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企业双向流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3-13 11:48陆中宏王亚敏李亚平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向流动校企

陆中宏,王亚敏,李亚平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企业与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和交流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1 校企双向流动的必要性

1.1 有效的双向流动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发展

高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有效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融入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让企业更好的了解高职院校,发现其相对于行业企业的作用及优势,提高高职院校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的影响力。教师流向企业顶岗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并将其融入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与行业前沿紧密接轨,推进科学研究,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的提高。校企之间开展有效的双向流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课堂中就可以体验双向流动所带来的企业的工作情景,学会完成真实生产案例,了解行业发展,有效提升职业能力,促进就业。

1.2 有效的双向流动可以助力行业企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是硕士或者博士,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了解行业前沿,具有较强科研技能,而企业工程师熟悉企业需求,知道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双向流动将促使教师和工程师形成双方密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了行业发展动力,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发挥理论优势和教学技能,在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有利于构建学习型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存能量;教师参加企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必须以教师的言行规范自己,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应用院校科研设备,与学校教师构成校企联合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工程师职业生涯的提升。

2 双向流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双向流动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之间的双向流动显得愈发重要,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中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据此,各院校也都出台了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实践,并将教师在企业的实践作为职称评聘中的一项考核依据。另一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也将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纳入数据平台的填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规定所有专业都需设置专业建设委员会,组成成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50%。通过召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研讨会等形式,与企业人员面对面交流,充分听取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获取必要的行业信息,这些都对双向流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受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大多仅限于会议期间的交流和沟通,与教师的相互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校企双向流动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多数流于形式,成果不显著。

2.2 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愿意到企业去,但高职教师授课任务重,一般都在每周12课时以上,还要承担学院项目、科研等任务,很难抽出整段时间去企业实践;虽然有的院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但也仅仅在某些评审中加少量的分数,而到企业去的工作量津贴应如何发放却很少有明确规定,这也使得教师不能排除后顾之忧;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他们即使去了企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纵使有再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能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因而短时间内也不能发挥作用。其次企业人员到高职院校的意愿相对较低,一是因为企业是以工作进度和质量为考核标准的,到高职院校兼职的技术人员会影响自己的薪酬甚至晋升;二是企业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支撑,在从事课堂教学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三是从短期看,企业获得的收益很少,院校培养的人才很难短时间内直接作用于企业发展,所以对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

3 对策及建议

3.1 政府积极作为,给予政策倾斜,推动企业参与双向流动

校企双向流动的益处不言而喻,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企业必须履行无偿接纳高职院校的师生参与实习、实训实践的义务;同时,为了减少企业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企业的税收,从而减轻其负担,保证企业的积极性。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参与职业教育的资格,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在企业的规模、场所、设备等方面予以规定,保证参与职教的企业质量,也从另一方面表明能够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具有良好的资质,使参与职业教育成为一种荣誉。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参与职业教育且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使企业愿意并主动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从而促进建立双方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

3.2 院校主动出击,完善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参与双向流动

高职院校主动出击,寻找突破口,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和严密的考核标准,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实践,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按照标准课时核发工作量津贴,考核优秀者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考核标准可以包括胜任企业岗位情况、为企业完成技术攻关项目情况、引企业科研课题入校情况、带动本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情况等方面。通过激励机制,学校让教师认识到去企业实践是一份义务,更是一种荣誉,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营造出一种争先恐后去企业实践的局面。初期院校要选派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企业去,他们到企业后能够用较短的时间适应企业环境,熟悉企业的生产,对接企业技术、胜任企业岗位,经过企业锻炼,知识更加全面,科研和技术攻关能力会大幅提升,为企业创造效益,获得企业的认可。有了良好开端后,学校逐步分批选派其他教师到企业去,有了前期的基础,后面的人也能够尽快的融入企业工作,胜任企业的岗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自然愿意接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出台政策,一方面开放优秀“工程师”进入高职院校从教的直接渠道,改变高职院校单一的教师来源结构[1];一方面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在课时津贴上,打破由职称定标准的传统,在考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其课时标准;适当将学校承担的课题交由企业人员来参与、承担,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协调企业管理者,将技术人员在校兼职期间的工作纳入企业考核之中,从而在多方面减少其后顾之忧。企业人员到校任教,还会有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校要灵活掌握,可以允许企业人员利用腾讯会议、QQ直播等平台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当然学校也要加强监管,确保教学质量。

3.3 依托信息技术,资源无限共享,实现线上校企双向流动

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与企业实现合作与联动,就应该打造完善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在资源上实现整合与共享[2]。高职院校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校企双方共享的资源平台:建立专业资源库、人才资源库。专业资源库由校企合作完成,包括行业企业资源和职业院校资源,合理调配资源内容和比例,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资源库服务专业教学,服务职业培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库反映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包括企业案例等企业的实战项目,便于企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自我提升,推动构建学习型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便于师生接触企业的真实项目,实现线上知识的校企双向流动。人才资源库将符合授课条件的企业技术人员编入库中,便于院校了解企业人员的技术特长,适合哪些课程的教学,并不断完善和充实,使兼职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库包含高职教师的信息,便于企业了解教师信息;人才资源库还可以包含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信息,便于招聘企业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整体情况,打通需求单位与毕业生的快速联系通道。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校企知识的双向流动,手段更先进,效果更明显,是校企人员流动的补充,也推动人才的双向流动。

3.4 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模式,校企自然融合,实现校企无壁垒双向流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可借助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来有效地构建起双方战略伙伴关系[3]。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允许个人、大型企业投资办职教,这种二级学院是实质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可以进行没有任何壁垒的双向流动,使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更便捷,更实效。投资人可以在土地、设备、校舍等方面予以投资,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宣传,共同培养。在人员组成上,校方和投资企业方各占一定比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从招生宣传到毕业生就业,从教学过程的实施到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都是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双方一起备课,一起教学,一起研究科研项目,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自然融合,共同成长。

4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4],是校企融合的一种形式,也会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高职是面向就业的教育,需要校方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互通有无,而校企的双向流动正是这种合作下的有效措施,在多方的努力下将其落到实处,必将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向流动校企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流动的光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