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效应与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分析

2020-03-17 09:19李明月罗小锋余威震黄炎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父辈邻里代际

李明月 罗小锋* 余威震 黄炎忠

(1.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当前我国农业污染严重,已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78.3万t,使用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已有研究表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1]。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是农业技术的直接使用者[2],研究如何促进其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对于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已经从各种角度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3-4];还有一些研究重点分析了某一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比如农业保险参保行为[5],政府是否进行过相关技术的宣传[6],农地使用权确权[7]和风险接受能力[8]等。现有研究大多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将农户设定为农业生产行为的独立决策者。然而农户具有社会人属性,其决策不可避免的受到他人的影响[9-10],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表现为与周围农户的趋同性[11]。进一步,父辈和邻里作为农户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互动最多、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农户的生产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发现对家人、朋友的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且父母对待风险的行为和态度可以通过遗传和社会化机制传递给子女,从而使子女形成类似的风险偏好[12-13]。此外,王学婷等[14]发现邻里关系以主观规范的形式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可见,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单独研究了邻里与代际等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15-16]。但同时聚焦于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将从社会网络中亲缘和地缘的视角出发,将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之中,探讨这两种社会关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试图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在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中是否有重要影响?何种关系对农户的采纳行为影响更为显著?

本研究基于湖北省1 116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系数集束化方法实证分析这两种关系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这两种关系的影响强度,以期厘清农户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寻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的手段。

1 理论分析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具有社会性需求,相较于经济报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归属感更能激励人的行为。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17]。从农业技术传播扩散的角度看,大众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人际传播成为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不可估量的一股力量[18]。在我国农村地区,人际传播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19],在农村社会中更加具有可信度[20]。父辈和邻里作为农户日常人际交流中接触最广泛的群体,在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技术获取方式来看,农户在开展农业生产时主要参考自身家庭和周围邻居的以往经验:在同一家庭中,父母向子女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在同一村庄中,邻里互相交流种植经验[21]。

学术界已有研究表明,代际之间的影响通过传递价值观、行为习惯和信息资源来实现[22-23]。结合相关定义[24],本研究的代际效应指的是父辈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子辈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从影响方式来看,父辈的务农经验可以通过言传和身教两种方式影响子辈:一方面,言传即为用语言传道解惑。子辈在与父辈的日常交流中,父辈关于绿色生产技术的看法和认知等方面有意识的教导会改变子辈的技术采纳偏好。另一方面,农户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对父辈自身的技术采纳行为“耳濡目染”,从而形成相近的生产行为。但是,绿色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新技术,而父辈的务农经验多停留在传统生产技术的层面上,因此传递给子辈的多为传统生产技术,因此可能会对子辈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产生阻碍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代际效应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负相关关系。

邻里效应是指农户在生产活动中,其行为容易受到邻居的影响[25]。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其行为会随着相邻农户行为的改变而发生改变[26]。已有研究也证实了邻里效应对农户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27-28]。由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沟通渠道狭窄,结合“熟人社会”下形成的亲缘与地缘关系,邻里交流成为中国农户传统的沟通方式[29]。同时其传递路径短、传递效率高的特点使得邻里交流在农业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0]。当农户刚刚接触绿色生产技术时,出于追求更大利润和降低风险的心理,会从各个方面寻求该技术的相关信息,农户与邻里之间的交流大大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加快了绿色生产技术的扩散,从而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邻里效应越强,越有利于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

根据差序格局理论,即农户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其效果就像水波纹一圈一圈向外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生活在和别人相联系的社会关系之中,但是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对于农户而言,关系最亲密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其次才是基于地缘关系的邻居。从影响方式的差异来看,代际效应是父辈务农经验和耕作方式对农户的影响,很多时候仅仅是代代相传的观念;邻里效应则侧重于耕作的日常交流和实际种植效果的比较,更多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之间的比较。因此,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强度要通过实证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2017年8—9月对湖北省5个地区(武汉、随州、天门、荆州和黄冈市)1 200户农民的问卷调查。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的原因为:第一,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农业大省。第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31]显示2015和2016年湖北省为全国第四大化肥、农药施用省,湖北省农村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第三,在以往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在湖北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较为熟悉。因此,选取湖北省的农户调研数据来探讨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意义。对于样本农户的选取采用随机抽样法,首先,以武汉、随州、天门、荆州和黄冈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然后根据相关农业生产情况的介绍选取1~3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选取2~3个镇,每个镇随机选取1~3个行政村,最后,依照村庄的花名册,每个村随机选取10~30个农户。问卷调查由事先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研究生通过入户询问的方式获得。同时,为了保证问卷质量,受访者会被事先告知如果认真作答将在回答完毕后获得小礼品一份。剔除缺失值样本后,得到适用本研究的样本1 116个,样本有效率为93.00%。

2.2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和技术采纳情况

由表1可知:①本研究的受访者多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受教育年限为6年及以下的受访者占总样本的65.41%,45岁及以下的受访者仅占总样本的9.59%。②样本农户的家庭农业收入普遍不高,半数以上(67.47%)农户农业收入不足1万元。③从经营规模来看,此次受访者多以中小规模经营者为主,家庭耕地面积少于0.33 hm2的农户所占比重最大。④样本农户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使用比例仅占20.61%。样本农户基本特征符合湖北省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 farmers

注:样本量为1 116。

Note: Sample quantity is 1 116.

2.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3.1变量选取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联合国环境署对绿色生产技术进行了以下分类:①通过有机肥料投入、优化种植结构、畜牧-种植一体化等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②通过自然方法,减少土壤侵蚀和病虫害管理的技术;③通过加强对农产品收储销售管理以减少食品变质的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的中心内容是利用有机肥料、使用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管理[32]。本研究借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相关概念,聚焦于病虫害防治环节,以生物农药、灯光诱杀害虫和高效喷雾技术3种技术为例,选取“是否采用生物农药、灯光诱杀害虫或高效喷雾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技术”这个二分类变量作为因变量,使用了上述技术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代际效应。本研究选取“父辈的务农经验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技术选择”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衡量代际效应,原因如下:Moschis[33]认为示范、强化和社会交互是代际影响的3种实现路径。首先,父辈的务农经验具有示范作用,可以供农户学习。其次,父辈的务农经验可以强化农户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最后,社会交互指针对某项事情进行的具体直接的交流与沟通,父辈的务农经验在日常的交流中可以对农户的态度、观念或者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邻里效应。农户作为农业活动生产经营的主体,其生产活动决策容易受到邻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出于从众心理的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则是和邻居的收益比较[34]。根据理性小农理论,本研究从追求利润和降低风险两个角度考虑,通过农户和邻居间收益的比较来研究邻里效应。在邻居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有所成效后,基于追求更多的收益考虑,农户可能会选择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和以往的传统农业耕作技术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新技术,农户在初次采纳时可能会有风险,出于降低风险的角度,在邻居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之后,农户可能会根据邻居采纳后的情况做出采纳决策。因此,在实地调研中,本研究选用“在邻居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之后我才采用”和“在邻居取得收益后我乐意从事低碳生产行为”2个问题分别衡量邻里效应的风险与利润因素。

从以往研究来看,部分学者已经证实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特征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具有重要影响[35-36]。为了使模型更加科学合理,从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状况、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生产经营特征(家庭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市场特征(绿色生产物资的可得性)和认知特征(风险规避程度、农药残留意识、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4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所有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2.3.2模型构建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是否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该变量是二分类变量,所以使用Logit模型分析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本研究对Logit模型进行如下设定:

(1)

式中:p表示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概率;β0表示回归方程中的常数,βi表示代际效应的回归系数,βj表示邻里效应的回归系数,βk表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Xi、Xj和Xk分别代表代际效应、邻里效应和控制变量有关的自变量;ε代表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为了回答“何种关系更有利于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系数集束化的方法来比较两种关系的作用强度。假定同时存在一个表示代际效应的潜变量ηa和表示邻里效应的潜变量ηb,它们分别是与自变量Xi和自变量Xj相关的结果变量,即

(2)

所以,式(1)可以写为

(3)

式(3)是对式(1)的替代性呈现,对式(3)的估计是在拟合式(1)之后迭代实现的,迭代之后再估计的目的在于同时选择两套参数μi和μj,使得ηa和ηb的标准差都为1,从而使得式(3)中的ηa和ηb这2个集束变量的效应具有可比性[37]。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Table 2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注:样本量为1 116。

Note: Sample size is 1 116.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代际效应与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

在把所有变量纳入模型之前,首先对模型各指标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运用Stata 15.0软件对前文构建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为邻里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分析,模型2为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的回归分析,模型3是纳入所有变量的分析,模型估计的整体卡方检验显著,拟合效果较好。

表3 Logit模型回归结果Table 3 Logit model regression results

注:***、**和*分别代表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

Note: ***, ** and * respectively represent 1%, 5% and 10% significant levels. The same bellow.

从模型指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来看,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均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

代际效应。模型3中,代际效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这说明受到父辈务农经验影响越大的农户,其越不会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可能的原因是,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新技术,父辈关于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比较少,其务农经验多以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多为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基于农业生产操作的习惯性和稳定性,农户越不会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此外,父辈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情况相对薄弱,无法给子辈提供相关新技术的经验参考可能也是负向传递的原因之一。

邻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衡量邻里效应中利润的指标“在别人取得收益后我乐意从事绿色生产方式”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为正,这说明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在别人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不错成效后愿意采纳同样的技术以期增加自己的收益,同时,农户在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邻居愿意施以援手会减小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故而会增大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概率。

控制变量。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特征中,农户的性别和认知特征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较于女性,男性受访者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比例更高。已有研究表明,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等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地位弱势、文化素质不高、精力体力有限等主观因素[38],相较于女性,男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与决策行为更加理性。绿色生产物资的可得性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绿色技术采纳行为,购买绿色生产物资越方便,农户越倾向于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从认知特征来看,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知水平越高,农户越有可能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的结果类似,例如黄炎忠等[39]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到农户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程度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用意愿表现出明显正向影响的结论。此外,受访者农业收入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且与因变量正相关,一方面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农业收入越多,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关注越充分,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越全面,越容易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3.2 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对采纳行为影响的相对强度

由模型(3)得到表4的估计结果,邻里效应的作用强度要明显高于代际效应的作用强度。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邻里效应的集束化系数为1.280,代际传递的集束化系数为0.711。邻里效应的集束化系数大于代际传递的集束化系数。与“差序格局”理论相悖,相较于代际效应,邻里效应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更大。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传播“三喻论”,文化传播具有“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3种模式,其内涵分别为:文化传播的方向由前辈向后辈传递、同辈之间传递和后辈向前辈传递。由于当今的乡村社会,年轻一代比老年一代农民受教育程度更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乡村的文化传播模式已从“前喻文化”向“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转变。因此,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可能更偏重于邻里间的“并喻”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父辈对绿色生产技术这种较新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熟练,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稍有欠缺,因此绿色生产技术之间的交流可能更偏重于邻里之间的交流。

表4 代际效应和邻里效应对农户的相对影响Table 4 Relativ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 and neighborhood effect on farmers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代际效应与邻里效应作为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在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使用Logit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1 116位农户的实证调研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代际效应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父辈的务农经验越多,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行为的概率反而越小。第二,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信邻里会对自己采纳绿色技术时予以帮助和别人采纳该项技术后收益的提高均会大大提高农户的采纳行为概率。第三,在两者关系的作用强度中,邻里效应相较代际效应而言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影响更大。

进一步讨论,一方面,本研究证实了代际效应对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中,不能忽视代际效应的重要作用。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长期性,重视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推广与培训,不仅有利于改变当下代际之间落后的经验性传递的局面,也有利于将来传递给下一代,形成绿色生产技术代际之间正向传递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在父辈对子辈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阻碍作用之下,邻里效应发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大于代际效应的影响强度。这充分说明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对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说明形成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邻里氛围对于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合本研究引申出的政策含义:第一,在进行农技推广服务时要重视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改善代际之间落后的经验性农业生产技术传递的局面。根据前文研究可知父辈的务农经验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父辈的务农经验仅仅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层面上,然而父辈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子辈的影响仍然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要重视对农户的培训和宣传。只有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下沉培训,对农户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才可以真正地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记忆”式的下沉,内化为农民的习惯性动作记忆,弥补代际间落后传递的缺憾,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技术认知的良性健康发展。第二,邻里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重视示范效应对农户的影响。要搭建良好的村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交流互动平台,分享理论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过程中的“黑箱”之迷。实证结果显示,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是影响农户采纳行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因此,积极搭建良好的村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交流互动平台,构建传帮带体制机制,注重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建立,促进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有利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效应的发挥和放大,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良性互动机制。

猜你喜欢
父辈邻里代际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接过父辈的旗帜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