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12 05:24吴志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吴志忠

摘  要:在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驱动下,初中物理教学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即将核心素养理念作为主要教学优化思想之一,逐步脱离单一知识传导维度,向多元化教学维度发展,实验教学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优化极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优化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015-01

引言: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物理知识概念与各类物理现象的重要课程,其在新课程教学影响下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课程知识内容,还要通过施加多重教学影响,促使其建立基本物理观念、理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科学思维、建立正确积极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而实验教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其在上述背景下的优化途径已经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借助多元化实验情境,建立基本物理观念

处于初中学段的学生,其物理认知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并且受自身年龄特点与性格发展影响,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思考能力尚待提升,需要一定的教学引导。为此,针对物理观念培养工作,教师应针对学生该项特征,通过构建多元化实验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物理思维看待问题,并借此形成对事物自身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探究的物理探究过程,建立相应物理观念。

二、引入项目学习模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初中物理课堂更侧重研究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导。因此,针对科学研究方法渗透工作,教师可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研究过程,正确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在《摩擦力》的课时教学中,在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概念与种类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并为其提供实验项目“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令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预想实验结论以及实验现象,进而利用身边的物体制定具体实验探究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身实验猜想,推导出相应实验结论。一方面,在项目学习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结构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发挥空间,促使其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形成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而通过实验探究进行验证,构建完整的科学探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预先设想与实验探究过程中,可通过确立实验探究因素,接触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应用,进而完善自身科学探究方法储备,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造滑动摩擦力越大”的实验探究结论。相较于传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过程,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实验学习内容无疑能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实验探究框架,便于其借此感受贯穿实验过程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其核心素养。

三、重视实验总结,强化科学思维

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偏重实验演示与讲解,忽视了实验总结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作用,致使学生无法确保自身思维的延续性,形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为此,教师可通过改变实验总结阶段的师生角色比重,以此促使學生将实验内容抽象出物理模型,并通过提出质疑进行一定创新。例如,在《走进分子世界》的课时教学中,针对高锰酸钾入水实验,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实验观察,针对实验中的微粒变化特性向教师进行提问,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解答,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物理模型(组成物质的各颗粒紧密靠在一起的物理模型、颗粒间存在间隙的物理模型、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的物理模型),令其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明确物理模型与实验认知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其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探究该实验的创新途径(实验器材选择、实验观察形式、实验步骤等),以此摆脱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固定实验内容对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限制,进而通过拓宽其思维视野,令其结合自身物理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合理思考整体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通过师生互动主动分享自身想法,不断推动科学思维发展。为确保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方向正确,教师也可抛出自身的创新想法,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思维视角出发,审视思考整个物理模型构建过程与实验优化过程,强化自身核心素养。

四、社会实践延伸,培养科学态度

现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范围,已经不局限于课堂环境内,而是基于各项物理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内容,逐渐向学生日常生活思考观察范畴延伸。为此,针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教师可通过社会实践延伸,引导学生摆脱知识学习思维对物理实验认知发展的限制,通过教师提供的社会实践主题,构建课堂知识内容与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的联系,进而利用物理思维审视身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并通过实验探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提升自身物理学习认知水平的同时,也便于学生通过参与部分社会问题调查与物理实验探究,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针对部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实验条件相对苛刻的实验内容,教师也可借助信息技术,模拟相应社会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处理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渗透我国相应物理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等,在引导其从科学本质视角审视思考物理实验探究内容,完善其科学态度的同时,也便于教师借助我国物理研究发展进程,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民族自信与认同感,并将其与物理知识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构建积极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当下教育发展趋势,为构建贴合核心素养理念,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的初中物理课堂,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应综合分析核心素养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联系,进而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实验情境、引入项目学习模式、重视实验总结以及社会实践延伸,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物理实验学习机制,促使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德福.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16-17.

[2]高永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0.

[3]林志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0+82.

(作者单位:宜兴市新建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