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3-13 07:04李风峰宋元玲吕建东曾璐
河北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喜炎屏障外周血

李风峰 宋元玲 吕建东 曾璐

小儿肺炎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资料表明,有30%~50%的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继发腹泻,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威胁,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1,2]。研究显示,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是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主要原因[3,4]。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肠黏膜屏障状态,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本研究旨在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肠黏膜屏障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继发腹泻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0.5~9.5岁,平均年龄(5.42±0.68)岁;病程2~13 d,平均(8.17±1.06)d。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0.4~10.1岁,平均年龄(5.51±0.73)岁;病程2~14 d,平均(8.22±1.12)d。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肺炎继发腹泻诊断标准[5]: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轻中度脱水等症状体征,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性病变;②入院3 d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次/d,且呈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③患儿及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肺炎前已出现腹泻症状或服用过止泻药物者;②合并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③危重症肺炎患儿;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降温、抗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法国BIOCODEX公司)治疗。喜炎平注射液0.4 ml/kg溶于100~1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次/d,静脉滴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 mg/次,1次/d,口服。疗程7 d。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标本采集: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4.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肠黏膜屏障状态指标[内毒素(ET)、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炎性应激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

1.4.3 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计算CD4+/CD8+。试剂盒和试剂为美国BD公司产品,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4 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试剂盒为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2组胃肠激素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GAS、MOT、VI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GAS、MOT、VI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GAS、MOT、VI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GAS(ng/L)MOT(ng/L)VIP(ng/L)对照组 治疗前156.79±20.54428.13±37.98129.56±15.67 治疗后110.45±15.23∗339.87±31.34∗83.32±9.78∗观察组 治疗前162.11±18.54422.14±33.87134.22±19.76 治疗后63.75±9.45∗#200.57±23.86∗#40.10±5.3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肠黏膜屏障状态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ET、D-LAC、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D-LAC、DAO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ET、D-LAC、DAO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ET(EU/ml)D-LAC(μg/ml)DAO(mg/ml)对照组 治疗前0.68±0.0918.77±2.7839.50±4.83 治疗后0.40±0.05∗11.83±1.58∗27.32±3.32∗观察组 治疗前0.62±0.0619.20±2.8441.08±4.52 治疗后0.22±0.03∗#7.61±0.94∗#14.98±2.0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炎症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hs-CRP、PCT、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PCT、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PCT、IL-6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hs-CRP(mg/L)PCT(μg/L)IL-6(ng/L)对照组 治疗前8.33±1.029.52±1.1611.52±1.76 治疗后5.09±0.58∗5.79±0.60∗7.24±0.89∗观察组 治疗前8.51±1.1410.13±1.3210.99±1.58 治疗后3.24±0.47∗#3.54±0.52∗#4.00±0.6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前2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免疫球蛋白比较 治疗前2组外周血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IgA、IgG、Ig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外周血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组别CD3+(%)CD4+(%)CD8+(%)CD4+/CD8+对照组 治疗前47.42±5.1629.99±3.4526.98±3.961.00±0.16 治疗后51.76±6.06∗35.87±4.13∗22.15±2.73∗1.23±0.19∗观察组 治疗前48.13±5.1130.32±3.5325.67±3.621.02±0.14 治疗后59.42±7.22∗#41.65±5.00∗#18.43±2.23∗#1.58±0.2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IgAIgGIgM对照组 治疗前1.01±0.167.88±1.120.95±0.12 治疗后1.45±0.22∗11.24±1.54∗1.27±0.15∗观察组 治疗前0.98±0.127.93±1.140.99±0.14 治疗后1.98±0.31∗#15.67±2.00∗#1.58±0.2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继发腹泻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导致肺炎迁延不愈,重症患儿往往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6,7]。目前,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该病与致病菌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3,4]。

肠道黏膜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对胃肠功能的调节发挥关键作用。GAS是由胃窦G细胞和小肠上部黏膜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通过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甚至导致胃肠痉挛[8]。MOT主要发挥加快胃排空和肠蠕动、促进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等作用[9]。VIP是重要的胃肠神经肽,其生物学功能为减弱胃肠道蠕动收缩并增加肠道应激反应性[10]。既往研究表明,肺炎继发腹泻患儿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并诱发出血、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炎症应激反应,血清GAS、MOT、VIP及hs-CRP、PCT、IL-6等炎症应激指标也随之增高,且其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11-13]。另外,长期抗生素治疗可以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并增加致病菌数量,后者可产生氨类、毒素等造成肠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及肠黏膜屏障状态异常,表现为ET、D-LAC、DAO等指标异常增高。

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另一重要原因[14]。T淋巴细胞亚群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包括CD3+、CD4+、CD8+等。正常情况下,CD4+、CD8+淋巴细胞保持动态平衡,在致病菌感染等病理因素刺激下CD4+降低,同时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15]。此外,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B淋巴细胞分泌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减少,导致致病菌对胃肠黏膜损害加重[16]。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主要采取退热、补液、止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但仅采用以上措施无法有效减轻症状并缓解疾病进展。因此,调节胃肠黏膜屏障状态,减低炎症应激反应的同时调节免疫功能紊乱是治疗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关键环节。中药制剂喜炎平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并杀灭呼吸道和消化道致病菌,并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国内外研究显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及继发腹泻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但其对肠黏膜屏障和炎症应激状态的影响报道尚少[17,18]。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腹泻的真菌类微生态制剂,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道正常菌群并抑制致病菌[19]。但单独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多主张联合用药疗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AS、MOT、VIP、ET、D-LAC、DAO、hs-CRP、PCT、IL-6、CD8+低于对照组,血清CD3+、CD4+、IgA、IgG、IgM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抗菌、抗病毒、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及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显著改善患儿肠黏膜屏障及炎症应激状态,并增强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能够显著改善肠黏膜屏障和炎症应激状态,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喜炎屏障外周血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屏障修护TOP10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一道屏障
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喜炎平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