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交往学习魅力

2020-03-12 22:16冯冠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思维导图

冯冠聪

摘  要:课堂交往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新课改后尤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更是目前各教师广泛讨论的课题。交往学习能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话获得新的思绪,对其知识的构建极为有利,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交往学习的优势,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其运用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最终交往学习却出现了虚假交往、失衡交往等不良现象,而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使交往学习落到实处,进而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首先从交往学习的具体形式、异同点进行分析,为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交往学习的介入奠定理论基础,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措施深化学生交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促使课堂尽显交往学习魅力的同时,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交往学习;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185-02

前言:近年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全球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质上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否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可视化最好的工具,而如果想要让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结构,必定需要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因此,笔者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介入了交往学习这一种教学方式,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得以高效进行,希望能给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交往学习的具体形式、异同点分析

交往学习的形式分类,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该形式下学习的方式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交往学习的形式有两类:一是合作学习;二是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也就是指学生以团队或者小组的形式,通过明确、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教师为其設定的学习任务,而最终的学习成果将会以小组整体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将某个成员的学习成绩作为依据。合作学习是交往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利互惠、共同成长的学习效果。

讨论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整体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确定的话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精神和思维上的互动,促使双方的共识和视界能够得到融合,这与合作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身学习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并且讨论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所持续的时间段,组织容易、便于操作,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形式。

据了解,很多教师都无法准确的区分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常常误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就是合作学习,还认为合作学习根本无法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最终阻碍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因此,明确区分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异同点,是促使教师更高效开展交往学习的基础。从两者的相同之处来看:一是两者都是基于“对话”、“互动”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小组学习还是谈论学习,学生都必须要借助语言进行交流互动,以此完成学习目标;二是两者都是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帮互助、共同探讨达成最终写学习目标。同时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的:一是组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合作学习中组员有积极的依赖关系,整体表现决定整小组的成绩,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密切联系,而讨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互不影响;二是个人责任,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如果出现一个人没有完成自己的分工内容,那会直接影响整组的结果,而讨论学习小组成员没有个人责任;三是合作学习强调合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相配合和分工合作,而讨论学习强调结果,重视个人最终的学习结果。

二、介入交往学习的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讨论,借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索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所以,在课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并完成思维导图,能有效的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教学之前,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交流互动,从而准确的绘制出知识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收获学习的体验感的同时,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准确的把握,这样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在动力,更加积极的调动思维去完成学习目标。

以“小数除法”教学为例,首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推动学生更高效的进行预习,笔者按照教参和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出了以下导学案内容:第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该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准确的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相应的思维导图。第二,预习需完成的任务:245÷8=(利用竖式计算出结果);0.4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5除以6商是多少;第三,自主学习。一栋楼区房一共有8层,高为32.4米,请问每一层有多高?采用什么计算方法,有哪几种计算方式?然后,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不明白的内容画出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将存在的问题放入讨论中,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紧接着让学生在讨论中绘制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并与其他学生的进行对比,从而不断的将其进行完善。通过课前讨论共同完善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有充分的的认识,促使学生得到收获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还能让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更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二)新课导入,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

课前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讨论中完成了思维导图,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对新旧知之间的联系有直观的体会,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扩充,促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引入本节课教学的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整除的知识内容: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内容,现在我考考大家,36÷6=,245÷7=,24÷12=,学生能够非常快速的算出相应的答案,继续提问:那你们能总结出最终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吗?以此让学生发现整数可以被整除。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将前面245÷7=算式中的7改为8,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除到个位数后,还没有除尽,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整除和小数除法之间的区别。最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35÷7=,77÷7=,5÷7=这几道式子的结果,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来,除到整数的最后一位能夠被除尽,那么就不会存在小数,如果没有除尽就需要填0继续除,并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扩充。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能使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入新的知识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还有效的完成了思维培养的目标。

(三)课中合作,通过思维导图完善思维过程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完善。所以,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将课堂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并利用思维导图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过程。在合作学习之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和分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分工是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然后,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方便于计算,是否可以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但是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假设,并寻找依据。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小数可以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得到这一结果的主要依据是之前学习整数除以整数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多少倍,最终的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而小数就是整数缩小得到的,如:126÷2与1260÷20的结果一样,那么12.6÷0.2转化为整数之后,再将小数点移动2位数即可。而有的学生认为这刚好是小数点相同,都扩大10倍,那如果小数点不相同是否还可以这么计算呢?如:1.26÷0.2,则又有学生指出同时都扩大100倍就行了。最终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小数可以转化为整数进行计算,但前提是除数和被除数必须要同时扩大、或者缩小多少倍。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合作学习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参与到了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并且在出现不同意见和看法时,思维发生了碰撞,使思维过程逐渐得到完善。可见,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推动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别人的看法下不断对思维导图进行改善,再促使思维得到完善,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善,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课后分享,展示思维导图获得学习成果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台上来展示该小组的思维导图,其他的小组可以对该小组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建议,或者提出问题。该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提升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能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交流的成果,进而对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合理的调整。

结语:思维导图是实现学生思维可视化的一种工具,是日常教学中值得教师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为了有效落实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有效的介入交往学习进行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对交往学习的具体形式和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新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12:10-12.

[2]吴静.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25.

[3]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24-27.

【注:本文系越秀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介入交往学习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应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越教类[2018]58号)】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思维导图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