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究

2020-03-12 09:08方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关键词:极地水资源校园

方红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当今社会是信息迅猛發展的大环境时代,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日益增多,例如辨识方向、运用地图、交通运输、躲避灾害、识别天气、自主旅游等活动。因此,在中学生阶段,提供给学生与其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十分重要。特别是当前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面临多重矛盾,我们迫切需要调动学生对于周边环境的能动认知,形成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从而,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教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成为了中学地理研究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初中生;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251-02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学生可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信息,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如何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校位于苏州城乡结合处,校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并设有南极极地科普馆,是难得的课外实践基地,学校开设地理社团,组建了爱好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本文计划以学校为基地,带领社团学生开展一次校园地理考察实践活动。

准备工作如下:

一、确定本次活动考察项目①校园地图判读②校园池塘水资源季节变化及PH值测量③校园植物土壤了解④南极极地科普馆⑤气候与天气的描述

二、根据考察项目,老师提供相应的导学资料,将初二地理社团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管理纪律,小组成员带齐资料、笔、书本,计划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考察项目。

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①校园地图判读:学生完成(要求根据老师给的卫星地图照片,在校园示意图上标示出正确的指北针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写出池塘在食堂的什么方向;估算校园示意图比例尺;了解日出日落太阳运动方向,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讲解(卫星地图中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布,可推论我们学校校园示意图的指北针方位。池塘在食堂的正南方向。白天太阳“东升西落,正午在南”,老师用手势演示太阳升落过程,并带领学生们一起演示。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卫星电视接收器、太阳能热水器、大树向阳面茂盛等方法辨别方向。一年中,夏至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最短,冬至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最短。)

②校园池塘水资源季节变化及PH值测量:学生完成(写出学校小池塘水资源的丰水期与枯水期,季节变化规律;水资源的来源;用PH试纸测量学校池塘水资源的酸碱度,并根据资料推测原因。)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讲解(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降水多,形成丰水期,冬春降水少,形成枯水期。外流区河流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尤其受到夏季风影响。一般情况下,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受人类活动影响酸雨的pH值会小于5.6,湖泊水资源的酸碱度不仅受降雨影响,还受土质盐碱性和人类活动影响,苏州土质弱酸。)

③校园植物土壤了解:学生完成(了解我校大致有哪些树种;树叶形态有哪些区别;不同树种在冬季落叶情况,想想它们与气候的关系;选一片树叶制作书签;了解我校池塘边岩石形态,想想岩石怎么才能发育成土壤?想想学校周边农田土壤颜色以及种植作物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讲解(我校普遍种植的树种有樟树、乌桕、金桂、广玉兰、水杉、中山杉、腊梅、枇杷树、石榴树、柑橘树等。鼓励学生去触摸树叶树干,感受大自然。我校大部分树种在冬季时节树叶长青,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下发育成土壤,鼓励学生感受土壤味道,植物通过枯枝落叶能够自我施肥。学校周边农田土壤呈灰青色,多种植水稻、油菜等亚热带作物,一年两熟。)

④极地科普馆:学生完成(了解我校极地科普馆建成史;说出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地图上找到中国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站;中国科学家对极地地区考察的事迹)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讲解(我校因校友捐赠原因,设有珍贵的极地科普馆。在科普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气候严寒,大风天数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极地考察队如何采取冰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了解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等等。)

⑤气候与天气的描述:学生完成(此时的天气与气候如何描述?建立简单的学校气象园地,如何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是某区域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描述时可用阴晴、冷暖、雨雪、风等词语。气候是某区域长时间内的各种气象变化,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描述时可用高温、寒冷、干燥、湿润、少雨等词语。空旷的草地上,教师演示在百叶箱中放入两支温度计,讲解如何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制作简单的雨量器给学生演示,降雨时,用口径为20cm雨量筒接雨水,并读出相应的雨水深度,即可测定当时的降雨量。老师和学生可高举小旗子,观测旗面风向变化。)

考察学习完成后,请学生完成考察项目学案,并围绕学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写下自己的感悟或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的校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是同学们学习读书的好地方,我们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对于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要及时制止。

实践活动教学反思: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来说,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切实感受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在五种考察项目中不断学习总结反思,也培养了针对不同地理现象,需要多方面寻找原因的综合思维能力,升华了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获取更加丰富直观,例如同学们在学案中写到,考察项目①校园地图判读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方向感;考察项目二②校园池塘水资源季节变化及PH值测量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季节水资源的丰缺,自然与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考察项目三③校园植物土壤了解让同学们亲密接触大自然,感受一草一木背后的地理意义,考察项目④南极极地科普馆让学生了解如何开展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相比之下我们生活的家乡地理位置优越,考察项目⑤气候与天气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多端,气候如何描述等等。小组合作完成考察项目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增强了人际交往,发展特长的能力。但这次实践考察活动项目内容多,由于时间原因,学生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展开讨论,有一些地理要素一时难以与地理知识关联起来,不能充分启发学生区域综合思维,一次活动完成的情况下会很匆忙,教学效果不明显。今后再开展活动时,最好分时间分批次进行教学。

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可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方面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本次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但活动内容广泛,需要老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要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并及时解惑帮助学生学习。每次考察活动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有层次性、启发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发展。可以通过现实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较高层次的知识拓展,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安全最重要,需要加强实践活动过程中安全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猜你喜欢
极地水资源校园
可怕的极地雪融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在极地盖房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极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