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2020-03-17 09:26黄俊华陈平
物理教学探讨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对策新高考

黄俊华 陈平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讨论了中美两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工作,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提出开展特色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人才;新高考;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0079-2

1    研究背景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其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文中提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学者认为:创新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2]。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就成为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2014年9月,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高考改革。新高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为高校录取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我们当下应该深入思考的话题。

2    中外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概述

2.1    美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概述

截至2019年,美国获诺贝尔奖次数近400次,获奖数远超他国,占世界之最。影响其获奖次数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美国为什么可以培养出大量顶尖创新人才?

首先,重视教育,树立全民科学创新观念。在人才培养上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性文件,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政策、“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教育蓝图等。上述文件中均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在教育方面经费支持力度较大。美国2001年在中小学教育上的财政支出为422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1]。第三,大力普及各类教育,其义务教育包括小、初、高三个阶段共12年。2001年的统计表明,美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7%(25~64岁年龄段);在美、加、法、德、意、英、日各国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25~64岁年龄段),美国占比最高[1]。第四,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美国高中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考学要求与个人兴趣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理念[3],开设适应综合能力培养的整合性课程。

2.2    中國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概述

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措施主要有:(1)倡导师生发展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以大小班导师制的模式管理学生,并进行德育教育和精细教育[4];(2)开设高中大学衔接课程、搭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平台[5];(3)开发各类校本课程[4];(4)学校联盟开发平台发布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活动架构、国内外教育改革前沿等资源[6];(5)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学习+翻转课堂”以及“慕课学习+专家指导”的教学模式[7];(6)开设以STEAM为载体,创客为形式,创新培养为根本目的的基础创客教育;(7)建立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机制,如“翱翔计划”[8]、“雏鹰计划”[5]。

从中美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重视育人为本,基础性教育与创造性教育同行;强调学生为主,共性与个性同步;推行教师为辅,启发式或问题型教学共起,想方设法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条件,创设情境。

3    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3.1    选用“以研带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将创新教育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将学科思维方法贯彻到教学体系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我们与市气象局合作建立了地理基地,依托基地,学生可以自主采集到气温、湿度、PM2.5等一手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地采集的数据,真正做到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还选拔、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水力发电站,实地考察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利用地理地貌实现水力发电的。在即将建成的地理实验室中,学生还可以参与探究实验,探究学习河流形成、地貌形成。“以研带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创新研究技能。

3.2    提供以师导生的选修课程,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实施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发挥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找到自信、走向成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让更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微弱星点变成耀眼的亮光,我们在强化全体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开设了具有学校本土特色的丰富的选修课程。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机器人项目为依托,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从高一、高二选拔学生参加“雏鹰计划”,带队老师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将他们带到高校参与大学实验室课题项目的研究学习;组织学生到本地高新科技企业参观,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让学生能站在专业人员的角度去体验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后,有相应的课程指导老师指导其开展个性化的创新学习。导师会根据学生在该课程上的学习状态,或带其参加各种比赛,或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挑战自己,同时也将其优势进行延伸和扩展,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上找到一条可走宽、走远的阳光道路。

3.3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实施开放教学

团队老师积极开发物理实验教学、文体教育、心理教育等校本课程,积极编写《化学家的故事》、生物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校本教材,其中,《化学家的故事》成功入选市普通高中化学精品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基地的申报建设,不仅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平台。此外,学校一方面大力引进专家、院士等高端人才到校讲学,另一方面与美、英、韩等国的高中学校签署两校缔结友好备忘录,与国内中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战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4    结  语

近年來,在上述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成功申请发明专利5项;国家级创客大赛6金、3银、10铜;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金奖4项等。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接下来的改革探索中,我们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大资源共享,增进信息交流,加强培训以提高创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能,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继续前行,实现协同育人,促进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跨出更大、更稳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中元,李亚玲,高献锋.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1.

[2]黄楠森.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1):6.

[3]李卫国.我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陈才锜.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创新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温岭中学为例[J].新课程评论,2016(7):60-67.

[5]宋洁.基于生涯规划的大、中学校衔接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5):69-70.

[6]中国教育报.青岛57所普高建发展联盟搭建资源共享“云平台”[J].新课程研究,2015(2):085.

[7]田爱丽.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慕课学习+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6(10):106-112.

[8]许可.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北京市翱翔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风,2018(3):47.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对策新高考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