新制度流程

在制度、流程等制定上,首先确定需要制定的条目,坚守科研精神,将重要科研数据,课题及资料整理到相应的研究生名下,并根据科研任务及其进展的变动情况,每天不断更新科研实验室科研工作流程和制度,并在公告群及时发布。在进行科研实验前,务必对每台实验设备进行消毒,并对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护安排培训,非本实验室的研究生,若无特殊情况,勿进入,也不能进行实地指导,一切皆由实验室负责人授权,导师决定。在此期间科研实验室制定各科研工作职责表、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管理制度、轮休方案,科研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流程等。

4.成立“科研温情后援团”及时心理疏导

除了对病毒的恐慌外,研究生需要承受更多的环境压力、社会压力和学业压力。有的同学实验还没有完成,有的同学缺少实验数据,实验进展慢或实验难度大等问题变得特别敏感。这些情况就需要“后援团”反复和他们交流,根据他们的问题,给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寻找更多的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减低他们对未来的担心,使其慢慢回到正常的状态。还有的学生如果体温稍微偏高对每天群里打卡报送健康情况也产生顾虑,担心其他同学的反应,害怕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和对其他同学造成恐慌。因此,除了宣传科学正确的防控方法外,还需要引导学生科学释放压力,鼓励学生有困扰及时沟通,或者求助心理援助。同时,引导研究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愉快的科研氛围。

(四)强化意愿(W)

研究生要清楚自己科研工作的目的,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具有说服力,伙伴搭档彼此相互监督,负责人及导师进行监管督促,并灵活按科研计划方案执行。管理者及导师支持研究生个人实现科研目标的自我创造与协作过程,让研究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特殊时期,认识到,感受到组织的全力支持,以促进高校研究生科研工作回归正轨与快速发展。

二、GROW模型在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GROW模型有效性的关键是建立共同认知、确定责任和加强学术交流,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其效果会受到规章制度、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基于该模型的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是多路径的。

(一)建立共同认知:提升效能意识与夯实科研基础

共同认知是指各方对事件的看法、理解一致,是进行高效沟通的开端。科研工作目标的建立与实现,正是以对目标内容、目标完成时间等有共同认知为基础。认知一致,才能适时地发现科研工作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1.统一科研工作目标认知

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人通过“自上而下”统一目标,并将各项目标及时公示在公告微信群中,便于“自下而上”地逐级实现科研目标,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两个阶梯之间就需要用良好的沟通工具(研究工作群和公告群)来穿针引线,使科研工作能够高效率地实现各级科研目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的高校研究生,有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对管理有着两面性,无法驾驭时的肆意妄为和匹配契合时的高能动性并存。这就需要从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整合高校科研发展及培养目标与“科研人才的目标,并为其制定职业涯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轨迹,并遵循期望理论的理念,将科研管理作为助力成长的方式植入职业生涯管理全过程。

2.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选择

严格遵照科研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与流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除了优化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设置合理的毕业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动力;二是加强过程考核,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将过程考核与毕业要求挂钩,突出科研工作量的比例,灵活制定并更新相关制度流程。优化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保证研究生学习的每一门课都是自身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必需的知识;二是提高课程质量,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应立足本学科国际前沿,授课老师应及时更新课件内容,充分利用科研工作交流微信群,让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性工作,激发科研创新灵感。

(二)精建导师团队:促进多主体协同发展

提倡学校内部导师包括联合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高水平导师组建导师团队,由导师主要负责自己的研究生,其他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的不同方面,分工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得到多位导师的培养和指导,集 “各家所长”。

(三)强化科研创新:加强学术交流

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5]。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科研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开题和选择研究方向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鼓励学生参加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开阔眼界,从而强化其科研意愿与意志。

(四)优化科研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科研工作的理想氛围是应尽量避免太过正式带来的紧张感和思考丧失。因此,科研管理需要在一个非常轻松的环境下开展,使沟通过程更顺畅、更具效率性。首先,应构建氛围良好的硬件环境。增添必需的科研设备。其次,转换沟通方式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软件条件。目前大部分科研管理者在与研究生进行科研学习时采用沟通方式,略显呆板和正式,让学生易有压迫感。而GROW模型特需要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如在统一认知时,要基于同理心,以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了解其成长经历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并非“工具人”。换位思考,营造愉悦轻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其价值感和归属感。

三、结束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下,将GROW模型创新性的应用到高校研究生科研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坚定学生的科研意志力,统一科研目标认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及壮大导师团队的科研力量;同时符合国家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推动我国学术科研管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内容,值得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探索,不断优化与完善。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公共卫生导师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爱情导师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