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视域下乡村传统人文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2020-03-13 04:00杨璐马光琳杜梦娇
人物画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

杨璐 马光琳 杜梦娇

摘 要:基于当前旅游市场的主流态势及其演变趋向,对于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立足于兼顾自然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获取以及社会效能释放等多维诉求,注重因地制宜地建构具备文化在地性、差异性、创新性的休闲人文景观,配套以突出区域传统文化气韵、科技性以及人性化的产品与服务,由此实现乡土社会文化传续与乡村旅游产业革新的协同共进。

关键词:休闲旅游;乡村传统;人文资源创新

一、休闲旅游指向下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价值定位

从现代旅游活动的概念界定来看,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依托于乡土文明、农村自然与社会环境而建构的集群活动,兼顾自然、人文景观对于观赏体验生成的先验性与经验性。而当乡村休闲旅游被放置在经济学的场域之中,其则涉及农村各类生产質素的商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进而衍生出具备主体指向性的消费文化生态:即将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生活样式、民俗遗存等统一聚合,打造成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实用性等现实功能的经济文化群落。

二、休闲旅游视域下乡村传统人文资源重构的主要困境

1.消费主义占据话语主导权,乡村传统人文要素难以得到充分显现。与城镇化同时到来的,是消费主义生活理念及其工业化生产在乡村的迅速蔓延,消解文化的中心性、优先追求官能快感以及确保逐利最大化的资本逻辑,都令质朴、纯粹的乡土文化,被商业机器有意形塑为所谓的落后、蒙昧的亟待改造的前现代文明形态。而基于这一描述情境,乡村传统人文要素也被商业行为进行了有意遮蔽,突出表征即是大量“时下流行元素”在乡村景观之中的强制性导入,片面强调一些标榜科技性、智能化的玩乐工具的堆砌,力求在视觉美学层面去营造一种奇观化的泛娱乐化文化意象群。

2.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商业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运营程度偏低。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了自身进行现代化转型的速度,集中通过不断扩大景区面积、增加观光项目数量,试图提升旅游资源与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尤其是随着乡村传统人文资源被赋予了市场、文化、社会等多重意义,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产业运作范式也快速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与升级。

3.文化主体性定位相对模糊,泛娱乐化削弱了乡村传统人文的精神特质。文化主体的中空化,是导致乡土文化长期被现代主义边缘化、异质化的内源性因素之一。在文化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后工业语境之下,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商业挖掘、市场突围,必须要明确标识自我主体身份,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与质感,由此才能显现出差异性、区隔性以及独特性。

三、基于休闲旅游运作导向的乡村传统人文资源开发的创新策略

1.根植乡村传统文化母体,凸显休闲旅游业的人文地理意涵。立足乡村社会所在的文化地理空间,彰显乡土文明的在地性表征与内在蕴涵,是传续、激活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动中肯綮。因此,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破局应当明确复归乡土文化主题、鼎新乡村人文根脉的发展导向,在景区规划、玩乐项目设置、产品以及服务供给之中,完整、集中地呈现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原初性与独特性,注重将其与城市文化进行合理的区分与对照,并在确保互补、融合的基础之上,去展现当下乡村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新样貌,逐步将传统底蕴、现代气质进行有机对接,尝试将农耕、民俗、乡村饮食与曲艺等质素进行巧妙聚合,同构为可以引发消费受众精神家园返乡心绪、激发其眷恋故土情感共鸣的传统人文景观。

2.推动乡村传统人文资源利用的现代化统筹、多元化转型。应当将古村镇宅院、庙宇、祠堂等极具视觉辨识度与文化指向性的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符号,进行规范、科学地保护与维护,围绕其构建全新的旅游观光线路,对应供给配套性的产品与服务,大力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存续、革新承载乡土文化的民间技艺与器物。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民间响应的联动发展样式,逐步打造推动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现代化与多元化重构的平台,并由此将主题性的乡村文化演艺活动、乡村文化节等进行制度化运作,充分、灵活地利用市场手段去释放乡村传统人文资源的经济潜力与社会功能,以可观、稳定、持续的收益去吸引更为广泛的乡村民众参与到休闲旅游业的经营浪潮之中。

3.建构沉浸式、体验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人文活动新情境。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将本地各类农耕生产生活习俗、礼仪文化展演以及具备民间娱乐趣味的表演进行戏剧化呈现,使之被细分为颇具观赏性与代入感的情景剧,利用乡村既有的农舍、田园、古街等空间进行流动式巡演,给予游客以新颖、充实的观览享受;另一方面,依据时下城市消费群体渴望参与、实地体验农耕农家生活的心理预期与需求,可以在经过合理的现代化改造的农田、院落、田野之中进行简易且有趣味性的农事活动安排,强化这些体验式观光活动的娱乐性效果,令游客在获取沉浸式感受的同时,也能从农事实践之中接受文化熏陶与精神荡涤。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人文资源根植于乡土社会广博的农业文明基体之中,可以视作是乡村文化历史积淀的根脉所在。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化运作速度持续加快、文化消费话语渐次占据主流市场中心位置的背景之下,乡村传统人文资源自身所携带的乡土底蕴、区隔于城市中产阶级消费趣味的亚文化表征,则在市场多元化开拓的语境之下,显现出自身特有的商业价值与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静.休闲旅游产业视域下桂林旅游夜经济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21(03):146-149+153.

[2]胡泽中,邵林海,张阳光,谢伟.体育旅游视域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婺源珍珠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J].体育风尚,2020(11):293-294.

[3]袁军.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浅析[J].工业建筑,2020,50(07):224-225.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装备制造作为旅游产业变革核心尺度的理论分析
成长型城市旅游地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机理研究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辽宁城市休闲旅游发展态势与深度开发探讨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